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真空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79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4
一种湿式真空吸尘器,使用旋风器单元,该旋风器单元用于从抽吸流中分离液体和颗粒。旋风器腔室的主流入口在内部与其相应的端部间隔一定的分离距离。该分离距离至少是主流入口的(有效/等效)直径的0.1倍。这有助于防止大液滴的形成,大液滴可以沿着路径到达主流出口。大液滴可以沿着路径到达主流出口。大液滴可以沿着路径到达主流出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湿式真空吸尘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湿式真空吸尘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上,硬地板清洁包括首先将地板抽成真空,然后将其擦干。真空吸除细尘和粗尘,同时刷除任何非常细的尘土和污点。
[0003]现在市场上有许多可用的器具要求一次性使用真空吸尘器和拖把,这就是所谓的“湿式真空吸尘器”。这些器具中的许多器具具有用于通过气流拾取粗污垢的真空管嘴和用于去除污渍的(湿)布或刷子。这些湿布或刷子可以是预润湿的或者可以由消费者润湿,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它们也可以由器具润湿(通过液体也可以通过蒸汽)。
[0004]然后,湿式真空吸尘器需要能够从地板收集潮湿的灰尘并将其递送到集尘器。这通过使用由马达和风扇装置产生的气流来实现。潮湿的灰尘和液滴形式的液体需要与气流分离。潮湿的污物和液体进入污物容器,而剩余的气流通过风扇和任何后过滤单元,并离开器具。
[0005]已知使用迷宫和过滤器或旋风器单元来从气流中分离液体和潮湿的污物。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使用旋风器的用途。
[0006]在气旋系统中,离心力由室内的旋转空气产生。空气以螺旋模式流动,例如在旋风器腔室的顶部开始并在底部结束,然后通过旋风器的中心离开旋风器并离开顶部。沿着旋转流被拖动的颗粒和液滴具有太大的惯性而不能跟随气流路径的紧密曲线,并且将撞击外壁,然后沿着壁移动到旋风器腔室的底部(或进入单独的污水室),在那里它们可以被移除。
[0007]旋风器广泛用作从空气中分离干燥颗粒的方法。然而,用于从空气中分离水滴(和污垢颗粒)的旋风器的使用存在更多困难,因为水倾向于与主空气流一起蔓延到出口。因此,使用具有湿流的旋风器的主要挑战是沿着旋风器单元的壁将水引向收集器,同时防止水再次空气传播。
[0008]气旋装置的一个问题是,除了主螺旋流之外,还出现了副气流模式,例如导致水滴朝向和沿着旋风器腔室的顶部传送。当水到达顶部时,它可以流到旋风器单元的出口(例如,出口从顶部延伸到腔室中),产生无效的分离。
[0009]另一个问题是水滴的尺寸。旋风器单元例如具有入口导管,该入口导管耦接到旋风器壳体中的开口,特别是具有入口导管的方向的切向分量。已经发现,入口导管和旋风器壳体中的开口之间的连接可以促进大的静态水滴的形成。当这些最终被驱逐时,它们可以作为更细的雾气而能够空气传播,其然后被携带到主空气流出口,再次导致水分离效率的降低。
[0010]US 3877902、WO 2011/132323、EP 2581018和EP 2385088各自公开了一种使用旋风器单元的湿式和干式地板清洁系统。
[0011]仍然需要一种用于湿式真空吸尘器的改进的旋风器单元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由权利要求限定。
[0013]根据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示例,提供了一种湿式真空吸尘器,包括:
[0014]污物入口;
[0015]马达和风扇,用于将抽吸递送到污物入口;
[0016]旋风器单元,用于从由该马达和风扇的抽吸产生的流中分离液体和颗粒,该旋风器单元具有旋风器旋转轴线,其中该旋风器单元包括:
[0017]外壳,该外壳具有外侧壁和表面,该表面形成该旋风器单元的内部容积的边界并且连接到该外侧壁;
[0018]通向该外壳开口的主流入口,该主流入口具有有效液压入口直径;
[0019]来自该外壳的主流出口;
[0020]其中,该主流入口在内部与该表面间隔开一分离距离,该分离距离至少为该有效液压入口直径的0.1倍。
[0021]这种湿式真空吸尘器利用旋风器单元,来从由马达和风扇的抽吸产生的流中分离水(和碎屑)。旋风器围绕旋风器轴线产生并且在从表面(例如顶部)朝向间隔开的相对端(例如底部)的方向上行进。旋风器单元的主流入口与表面间隔开。这意味着朝向该表面的副流(例如朝向顶部,并且除了朝向底部的螺旋流之外)更不能够使液体附着到该表面的内表面上,液体可以从该内表面向下流动到主流出口并且与主空气流一起被抽出。因此,这种设计减少了夹带在主出口流中的水量。该间隔优选是在主流入口的位置处或附近的台阶或过渡。
[0022]注意,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顶部”和“底部”不旨在表示重力方向。外壳的顶部可以被认为是最靠近主流入口的端部,而外壳的底部可以被认为是最靠近碎屑收集出口或腔室的端部。
[0023]旋风器单元例如具有沿旋风器轴线方向间隔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例如可以是碎屑收集端,并且第二端可以包括或包含上述表面。可以提供来自外壳的收集出口,或者在外壳内可以有收集区域或腔室。
[0024]主流出口例如定位成与表面的间距大于主流入口。因此,旋风器单元内的流动通常背离朝向收集出口的表面。
[0025]污物入口例如用于附接到真空吸尘器头或其它真空吸尘器附件。
[0026]主流入口的开口不需要是圆形的。“有效液压入口直径”可以取为具有与开口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开口的面积可以被认为是形成入口的外壁的缺失部分的面积。该区域可以是弯曲(缺失)壁部分的区域,或者其可以近似为与开口的外轮廓最佳配合的平面表面。
[0027]例如提供了出口导管,在一个示例中,该出口导管从表面延伸到外壳的中心区域中,并且主流出口(即,主流出口导管的入口)位于出口导管的端部。
[0028]该出口导管例如在外壳内限定涡流定向器,并且主流出口(在出口导管的端部处)位于外壳的内部容积内的中心位置处。这是旋风器单元的典型结构。
[0029]主流入口例如在内部与表面间隔开5mm和50mm之间的分离距离。所需的空间优选较小,因此整个器具较小,因此易于存储和处理。
[0030]例如,设置连接到外壳中的开口的主流入口导管。它典型地限定流动方向,该流动
方向部分地径向向内定向并且部分地围绕外壳周向(即切向)定向,以给出紧凑的总体设计。气流例如大部分是切向的并且部分是径向的。
[0031]主流入口导管例如垂直于旋风器轴线(在其连接到主流入口的端部处)延伸,具有切向分量和径向向内分量。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入口导管平行于表面,但与表面间隔开。
[0032]作为替换,主流入口导管可以在偏离于旋风器轴线的垂线的方向上延伸并面向该表面。
[0033]这意味着主输入流朝向表面(例如朝向顶部)倾斜。这减小了表面附近的气旋流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力差,使得已经收集在表面的内表面(例如,顶部)上的任何液滴仍然经受曳力(drag force),并且因此不收集并流向主流出口。保持主输入流的切向分量。
[0034]主流入口导管可以沿偏离旋风器轴线的垂线0度至90度,更优选0度至30度,更优选10度至25度的方向延伸。
[0035]至少对于背离表面的开口的一部分,主流入口导管和外壳之间的过渡可以具有至少0.5mm的曲率半径。
[0036]这避免了可能形成水滴的位置处的尖锐交叉边缘。如果存在大水滴不能流动的位置,已经发现一旦被驱离它们将最终破碎成小液滴,然后流向主流出口。大曲率表面的使用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湿式真空吸尘器(10),包括:污物入口;马达(14)和风扇(16),用于将抽吸递送到所述污物入口;旋风器单元(18),用于从流中分离液体和颗粒,所述流由所述马达和所述风扇的抽吸产生,所述旋风器单元具有旋风器旋转轴线(22),其中所述旋风器单元包括:外壳(30),所述外壳(30)具有外侧壁(32)和表面(36),所述表面(36)形成所述旋风器单元的内部容积的边界并且连接到所述外侧壁(32),所述表面沿着所述旋风器轴线位于所述旋风器单元的一端处;通向所述外壳开口的主流入口(38),所述主流入口具有有效液压入口直径;主流入口导管(39),所述主流入口导管连接到所述主流入口,以及来自所述外壳的主流出口(40),其中所述主流入口(38)在所述旋风器单元的所述一端处,且在内部与所述表面(36)间隔开一分离距离(d1),所述分离距离是所述有效液压入口直径的至少0.1倍,并且所述主流入口导管(39)在偏离于所述旋风器轴线的垂线的方向上延伸,并且面向所述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主流入口在内部与所述表面(36)间隔开一间距,所述间距在所述有效液压入口直径的0.1倍和2倍之间,更优选地在0.5倍和1.5倍之间,最优选地在0.9倍和1.1倍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包括出口导管(41),所述出口导管(41)实质上从所述表面(36)延伸到所述外壳的中心区域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