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康复科护理用进食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98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康复科护理用进食勺,涉及康复科用进食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长度可调的握把以及安装在其底端的L型板,所述L型板的横向段与所述握把底部之间连接有沿竖直向分布的轴杆,还包括勺头,所述勺头一端连接有通过转动座活动套设在所述轴杆上的连接块,所述轴杆上设置有通过患者手动控制以带动所述勺头的尖部在朝向食物与朝向患者面部的两种状态中切换的扭转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患者手持握把,利用其臂力带动勺头舀起食物,并利用手指控制扭转组件来调整勺头的尖端朝向,使腕部受损的患者在不转动腕部的前提下实现自主进食并起到了锻炼肢体末端的作用。作用。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康复科护理用进食勺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科用进食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康复科护理用进食勺。

技术介绍

[0002]康复科用于促进患者康复,其主要的诊疗对象:中风后遗症以及其他的脑损伤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术后康复(骨折、肌腱缝合术后、术后伤口痛等)、小儿的一些先天性或者是发育障碍等,其中,患有腕部损伤的患者通常都佩戴固定器,因此他们的腕部受到限制无法转动,导致他们在使用勺子进食的时候,存在无法转动腕部将勺尖对准口边进行进食的问题,传统的进食勺无法适用于此类患者;并且大多腕部配有固定器的患者,都需要经常锻炼手指,避免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受阻,传统的进食勺结构简单,起不到锻炼患者手指的效果,因此提出一种新型康复科护理用进食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传统的进食勺不方便患腕部损伤的患者自主进食以及功能单一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康复科护理用进食勺。
[0004]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康复科护理用进食勺,包括长度可调的握把以及安装在其底端的L型板,所述L型板的横向段与所述握把底部之间连接有沿竖直向分布的轴杆,还包括勺头,所述勺头一端连接有通过转动座活动套设在所述轴杆上的连接块,所述轴杆上设置有通过患者手动控制以带动所述勺头的尖部在朝向食物与朝向患者面部的两种状态中切换的扭转组件。
[0006]进一步地,所述扭转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轴杆外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轴杆和所述连接块固定,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连接块一端以辅助患者带其转动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侧边安装有供患者大拇指穿过的橡胶环。
[0007]进一步地,所述握把包括与所述L型板连接的固定杆,还包括活动套设在所述固定杆外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侧边螺纹贯穿有抵触在所述固定杆侧壁上的蝶型螺母,且所述橡胶环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所述控制杆长度向依次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勺头一端构造有沿其长度向设置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与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末端固定有挂绳,所述挂绳末端安装有套设在患者小臂上的橡皮筋。
[0010]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外壁上套设有胶棉把套。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患者手持握把,利用其臂力带动勺头舀起食物,并利用手指控制扭转组件来调整勺头的尖端朝向,使腕部受损的患者在不转动腕部的前提下实现自主进食并起到了锻炼肢体末端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立体结构拆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侧视结构图;
[0016]附图标记:1、握把;101、固定杆;102、调节杆;103、蝶型螺母;2、L型板;3、轴杆;4、勺头;5、连接块;6、扭转组件;601、扭簧;602、控制杆;603、橡胶环;7、安装杆;8、挂绳;9、橡皮筋;10、胶棉把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8]如图1

3所示,一种新型康复科护理用进食勺,包括长度可调的握把1以及安装在其底端的L型板2,L型板2的横向段与握把1底部之间连接有沿竖直向分布的轴杆3,还包括勺头4,勺头4一端连接有通过转动座活动套设在轴杆3上的连接块5,轴杆3上设置有通过患者手动控制以带动勺头4的尖部在朝向食物与朝向患者面部的两种状态中切换的扭转组件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患者利用握把1手持装置,非运动状态下,勺头4尖部朝向食物,此时患者可通过手臂施力带动勺头4做将食物舀起的动作,随后利用手指控制扭转组件6带动连接块5在轴杆3上转动,直至勺头4转换至朝向患者自身面部的状态,即可进食,松手后勺头4在扭转组件6的作用下回到初始状态,重复上述动作,既实现了患者在不转动腕部的前提下进行自主进食(正常人进食是通过转动腕部调整勺子尖端的朝向来实现整个进食过程的),又起到了锻炼患者肢体末端的作用,促进了指尖的血液循环,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19]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细化扭转组件6的具体结构,扭转组件6包括套设在轴杆3外的扭簧601,扭簧601的两端分别与轴杆3和连接块5固定,还包括安装在连接块5一端以辅助患者带其转动的控制杆602,控制杆602侧边安装有供患者大拇指穿过的橡胶环603,工作原理:非运动状态下,勺头4的尖端朝向食物,患者舀起食物后,利用其大拇指带动控制杆602朝向握把1的方向运动(即其他四肢配合掌心握紧握杆,大拇指控制扭转组件6,实现了对肢体末端的锻炼),扭簧601发生形变,直至勺头4的尖端朝向自身,进食后,释放对控制杆602施加的外力后,控制杆602在扭簧601的弹力下复位,以便再次舀起食物。
[0020]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细化扭转组件6的具体结构,握把1包括与L型板2连接的固定杆101,还包括活动套设在固定杆101外的调节杆102,调节杆102侧边螺纹贯穿有抵触在固定杆101侧壁上的蝶型螺母103,且橡胶环603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控制杆602长度向依次设置,工作原理:根据不同需求的患者,抽动调节杆102使其在固定杆101外滑动来调节握把1的长度,随后转动蝶型螺母103将两者滑动后的状态进行抵触固定,实现了对握把1长度的调节,同时多个橡胶环603的设计是为了适应不同长度的握把1。
[0021]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更换勺头4,勺头4一端构造有沿其长度向设置的安装杆7,安装杆7与连接块5螺纹连接,当勺头4发生损坏时,可以转动勺头4将安装杆7从连接块5内取出,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2]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患者腕部疼痛导致无法握紧装置而将装置
掉落在地面,调节杆102末端固定有挂绳8,挂绳8末端安装有套设在患者小臂上的橡皮筋9,利用橡皮筋9套在患者的小臂上,挂绳8连接调节杆102和橡皮筋9,使得装置从患者手中脱落时不会砸向地面,起到了保护装置的作用,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3]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患者控制握把1,调节杆102外壁上套设有胶棉把套10,同时胶棉把套10在增加握把1的柔软性措施下,增强了患者在使用装置时的舒适感。
[002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康复科护理用进食勺,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度可调的握把(1)以及安装在其底端的L型板(2),所述L型板(2)的横向段与所述握把(1)底部之间连接有沿竖直向分布的轴杆(3),还包括勺头(4),所述勺头(4)一端连接有通过转动座活动套设在所述轴杆(3)上的连接块(5),所述轴杆(3)上设置有通过患者手动控制以带动所述勺头(4)的尖部在朝向食物与朝向患者面部的两种状态中切换的扭转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康复科护理用进食勺,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组件(6)包括套设在所述轴杆(3)外的扭簧(601),所述扭簧(6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轴杆(3)和所述连接块(5)固定,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连接块(5)一端以辅助患者带其转动的控制杆(602),所述控制杆(602)侧边安装有供患者大拇指穿过的橡胶环(6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旭丹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