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次中音长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次中音长号。
技术介绍
[0002]在本专利技术中和在现有技术中,将次中音长号理解为一种拉管长号,其中也称为拉管或手拉管的所谓的长号手拉管通过推出来延长乐器中的气柱以改变音高。根据波长,在长号手拉管拉出时会产生比在长号手拉管的第一个位置中更低的音调。长号手拉管的位置也称为音区。拉管通常由内拉管和外拉管构成。内拉管具有两个经由横杆连接的管,其中在一个管上安置吹嘴。将外拉管推动到内拉管上,所述外拉管由两个管构成,所述管经由半圆形的曲管u形地连接。为了演奏,将外拉管在内拉管上来回移动。
[0003]现有技术的次中音长号最远调到B调。这也适用于所谓的B/C次中音长号,其对长号手拉管附加地具有阀和阀弯管。像所有铜管乐器一样,B/F次中音长号具有“自然音调系列”,长号手在拉管关闭时(例如在第一位置中)可以通过改变嘴唇(张力)、舌和呼吸来吹奏。
[0004]借助于直管和弯管的中间的绳索来截取基本长度的各个管长度。对于调音,借助于主调音拉管经由拉动主调音拉管来延长乐器的基本长度是可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B调的次中音长号(1),具有:
‑
长号手拉管(110),所述长号手拉管具有内拉管的两个内管(114、115)和外拉管的两个外管(111、112)和在其自由的拉管端部(117)处的将两个外管(111、112)连接的拉管弯管(113);
‑
阀(120),所述阀在持久的正常姿态(X)中将第二阀弯管(122)接通用于B调;
‑
声音部分(140)和调音拉管(130);
‑
喇叭口(150),所述喇叭口在其自由的喇叭口端部(157)处具有喇叭口边缘(151),
‑
其中所述调音拉管(130)设置在所述声音部分(140)处并且所述长号手拉管(110)与所述喇叭口(150)经由声音部分(140)和阀(120)和调音拉管(130)连接,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长号手拉管(110)的第一位置(P1)中,在所述喇叭口边缘(151)和所述自由的拉管端部(117)之间的间距小于30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中音长号(1),其中所述间距(d)小于29cm,尤其为28cm。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次中音长号(1),其中所述喇叭口(150)具有螺旋环(154),使得所述喇叭口(150)可取下。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次中音长号(1),其中所述调音拉管(130)通过两个管件(131、132)与所述声音部分(140)间隔开,使得所述次中音长号(1)具有B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