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漫射部件、面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漫射部件、漫射部件的制造方法、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介质多层膜。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JP6299811B)公开了一种以面状发光的面光源装置。面光源装置可以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专利文献1的面光源装置为直下型,光源正对漫射部件。在直下型的面光源装置中,会因光源的配置而产生亮度的不均。若面光源装置变薄,则亮度的不均性变得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现有技术中,无法在实现面光源装置的薄型化的同时,使亮度的面内分布充分均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实现面光源装置的薄型化的同时,使亮度的面内分布充分均匀。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1漫射部件依次具备光漫射部和光反射部,
[0005]上述光漫射部具有光透射性和光漫射性,
[0006]在上述光反射部,以0
°
的入射角入射的特定波长的光的反射率为80%以上,并且,以绝对值大于45
°
的入射角入射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特定波长的光的反射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漫射部件,其依次具备光漫射部和光反射部,所述光漫射部具有光透射性和光漫射性,在所述光反射部,以0
°
的入射角入射的特定波长的光的透射率低于以大于0
°
的某个入射角入射的所述特定波长的光的透射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漫射部件,其中,所述光漫射部被形成为构成所述光反射部的表面的凹凸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漫射部件,其中,所述光漫射部具有朝向与所述光反射部侧相反一侧的凹凸面且与所述光反射部接合。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漫射部件,其中,所述光漫射部包含具有2个以上的单位光学元件的微透镜。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漫射部件,其还具备标示,所述标示示出所述光漫射部应当配置的方向。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漫射部件,其还具备光学元件部,所述光学元件部设置在所述光反射部的与所述光漫射部相反的一侧,并且在与所述光反射部相反的一侧具有凹凸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漫射部件,其中,所述凹凸面包含元件面,所述元件面具有相对于所述光反射部和所述光学元件部层积的层积方向以25
°
以下的角度倾斜的法线方向。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漫射部件,其中,所述光学元件部与所述光反射部接合。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漫射部件,其中,所述光学元件部包含具有2个以上的单位光学元件的微透镜,所述单位光学元件是向所述光反射部的相反侧突出的凸部。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漫射部件,其中,所述光学元件部包含具有2个以上的单位光学元件的微透镜,所述单位光学元件包含元件面,所述元件面具有相对于所述光反射部和所述光学元件部层积的层积方向以25
°
以下的角度倾斜的法线方向,所述元件面形成所述凹凸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川麻理衣,大八木康之,谷口幸夫,后藤正浩,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