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青提根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109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冬青提根栽培装置,所述冬青提根栽培装置包括花盆,所述花盆内设置有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上设置有多个支架,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固定筒的一端与所述花盆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固定筒的顶侧设置有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的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多个上下叠加设置的环形围板,所述环形围板包括可拆卸式组装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植株特性不同,自由选择环形围板的数量组装以控制根系高度;环形围板便于安装和拆卸,不易损坏,可重复使用,降低成本;随着植株根系生长逐步去除环形围板,对植物根系的伤害小。伤害小。伤害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冬青提根栽培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植物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冬青提根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根是树桩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的分布及形状直接影响盆景的观赏价值,树桩的根通过有计划地培养,掌握根的伸展方向,再继续种植,逐步将根部显露出土面,此过程被称作提根。冬青是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是中国常见的庭园观赏树种。传统冬青提根需要逐年翻盆、换土、换盆,在这个过程中整理根部,实现提根,过程较为繁琐,操作不便。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冬青提根栽培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冬青提根栽培装置。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冬青提根栽培装置,包括花盆,所述花盆内设置有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上设置有多个支架,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固定筒的一端与所述花盆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固定筒的顶侧设置有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的筒体;
[0007]所述筒体包括多个上下叠加设置的环形围板,所述环形围板包括可拆卸式组装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半环的两端均开设有楔形卡槽,所述楔形卡槽的顶侧为开口,所述第二半环的两端均设置有楔形卡块,所述楔形卡块与所述楔形卡槽相卡装。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的顶侧均设置有定位销,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的底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固定筒的顶侧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的底侧的定位槽相适配。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上均设置有把手。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环形围板的内径为10cm,高度为2cm。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技术可根据植株特性不同,自由选择环形围板的数量组装以控制根系高度;环形围板便于安装和拆卸,不易损坏,可重复使用,降低成本;土壤内适当厚度的碎石子层,可在根部穿越碎石子层时,减少毛细跟,根部相对粗壮,且能自然弯曲;随着植株根系生长逐步去除环形围板,对植物根系的伤害小。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固定筒和花盆组合的俯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环形围板的俯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环形围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花盆;2、固定筒;3、支架;4、环形围板;5、第一半环;6、第二半环;7、楔形卡块;8、楔形卡槽;9、定位销;10、定位槽;1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5所示,一种冬青提根栽培装置,包括花盆1,所述花盆1内盛装有土壤,所述花盆1内设置有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的固定筒2,所述固定筒2的底端插进土壤内,所述固定筒2上设置有多个支架3,所述支架3远离所述固定筒2的一端与所述花盆1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固定筒2的顶侧设置有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的筒体,固定筒2和所述筒体内也装满土壤,冬青的根系栽培于所述筒体内,筒体内的土壤内设置有多层碎石子层,可在根部穿越碎石子层时,减少毛细跟,根部相对粗壮,且能自然弯曲;
[0024]所述筒体包括多个上下叠加设置的环形围板4,所述环形围板4包括可拆卸式组装的第一半环5和第二半环6;所述筒体包括多个上下叠加设置的环形围板2,所述环形围板2的内径为10cm,高度为2cm;所述环形围板2包括可拆卸式组装的第一半环5和第二半环6,所述第一半环5的两端均开设有楔形卡槽8,所述楔形卡槽8的顶侧为开口,所述第二半环6的两端均设置有楔形卡块7,所述楔形卡块7与所述楔形卡槽8相卡装。
[0025]所述第一半环5和所述第二半环6的顶侧均设置有定位销9,所述第一半环5和所述第二半环6的底侧均开设有定位槽10,所述定位销9与所述定位槽10相适配,方便环形围板2的堆叠组装;所述固定筒2的顶侧也设置有定位销9,所述定位销9与所述第一半环5和所述第二半环6的底侧的定位槽10相适配,便于安装环形围板4。
[0026]所述第一半环5和所述第二半环6上均设置有把手11,便于手持组装和拆卸第一半环5和所述第二半环6。
[0027]本技术提供的冬青提根栽培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8]使用时,将第一半环5上的楔形卡槽8和第二半环6上的楔形卡块7卡装,组装成一个环形围板2,将组装好的环形围板2上下堆叠起来,位于下方的环形围板2上的定位销9与位于上方的环形围板2上的定位槽10适配,防止上方的环形围板2掉落,多个环形围板2组装成一个筒体,将筒体内倒入土壤3,将冬青栽培在筒体上。在培育过程中,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逐步去掉环形围板2,拆除环形围板2时,将环形围板2向上提起,使环形围板2上的定位槽10与下方的环形围板2上的定位销9脱离,然后将第二半环6上的把手11向上提,使楔形卡块7与楔形卡槽8脱落,使环形围板2拆分;然后通过浇水冲刷使根系逐渐显露出来,以达到
提根栽培的目的。
[00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冬青提根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花盆(1),所述花盆(1)内设置有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的固定筒(2),所述固定筒(2)上设置有多个支架(3),所述支架(3)远离所述固定筒(2)的一端与所述花盆(1)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固定筒(2)的顶侧设置有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的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多个上下叠加设置的环形围板(4),所述环形围板(4)包括可拆卸式组装的第一半环(5)和第二半环(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青提根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5)的两端均开设有楔形卡槽(8),所述楔形卡槽(8)的顶侧为开口,所述第二半环(6)的两端均设置有楔形卡块(7),所述楔形卡块(7)与所述楔形卡槽(8)相卡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亚健郝明灼廖盼华梁有旺邹义萍陶文楷卓涛孙秋月马广军吴礼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