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筒膨胀式大变形预应力水力膨胀注浆锚杆的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体锚固
,具体是指一种套筒膨胀式大变形预应力水力膨胀注浆锚杆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指可同时施加杆体轴向和径向预应力的大变形锚杆的使用方法,并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针对围岩发生板裂化、片帮或岩爆时,造成托盘与围岩表面脱空,锚杆仍然具有一定的支护作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的套筒膨胀式大变形预应力水力膨胀注浆锚杆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锚杆作为一种主动支护方式,与普通粘结式锚杆相比,具有快速提供支护力的突出特点。通过施加主动预应力,有利于改善岩体应力状态,缓解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并促使围岩内裂纹闭合、及时抑制裂隙扩展与贯通;预应力锚杆依靠垫板给围岩施加一个表面的支护力,给围岩提供了一定的支护围压,进而能够有效抑制围岩的破坏,预应力锚杆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支护手段,可显著改善巷道/隧道围岩变形情况,但是部分巷道由于板裂化、片帮和岩爆,导致托盘与围岩表面脱空,使得锚杆的预应力丧失,造成锚杆失效,无法满足岩体工程开挖的支护要求。
[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套筒膨胀式大变形预应力水力膨胀注浆锚杆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安装套筒膨胀式大变形预应力水力膨胀注浆锚杆;通过锚固剂(1)将内杆体(2)锚固在岩体(6)中,通过阻尼垫片(7)、托盘(10)和螺母(8)将中套筒(4)固定在岩体(6)上,实现套筒膨胀式大变形预应力水力膨胀注浆锚杆杆体轴向锚固力施加;通过注水孔(9)进行注水,使水力膨胀壳体(5)膨胀变形、紧贴钻孔(3)的孔壁,实现套筒膨胀式大变形预应力水力膨胀注浆锚杆杆体径向锚固力的施加;至此,完成套筒膨胀式大变形预应力水力膨胀注浆锚杆的安装;步骤二:锚杆支护;当围岩发生变形时,通过内杆体(2)在中套筒(4)中的相对滑动并通过锥形结构(2.1)胀开中套筒(4)提供摩擦力,实现套筒膨胀式大变形预应力水力膨胀注浆锚杆结构大变形的功能,持续对围岩施加杆体轴向力和径向力,实现对围岩的支护,提高围岩承载能力;当托盘与围岩表面脱空时,通过锚固剂(1)将内杆体(2)固定在钻孔中,提供轴向锚固力,通过内杆体(2)与中套筒(4)的变形产生的摩擦力提供轴向锚固力;通过水力膨胀外壳(5)的膨胀变形、水力膨胀外壳(5)与钻孔(3)孔壁紧密接触提供径向锚固力;此时,套筒膨胀式大变形预应力水力膨胀注浆锚杆整体仍具有预应力,实现给围岩提供持续的支护力,通过套筒膨胀式大变形预应力水力膨胀注浆锚杆继续支护围岩。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筒膨胀式大变形预应力水力膨胀注浆锚杆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根据需要进行注浆加固,注浆浆液依次通过注浆主孔(13.1)、注浆支孔(13.2)流入内杆体(2)与钻孔之间的空隙,粘结内杆体(2)与钻孔(3)孔壁,同时封堵在围岩大变形过程中产生的裂隙,加固围岩,提高围岩整体性及围岩承载能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膨胀式大变形预应力水力膨胀注浆锚杆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膨胀式大变形预应力水力膨胀注浆锚杆,包括锚固剂(1),内杆体(2)、中套筒(4)、水力膨胀壳体(5)、托盘(10)和可拆卸推进杆(11);锚固剂(1)、内杆体(2)和水力膨胀壳体(5)均位于钻孔(3)内;水力膨胀壳体(5)为一根钢管径向弯曲而成;水力膨胀壳体(5)套在中套筒(4)外周、且两端均焊接在中套筒(4)上;注水孔(9)布置在中套筒(4)上、且与水力膨胀壳体(5)连通;内杆体(2)一端通过锚固剂(1)固定在钻孔(3)内、另一端位于中套筒(4)内;可拆卸推进杆(11)一端设置在中套筒(4)内、且与锥形结构(2.1)对接,另一端伸出中套筒(4);中套筒(4)一端位于钻孔(3)内,另一端伸出钻孔(3)、通过螺母(8)和托盘(10)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明,迟福东,周辉,曹学兴,杨凡杰,陈鸿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