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C-HRA-5奥氏体耐热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124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C

HRA

5耐热钢是650 ℃~700 ℃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过热器和再热器的重要候选材料,具有十分优异的抗氧化蒸汽性能和高温持久强度。C

HRA

5耐热钢在恶劣环境下服役时经常发生晶间腐蚀失效,其危害极大,研究发现晶界敏化是导致晶间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C

HRA

5耐热钢在400 ℃~850 ℃下会沿晶界析出富铬的碳化物,这些碳化物沿晶界连续分布时造成晶界附近铬含量低于钝化所需的12%,在腐蚀环境中晶界处于活化区易被腐蚀,导致材料失效。所以提高C

HRA

5耐热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0003]1984年日本学者watanabe在研究晶间开裂的时候指出“重位点阵(coincidence site lattice,CSL)晶界”中的“低Σ(≤29)CSL晶界”具有比一般大角度晶界更优异的晶界失效抗力。在奥氏体不锈钢(耐热钢)中,其中Σ3,Σ9,Σ27在低ΣCSL晶界(Σ≤29)中占绝对优势。Σ3,Σ9,Σ27统称为Σ3n晶界。随着低ΣCSL晶界的比例提高,Σ3n晶界会不断相遇碰撞在一起,形成Σ3

Σ9

Σ27或者Σ3

Σ3

Σ9的三叉晶界,其外围由一圈普通晶界包围,形成一个互有Σ3n取向关系的大晶粒,晶粒团簇被定义为大量空间相邻的具有Σ3n取向的大晶粒。因此,晶粒团簇尺寸与晶粒尺寸的比值(v值)越高,材料的抗晶界腐蚀能力越强。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将大量特殊晶界引入试样内部完成晶界特征分布优化,从而提高材料的抗晶间腐蚀、蠕变等性能,这一理念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晶界工程”。研究显示较高的Σ3n晶界比例以及大的晶粒团簇尺寸使得试样的晶界特征分布得到优化,有效提高材料的抗晶间腐蚀能量,蠕变等性能。
[0004]目前,提高材料耐晶间腐蚀性能主要可通过调整材料成分、形变热处理等方式达成目标。经检索,有关提高材料耐晶间腐蚀性能的方案已有专利文献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03725890,公开了一种“复合添加B和Ce改善6Mo型超级奥氏体不锈钢sigma相析出及抗晶间腐蚀性的方法”,通过添加B和Ce来减少奥氏体耐热钢中sigma相的析出从而达到提高材料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0005]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113638565,公开了“一种提高316LN奥氏体不锈钢特殊晶界比例的方法”,通过固溶+小应变冷变形+长时退火的方式将316N奥氏体不锈钢的低CSL晶界比例增幅达到14%。
[0006]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106258581,公开了“一种提高析出强化奥氏体耐热钢中特殊晶界比例的方法”,通过固溶+冷轧+多次退火的方式将材料的低CSL晶界提高到80%以上,从而提高材料的耐晶间腐蚀能力。
[0007]也有学者仅通过高温固溶的方式提高低CSL晶界比例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0354680X,公开了一种“提高具有FCC晶体结构合金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加工方法”,将材料内的低CSL晶界提高到了40%以上。但该方法对耐晶间腐蚀性能的贡献并不明显。考虑
到以上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新的工艺方法来优化C

HRA

5耐热钢的特殊晶界特征分布,从而有效的提高耐晶间腐蚀性能。
[0008]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方案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传统的晶界工程方法均能有效提高合金含量较低的18Cr

8Ni体系奥氏体不锈钢(如304和316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能力,而对高合金含量、多种合金成分的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而言效果较差;(2)形变热处理方法中长时间以及多次的退火使操作过程复杂,经济成本提高,不利于节能减排,不适合在实际生产中应用;(3)添加稀土元素Ce等方法是通过调整材料成分,需在冶炼步骤开始调控,后续还有进行晶界工程方法处理,整个专利技术的工艺过程复杂,添加稀土元素提高生产成本,需控因素多,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9]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提高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方法,无需改变材料成分,通过简单快捷的方式就能显著提高C

HRA

5的耐晶间腐蚀性能,且工艺过程操作简单、成本低。
[0010]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提高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固溶处理:对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试样进行两步高温固溶处理,第一步先将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试样升温至1100℃~1150℃,并保温20 min~30 min;第二步,将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试样继续随炉升温至1200℃~1250℃,并保温20 min~40 min,随后水冷;S2:冷轧;S3:退火处理。
[0011]更进一步地,S3步骤中冷轧过程采用小压下量的轧制方式,其中轧制道次为3~5次,冷轧变形总压下量为5%~10%更进一步地,S3步骤中对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试样的再结晶退火温度为1150 ℃~1250 ℃,保温时间为5 min~30 min,随即水冷至室温。
[0012]更进一步地,对经退火处理后的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试样进行敏化处理,其中敏化处理温度为600~800℃,保温时间2h,随后水冷至室温。
[0013]更进一步地,退火处理后的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试样中的低ΣCSL晶界含量达70%以上。
[0014]更进一步地,退火处理后的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试样中的晶粒团簇尺寸与晶粒尺寸的比值V的范围为2.8~3.0。
[0015]3.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提高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方法,采用晶界工
程的提高材料的低CSL晶界,由微观入手,改善C

HRA...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固溶处理:对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试样进行两步高温固溶处理,第一步先将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试样升温至1100℃~1150℃,并保温20min~30min;第二步,将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试样继续随炉升温至1200℃~1250℃,并保温20min~40min,随后水冷;S2:冷轧;S3:退火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步骤中冷轧过程采用小压下量的轧制方式,其中轧制道次为3~5次,冷轧变形总压下量为5%~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C

HRA

5奥氏体耐热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步骤中对C

HR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伟沈加明赵伟白凤梅张启何宜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