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声单元、骨传导耳机以及发声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032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声单元、骨传导耳机以及发声屏,该发声单元包括:外壳(1),包括内腔(10),所述内腔(10)具有第一开口;振动组件(2),活动设置于所述内腔(10)内;线圈组件(3),固定设置于所述内腔(10)内,用于驱动所述振动组件(2)振动;以及,弹片(4),包括与所述外壳(1)的第一开口端(11)相连的外支架(40)和与所述外支架(40)相连且悬空设置的板体(41),所述振动组件(2)与所述板体(41)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声单元具有更小的高度和体积,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安装。限的空间内进行安装。限的空间内进行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声单元、骨传导耳机以及发声屏


[0001]本技术涉及扬声器
,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单元、骨传导耳机以及发声屏。

技术介绍

[0002]在耳机以及具有发声屏的电子设备内常设有发声单元。发声单元常具有外壳组件、线圈以及由线圈驱动的振动组件,外壳组件具有一端开口的外壳以及封住该开口的盖体。线圈和振动组件都设置在外壳内部,使得外壳组件包围住线圈和振动组件,在振动组件振动时,振动通过外壳组件传递至外部,以产生声音,例如在骨传导耳机中,外壳组件将振动传递至颅骨,进而使人能够通过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又例如,在发声屏上,外壳组件带动屏幕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0003]耳机及电子设备内的空间有限,现有技术中的发声单元体积较大,不利于耳机和具有发声屏的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轻薄化。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声单元、骨传导耳机和发声屏,该发声单元具有更小的体积。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发声单元,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包括内腔(10),所述内腔(10)具有第一开口;振动组件(2),活动设置于所述内腔(10)内;线圈组件(3),固定设置于所述内腔(10)内,用于驱动所述振动组件(2)振动;以及,弹片(4),包括与所述外壳(1)的第一开口端(11)相连的外支架(40)和与所述外支架(40)相连且悬空设置的板体(41),所述振动组件(2)与所述板体(41)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端(11)设有第一端面(110),所述外支架(40)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面(110)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端(11)呈环状,所述外支架(40)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端(11)相连的环状的外环体(400)以及连接于所述外环体(400)和所述板体(41)之间的弹臂(40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端(11)设有凸起部(111),所述外支架(40)部分连接于所述凸起部(111)上,部分悬空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振动组件(2)和所述板体(41)之间的低频调节板(5),所述低频调节板(5)不超出所述板体(41)的外周面(410)。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呈管状,所述内腔(10)还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线圈组件(3)包括连接于所述外壳(1)的第二开口端(12)的导磁板(30)以及连接于所述导磁板(30)同一面上的线圈(31)和第一磁铁(32),所述第一磁铁(32)设于所述线圈(31)的中心孔(310)内且所述第一磁铁(32)不超出所述线圈(31)的上端面(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洲陶志勇刘莹曹洪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