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远程测控一体化闸门测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1601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6
装配式远程测控一体化闸门测定系统,包括蓄水池、储水罐、缓冲池、试验渠道、第一装配式闸门和第二装配式闸门,蓄水池内底部前侧设置有位于水下的潜水泵,第一装配式闸门和第二装配式闸门前后间隔安装在试验渠道中,潜水泵的出水口与储水罐的顶部进水口通过供水管连接,储水罐的右侧下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端自缓冲池的上端口向下伸入到缓冲池中,缓冲池的后侧与试验渠道的前端之间通过输水方管连接,试验渠道的后端与蓄水池的右侧后上部之间通过回流渠道连接,试验渠道的后端设置有泄水闸门,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两种闸门结构进行密封性测试,还能通过对流量计的检测对比两种闸门结构对水流的影响,测试精确、真实。真实。真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远程测控一体化闸门测定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试验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装配式远程测控一体化闸门测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灌区的闸门一般用于支渠、斗渠、农渠的用水控制,流量测控用的流量计是单独安装在闸门前,流量计与闸门相互独立,结构比较复杂,管理手段落后,闸门设计好后,通常需要对闸门的性能及流量计进行测试,然而,现有的闸门测试较为简单,测试单一,不能对闸门和流量计集于一体进行测试,测试不精确、不真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远程测控一体化闸门测定系统,本专利技术能够对两种闸门结构进行密封性测试,还能通过对流量计的检测对比两种闸门结构对水流的影响,测试精确、真实。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装配式远程测控一体化闸门测定系统,包括蓄水池、储水罐、缓冲池、试验渠道、第一装配式闸门和第二装配式闸门,蓄水池内底部前侧设置有位于水下的潜水泵,储水罐通过第一桁架支座固定设置在蓄水池的前上侧,缓冲池通过第二桁架支座固定设置在储水罐的右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远程测控一体化闸门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储水罐、缓冲池、试验渠道、第一装配式闸门和第二装配式闸门,蓄水池内底部前侧设置有位于水下的潜水泵,储水罐通过第一桁架支座固定设置在蓄水池的前上侧,缓冲池通过第二桁架支座固定设置在储水罐的右侧,储水罐的高度高于缓冲池的高度,缓冲池的顶部敞口,试验渠道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并通过第三桁架支座固定设置在蓄水池的右侧,试验渠道为上侧敞口的长方管结构,试验渠道与缓冲池同高且均高于蓄水池,试验渠道位于缓冲池的后侧,第一装配式闸门和第二装配式闸门前后间隔安装在试验渠道中,潜水泵的出水口与储水罐的顶部进水口通过供水管连接,储水罐的右侧下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端自缓冲池的上端口向下伸入到缓冲池中,缓冲池的后侧与试验渠道的前端之间通过输水方管连接,试验渠道的后端与蓄水池的右侧后上部之间通过回流渠道连接,试验渠道的后端设置有泄水闸门,回流渠道高于蓄水池内的水面,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远程测控一体化闸门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装配式闸门包括第一门框型板、第一闸门本体和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第一门框型板和第一闸门本体均沿左右方向竖直设置且位于试验渠道内前侧部,第一门框型板前后通透且上侧敞口,第一门框型板采用不锈钢板制成,第一门框型板的左右宽度与试验渠道的左右宽度相同,第一门框型板的底板下表面与试验渠道的渠底紧密接触,第一门框型板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侧边同高且高于试验渠道,第一门框型板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侧边之间固定连接有两块前后间隔且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一角钢,第一门框型板和两块第一角钢组装构成第一门槽框架,两块第一角钢结构相同且前后对称设置,前侧的第一角钢的水平板的后侧边与其竖直板的上侧边一体成型固定连接,前侧的第一角钢的水平板的上侧面与第一门框型板的左侧板的上侧边齐平,第一门框型板的左侧板通过若干根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试验渠道的左侧内壁上,第一门框型板的右侧板通过若干根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试验渠道的右侧内壁上,第一门框型板的左侧板的右侧面和右侧板的左侧面均沿竖向设置有第一门槽轨道,第一闸门本体滑动设置在两个第一门槽轨道之间,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固定安装在两块第一角钢上并与第一闸门本体传动连接,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驱动第一闸门本体上下移动,第一门框型板内左侧和右侧下部均设置有第一流量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远程测控一体化闸门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门槽轨道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左侧的第一门槽轨道包括两块前后间隔且沿竖向设置的第二角钢,前侧的第二角钢的左侧板的后侧边与其后侧板的左侧边一体成型固定连接,后侧的第二角钢的左侧板的前侧边与其前侧板的左侧边一体成型固定连接,前侧的第二角钢的左侧板左侧面与第一门框型板的左侧板右侧面前侧部之间以及后侧的第二角钢的左侧板左侧面与第一门框型板的左侧板右侧面后侧部之间均夹设有第一密封橡胶条,前侧的第二角钢的左侧板和后侧的第二角钢的左侧板均与第一门框型板的左侧板通过若干根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前侧的第二角钢的后侧板与后侧的第二角钢的前侧板之间形成第一轨道槽,前侧的第二角钢的左侧板前侧边与其后侧板右侧边之间以及后侧的第二角钢的左侧板后侧边与其前侧板右侧边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弧形滤波板,弧形滤波板的下侧边固定连接在第一门框型板的底板上表面,弧形滤波板的上侧边高于试验渠道的上侧边,弧形滤波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滤波孔,第一流量计在前侧的弧形滤波板和前侧的第二角钢之间以及后侧的弧形滤波板和后侧的第二角钢之间的下侧部均设置有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远程测控一体化闸门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闸门本体包括第一不锈钢门板、第一上横梁、第一左立柱、第一下横梁和第一右立柱,第一不锈钢门板沿左右方向竖直设置,第一不锈钢门板的高度小于试验渠道的高度,第一上横梁和第一下横梁均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第一上横梁、第一左立柱、第一下横梁和第一右立柱合围焊接组装成第一长方形门板框架,第一长方形门板框架与第一不锈钢门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第一不锈钢门板设置在第一长方形门板框架的前侧,第一不锈钢门板的四侧边与第一长方形门板框架的四侧面齐平,第一上横梁和第一下横梁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一长方形门板框架内的第一中立柱,第一左立柱与第一中立柱之间以及第一右立柱与第一中立柱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根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加强梁,第一上横梁、第一左立柱、第一下横梁、第一右立柱、第一中立柱和第一加强梁均为方钢管,第一上横梁、第一左立柱、第一下横梁、第一右立柱、第一中立柱和第一加强梁的前侧面与第一不锈钢门板的后侧面焊接在一起,第一左立柱的左侧面和后侧面以及第一右立柱的右侧面和后侧面上均固定设置有两块上下间隔的第一滑块,第一不锈钢门板的前侧面左侧边沿和右侧边沿部以及下横梁的下侧面均通过若干根膨胀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p型硅胶密封条,第一不锈钢门板的左侧边沿部和左立柱滑动嵌设在左侧的第一轨道槽内,第一不锈钢门板的右侧边沿部和右立柱滑动嵌设在右侧的第一轨道槽内,左侧的第一p型硅胶密封条的前侧面与左侧的第一轨道槽的内壁前侧面密封滑动接触,左侧的两块第一滑块与左侧的第一轨道槽的内壁左侧面滑动接触,左后侧的两块第一滑块与左侧的第一轨道槽的内壁后侧面滑动接触,右侧的第一p型硅胶密封条的前侧面与右侧的第一轨道槽的内壁前侧面密封滑动接触,右侧的两块第一滑块与右侧的第一轨道槽的内壁右侧面滑动接触,右后侧的两块第一滑块与右侧的第一轨道槽的内壁后侧面滑动接触,第一上横梁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T形螺母,第一T形螺母的中心线与第一中立柱的中心线重合,第一上横梁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T形螺母上下对应且与第一中立柱的内部连通的圆孔,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的丝杠竖直设置并向下穿过两块第一角钢的间隙、第一T型螺母和第一上横梁的圆孔,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的丝杠的下端伸入到第一中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东张智勇陈赫朋于鹏辉胡畔耿志彪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