一种防呛奶结构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203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婴幼儿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呛奶结构和装置,包括第一内管和第一外管,第一内管和第一外管之间构成第一腔体结构,第一腔体结构的顶端封闭;第一外管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第一腔体结构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包括第二内管和第二外管,第二内管和第二外管之间构成第二腔体结构,第二腔体结构的顶部敞开,底部封闭;第二内管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三通气孔,第三通气孔上连通有进气管;外部大气由第一通气孔进入第一腔体结构内,由第二通气孔进入第二腔体结构内,由第三通气孔进入所述进气管内;液体在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构成的液体通道内流动;保持奶瓶内恒压环境,避免了负压的产生,降低了婴儿呛奶的风险。儿呛奶的风险。儿呛奶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呛奶结构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婴幼儿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防呛奶结构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奶瓶是婴儿常用的产品,在奶瓶的众多质量指标中,防呛奶是重要的指标之一。婴儿使用奶瓶导致呛奶的原因是,在喝奶的过程中,奶瓶中的奶量逐渐减少,奶瓶中的气压也随之降低,使得奶瓶内形成负压,奶嘴被压扁的同时,空气也很容易进入奶瓶中,婴儿吸收大量的空气后,容易引起呛奶等问题;因此在喝奶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奶瓶中气压的平衡,即避免负压的产生是关键。
[0003]现有的一些奶瓶也有一些具有防呛奶的功能,但是结构较复杂,给清洗造成了不便,长时间后,奶渍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等问题;例如专利CN214388238U公开了一种奶瓶,其具体包括奶瓶主体、输奶管、通气管、支撑管、支撑板和奶嘴,通气管可使空气进入奶瓶主体中,维持奶瓶主体内外的气压平衡,支撑板上开设与奶嘴连通的透气微孔,可在新生儿吸吮时维持奶嘴内的气压,防止奶嘴内形成负压导致奶瓶主体注入奶嘴的奶液流量剧增,降低呛奶的风险,但是该专利中,虽然有一定的防呛奶功能,但是结构的设置不方便清洗,例如其中输奶管为S形,输奶管上设置有截止阀,通气管上还设置有单向阀和流量阀,由于管体的管径较小,S形管体更增加了清洗的难度,且其上设置的单向阀、流量阀等,尺寸较小,也不方便清洗,由于日常会与奶液接触,清洗不彻底的话,残留的奶液会引起微生物的滋生;因此设计一种方便清洗的防呛奶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呛奶结构和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具体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防呛奶结构,包括:
[0007]第一连接体,其包括第一内管和位于所述第一内管外侧的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内管和第一外管之间构成第一腔体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的顶部封闭;所述第一外管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
[0008]第二连接体,其包括第二内管和位于所述第二内管外侧的第二外管,所述第二内管和第二外管之间构成第二腔体结构,所述第二腔体结构的顶部敞开,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的底部连通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腔体结构的底部封闭;所述第二内管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上可拆卸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延伸至奶瓶底部;
[0009]外部大气由第一通气孔依次进入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和第二腔体结构内,并由第三通气孔进入所述进气管内,最终到达奶瓶底部;液体在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构成的液体通道内流动,由外部进入奶瓶的气体不经过液体进入奶瓶,降低液体中气体含量。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底部设置有板体,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板体在所述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卡入所述凹槽内,所述板体上
开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腔体结构通过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第二腔体结构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气孔上设置有滤网。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三通气孔上固接有连接口,所述进气管的一端插接于所述连接口内。
[0013]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为弹性片体卷曲而成的直管或者弯曲管。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管底部周向固接有第一螺纹口,所述第二外管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口上。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内管顶部的内径与所述第一内管的内径大小相等。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呛奶装置,包括所述的结构,还包括:
[0017]奶嘴,其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的顶部可拆卸连接;
[0018]奶瓶,其与所述第二腔体结构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奶瓶的开口内径与所述第二内管底部内径大小相等。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顶部边缘周向固接有卡槽,所述奶嘴边缘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0020]优选的,所述第二外管底部边缘周向设置有第二螺纹口,所述奶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口上。
[002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于,将液体的流通管道和气体的流通管道分隔开,即奶液通过特定的管道进入奶嘴,外部的空气通过另一条管道进入奶瓶中,而不是直接混入奶中,在避免负压形成的前提下,也降低了奶中空气含量,进一步降低了婴儿吸入空气的风险;具体的结构是: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内管和第一外管,第一内管和第一外管之间构成第一腔体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的顶部封闭;所述第一外管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腔体结构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板体,板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内管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二内管和第二外管之间构成第二腔体结构,所述第二腔体结构的顶部敞开,底部封闭;且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的底部对应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内管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上可拆卸连通有进气管;外部大气由第一通气孔进入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内,由第二通气孔进入第二腔体结构内,并由第三通气孔进入所述进气管内;奶液在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构成的液体通道内流动;气体不会直接进入奶液中,降低婴儿吸入过多空气引起呛奶;
[0023]具体使用时,将奶嘴安装在第一连接体上方,奶瓶安装在第二连接体下方,奶瓶、第二内管、第一内管和奶嘴构成奶液流动的管道,进气管延伸至奶瓶底部,奶喝时,倾斜奶瓶,露出进气管的出气口,外部的空气通过第一通气孔进入,依次经过第一腔体结构、第二通气孔、第二腔体结构、第三通气孔进入进气管,进而进入奶瓶中,且在奶液外;
[0024]另外,上述结构均可方便清洗,避免了微生物的滋生;
[0025]因此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保持奶瓶内恒压环境,避免了负压的产生,降低了婴儿呛奶的风险,且方便清洗。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呛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使用情形一示意图;
[0029]图4为使用情形二示意图;
[0030]图5为进气管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进气管卷曲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第一连接体,11、第一外管,12、第一内管,13、第一腔体结构,131、第一通气孔,132、第二通气孔,14、卡槽,15、板体,2、第二连接体,21、第二外管,22、第二内管,23、第二腔体结构,24、进气管,25、第一螺纹口,26、连接口,3、奶瓶,4、奶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5]本专利技术一种防呛奶结构的原理在于,将液体的流通管道和气体的流通管道分隔开,即奶液通过特定的管道进入奶嘴,外部的空气通过另一条管道进入奶瓶中,而不是直接混入奶中,在避免负压形成的前提下,也降低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呛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体(1),其包括第一内管(12)和位于所述第一内管(12)外侧的第一外管(11),所述第一内管(12)和第一外管(11)之间构成第一腔体结构(13),所述第一腔体结构(13)的顶部封闭;所述第一外管(11)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131);第二连接体(2),其包括第二内管(22)和位于所述第二内管(22)外侧的第二外管(21),所述第二内管(22)和第二外管(21)之间构成第二腔体结构(23),所述第二腔体结构(23)的顶部敞开,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13)的底部连通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腔体结构(23)的底部封闭;所述第二内管(22)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上可拆卸连通有进气管(24),所述进气管(24)延伸至奶瓶底部;外部大气由第一通气孔(131)依次进入所述第一腔体结构(13)和第二腔体结构(23)内,并由第三通气孔进入所述进气管(24)内,最终到达奶瓶底部;液体在第一内管(12)和第二内管(22)构成的液体通道内流动,由外部进入奶瓶的气体不经过液体进入奶瓶,降低液体中气体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呛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13)底部设置有板体(15),所述第一腔体结构(13)底部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板体(15)在所述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卡入所述凹槽内,所述板体(15)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132),所述第一腔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刚骞鹏姜付文黄玉焕王东丽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卫生院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石桥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