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954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断路器,所述电子断路器本体的内部设有基准电压模块、供电电源、控制芯片、触发机构模块、开关触点以及电流采集模块,本电子断路器由基准电压模块、供电电源、控制芯片、触发机构模块、开关触点以及电流采集模块等电子器件组合,能使电流采集及时准确,不受环境温度而改变,当短路时,大电流(一般1至3倍)产生时,电流采集模块通过控制芯片进行比较,从而输出触发机构模块动作,进而降低了电子断路器在使用时的局限性,提高了本结构的实用性。提高了本结构的实用性。提高了本结构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器械
,具体为一种电子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电子断路器是发电机组的重要切换开关,其作用是在发动机正常输出时,向所有的用电设备提供稳定电源,当负载出现严重过流或者短路故障时,电子断路器瞬间自动跳闸,断开发电机输出得以保护发电机负载设备,在用电设备解除故障后,再合闸电子断路器发电机又提供稳定电源,从而延长发电机使用寿命。
[0003]普通断路器是由双金属片变形到一定程度推动机构动作(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短)。当短路时,大电流(一般3至8倍)产生磁场克服反力弹簧,脱扣器拉动操作机构动作,开关瞬间跳闸。还会受使用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断路器。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子断路器,包括电子断路器本体,所述电子断路器本体的内部设有基准电压模块、供电电源、控制芯片、触发机构模块、开关触点以及电流采集模块,所述供电电源、控制芯片、触发机构模块、开关触点以及负载模块之间依次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供电电源、基准电压模块以及控制芯片之间依次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电流采集模块与开关触点以及控制芯片之间分别通过电信号连接。
[0008]为了提高供电电源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供电电源的电路由稳压器以及EC1电解电容470uF/35V组成,所述稳压器与EC1电解电容470uF/35V之间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负载模块包括D1二极管IN40负载模块以及D2二极管1N40负载模块。
[0010]为了提高触发机构模块触发时的准确度,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触发机构模块的电路由触发机构线圈,D1二极管IN40负载模块、Q1三极管2N5551、以及碳膜电阻R1、R2组成,所述触发机构线圈与D1二极管IN40负载模块之间电连接,所述Q1三极管2N5551、电阻R1以及电阻R2之间电连接,所述D1二极管IN40负载模块与Q1三极管2N5551串联,所述触发机构线圈与D1二极管IN40负载模块并联。
[0011]为了提高电流采集模块在采集电流时的准确度,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电流采集模块的电路由U2三端稳压器TL431、电流互感线圈L、电阻R3、R4、R5、可调电阻RP1、电解电容EC2、EC3以及D2二极管1N40负载模块组成,所述U2三端稳压器TL431与电流互感线圈L之间电连接,所述电阻R3与电阻R4串联,所述电阻R5与可调电阻RP1串联,所述电阻R3以及电阻R4与电阻R5以及可调电阻RP1并联,所述电解电容EC2与电阻R3之间电连接,所述电解
电容EC3与电阻R4并联,所述D2二极管1N40负载模块与电阻R5串联。
[0012]为了提高本结构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控制芯片采用控制芯片LM393。
[0013]为了提高稳压器的实用性,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稳压器采用三端稳压器L7812。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断路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该电子断路器,本电子断路器由基准电压模块、供电电源、控制芯片、触发机构模块、开关触点以及电流采集模块等电子器件组合,能使电流采集及时准确,不受环境温度而改变,当短路时,大电流(一般1至3倍)产生时,电流采集模块通过控制芯片进行比较,从而输出触发机构模块动作,进而降低了电子断路器在使用时的局限性,提高了本结构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方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0019]图中:1、基准电压模块;2、供电电源;3、控制芯片;4、触发机构模块;5、开关触点;6、电流采集模块;7、负载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2,本技术的电子断路器,包括电子断路器本体,所述电子断路器本体的内部设有基准电压模块1、供电电源2、控制芯片3、触发机构模块4、开关触点5以及电流采集模块6,所述供电电源2、控制芯片3、触发机构模块4、开关触点5以及负载模块7之间依次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供电电源2、基准电压模块1以及控制芯片3之间依次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电流采集模块6与开关触点5以及控制芯片3之间分别通过电信号连接,本电子断路器由基准电压模块1、供电电源2、控制芯片3、触发机构模块4、开关触点5以及电流采集模块6等电子器件组合,能使电流采集及时准确,不受环境温度而改变,当短路时,大电流(一般1至3倍)产生时,电流采集模块6通过控制芯片3进行比较,从而输出触发机构模块4动作,进而降低了电子断路器在使用时的局限性,提高了本结构的实用性。
[0022]为了提高供电电源2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所述供电电源2的电路由稳压器以及EC1电解电容470uF/35V组成,所述稳压器与EC1电解电容470uF/35V之间电连接。
[0023]进一步的,所述负载模块7包括D1二极管IN40负载模块以及D2二极管1N40负载模块。
[0024]为了提高触发机构模块4触发时的准确度,所述触发机构模块4的电路由触发机构线圈,D1二极管IN40负载模块、Q1三极管2N5551、以及碳膜电阻R1、R2组成,所述触发机构线
圈与D1二极管IN40负载模块之间电连接,所述Q1三极管2N5551、电阻R1以及电阻R2之间电连接,所述D1二极管IN40负载模块与Q1三极管2N5551串联,所述触发机构线圈与D1二极管IN40负载模块并联。
[0025]为了提高电流采集模块6在采集电流时的准确度,所述电流采集模块6的电路由U2三端稳压器TL431、电流互感线圈L、电阻R3、R4、R5、可调电阻RP1、电解电容EC2、EC3以及D2二极管1N40负载模块组成,所述U2三端稳压器TL431与电流互感线圈L之间电连接,所述电阻R3与电阻R4串联,所述电阻R5与可调电阻RP1串联,所述电阻R3以及电阻R4与电阻R5以及可调电阻RP1并联,所述电解电容EC2与电阻R3之间电连接,所述电解电容EC3与电阻R4并联,所述D2二极管1N40负载模块与电阻R5串联。
[0026]为了提高本结构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所述控制芯片3采用控制芯片LM393。
[0027]为了提高稳压器的实用性,所述稳压器采用三端稳压器L7812。
[0028]结合附图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子断路器,包括电子断路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断路器本体的内部设有基准电压模块(1)、供电电源(2)、控制芯片(3)、触发机构模块(4)、开关触点(5)以及电流采集模块(6),所述供电电源(2)、控制芯片(3)、触发机构模块(4)、开关触点(5)以及负载模块(7)之间依次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源(2)、基准电压模块(1)以及控制芯片(3)之间依次电连接,所述电流采集模块(6)与开关触点(5)以及控制芯片(3)之间分别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2)的电路由稳压器以及EC1电解电容470uF/35V组成,所述稳压器与EC1电解电容470uF/35V之间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模块(7)包括D1二极管IN40负载模块以及D2二极管1N40负载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模块(4)的电路由触发机构线圈,D1二极管IN40负载模块、Q1三极管2N5551、以及碳膜电阻R1、R2组成,所述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永强力加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