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以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88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以及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罐体,内部设置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包括顶端和底端;多个布液器,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沿从所述顶端向所述底端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换热管,用于输送载冷剂,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从所述顶端向所述底端延伸且贯穿每个所述布液器;其中,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多个制冷剂注入口,多个所述制冷剂注入口能分别向多个所述布液器输送制冷剂,所述布液器用于将所述制冷剂均匀地输送到所述换热管的外周壁上。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换热器分液不均所导致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所导致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所导致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以及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是指一种空调器以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降膜蒸发器广泛应用于大型水机中央空调中,其具有换热效率高、制冷剂充注量相对较少的优点。
[0003]现有的降膜蒸发器包括布液器以及多列换热管1a。如图1所示,多列换热管1a均设置在布液器的下方。每列换热管1a包括多个水平延伸的换热管1a,多个换热管1a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布液器将液态的制冷剂淋到每列换热管1a中位于最顶部的换热管1a上,制冷剂在重力的作用下依次流过同一竖列的所有换热管1a。
[0004]制冷剂在流经每个换热管1a的表面时与该换热管1a进行换热。如图1所示,在理想状况下,制冷剂在流经换热管1a时应该在换热管1a上形成包裹换热管1a的制冷剂液膜2a,这样能保证制冷剂与换热管1a能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然而,这种降膜蒸发器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5]第一,在实际工况中,难以在所有的换热管1a的表面均形成一层均匀的制冷剂液膜2a。由于加工精度无法使换热管1a达到理想的平直程度,通常,布液器仅能对上面几层的换热管1a实现均匀布液,越向下,制冷剂的布液不均匀性越是明显。制冷剂的分配不均会导致换热管1a的一部分外壁上的液膜过厚,使得此处的导热热阻过大,而换热管1a的另一部分的管壁上没有制冷剂液膜2a覆盖,出现换热管1a干蒸,这两种情况均会导致降膜蒸发器换热效率大幅下降。
[0006]第二,现有的布液器设计,通常只能考虑设计工况、满负荷的情况,在其他工况、或者部分负荷下,这种制冷剂分配不均的现象会更加严重,甚至会出现顶部换热管1a也分液不均。
[0007]第三,现有的设计,增加了制冷剂充注量,增加了成本。因为为了避免底部换热管1a不出现干蒸,现有降膜蒸发器采用增加布液量的方法,进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多的制冷剂堆积在降膜蒸发器底部。
[0008]第四,现有的卧式降膜蒸发器,位于下部的换热管1a上通常会出现制冷剂呈滴状流,如图2所示,这将引起制冷剂飞溅,进而产生压缩机吸气带液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分液不均所导致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换热器,其包括:
[0011]罐体,内部设置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包括顶端和底端;
[0012]多个布液器,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沿从所述顶端向所述底端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0013]换热管,用于输送载冷剂,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从所述顶端向所述底端延伸且贯穿每个所述布液器;
[0014]其中,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多个制冷剂注入口,多个所述制冷剂注入口能分别向多个所述布液器输送制冷剂,所述布液器用于将所述制冷剂均匀地输送到所述换热管的外周壁上。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在使用该换热器时,多个制冷剂注入口分别向多个布液器中输送液态制冷剂,布液器将液态制冷剂输送到换热管上并在换热管的外周壁上形成制冷剂液膜,制冷剂液膜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换热管向下流动,从而使得制冷剂液膜均匀地涂布满换热管的外表面。换热管内流过载冷剂,载冷剂与制冷剂通过换热管的管壁进行换热,载冷剂将热量传递给制冷剂,液态制冷剂吸收载冷剂的热量后蒸发成气态制冷剂。
[0017]由于多个布液器同步向换热管上输送液态制冷剂,上一级布液器所输出的制冷剂液膜在沿换热管向下流动的过程中逐渐被蒸发,下一级布液器将液态制冷剂再次补充到换热管上,无论在何种工况下,换热管各处的制冷剂液膜都较为均匀,不会存在换热管上端的制冷剂液膜与换热管下端的制冷剂液膜的厚度相差过大的问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较高。同时,换热管的外周壁被多个布液器分隔为多段,每个布液器所输出的制冷剂的量只需保证换热管上的制冷剂液膜能覆盖其下方一小段换热管的外周壁即可,布液器所输出的液态制冷剂的量无需太多,因而不会存在为避免换热管的底部干蒸而加大液态制冷剂的冗余量进而导致换热管上端的制冷剂液膜过厚的问题,由于制冷剂液膜可以较薄,这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高,还避免了液体制冷剂的浪费,降低了换热器的使用成本。由于液态制冷剂沿着同一根换热管的外壁向下流动,液态制冷剂难以从换热管的外壁上分离,从而不会出现液态制冷剂向下方滴落的状况,进而能避免液态制冷剂滴落造成的制冷剂飞溅的现象。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9]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布液器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顶端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设置有布液通孔;
[0020]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布液通孔,所述布液通孔的内周壁与所述换热管的外周壁之间形成环绕所述换热管的间隙。
[0021]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布液器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布液通孔;
[0022]多个所述换热管分别穿设于每个所述布液器上的多个所述布液通孔。
[0023]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相邻两根换热管之间的间距相同。
[0024]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布液器之间的间距相同。
[0025]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用于将载冷剂从所述底端向所述顶端输送。
[0026]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罐体内还设置有具有载冷剂入口的分液腔以及具有载冷剂出口的集液腔;
[0027]所述换热腔位于所述分液腔与所述集液腔之间,所述换热腔上还设置有制冷剂排出口,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集液腔和所述分液腔。
[0028]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条形的导流槽,所
述导流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换热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0029]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延伸到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
[0030]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流槽均匀分布在所述换热管的外周壁上。
[0031]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器。
[0032]本技术的空调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换热器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卧式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管上均匀布液的示意图;
[0034]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卧式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管向下滴落制冷剂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换热器的剖视示意图;
[0036]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布液器的俯视示意图;
[0037]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局部放大图。
[003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9]1a、换热管;2a、制冷剂液膜;
[0040]100、换热器;1、罐体;11、换热腔;111、制冷剂排出口;112、顶端;113、底端;12、分液腔;121、载冷剂入口;13、集液腔;2、布液器;20、凹槽;21、布液通孔;3、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内部设置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包括顶端和底端;多个布液器,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沿从所述顶端向所述底端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换热管,用于输送载冷剂,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从所述顶端向所述底端延伸且贯穿每个所述布液器;其中,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多个制冷剂注入口,多个所述制冷剂注入口能分别向多个所述布液器输送制冷剂,所述布液器用于将所述制冷剂均匀地输送到所述换热管的外周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条形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换热管的延伸方向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延伸到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槽均匀分布在所述换热管的外周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器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顶端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设置有布液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现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