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的红外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54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的红外组件(100),包括:红外发射膜(11);分别与所述红外发射膜(11)电连接的电极(12);分别与所述电极(12)连接的外接导线(13);所述红外组件(100)进一步包括承载基底(10),所述红外发射膜(11)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承载基底(10)的表面;其中,所述红外发射膜(11)发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为1μm~25μm,且所述红外发射膜(11)的加热温度为30℃~60℃。加热温度为30℃~60℃。加热温度为30℃~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的红外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的红外组件,尤其涉及用于治疗皮肤疣的红外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皮肤病是有关皮肤的疾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传染性强、治疗时间长等特点。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皮肤病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据报道,皮肤病将是21世纪人类历史上发病率最高、致残率最高、传染性最强的一种疾病。数据显示, 2018年全国皮肤病药物市场规模达167.31亿元,同比增长4.3%。据《中国皮肤病药物市场评估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2018版)》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4.2亿左右人患有皮肤病,其中我国约有1.5亿患者。
[0003]得皮肤病的人越来越多,对症治疗越来越受重视。比如,皮肤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人群的平均患病率为3

13%,儿童尤高。可因局部不适、运动受限等而使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临床常用处置方法有冷冻、电烧灼术、激光手术以及外用水杨酸等等,但效果和副作用高低不等。一般来说,治愈率均不超过50%。顽固性疣病例对患者本人、皮肤科医生以及内科医生均存在美容问题、治疗抵抗和频繁复发的难题,因而极具挑战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疣的红外组件,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疣的红外组件,其包括:
[0007]红外发射膜;
[0008]分别与所述红外发射膜电连接的电极;
[0009]分别与所述电极连接的外接导线;
[0010]所述红外组件进一步包括承载基底,所述红外发射膜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承载基底的表面;
[0011]其中,所述红外发射膜发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为1μm~25μm,且所述红外发射膜的加热温度为30℃~60℃。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装置除了儿童参与者诉有轻度和耐受性良好的烧灼感外,没有观察到其他副作用。另外,本技术的装置除了儿童参与者诉有轻度和耐受性良好的烧灼感外,没有观察到其他副作用。此外,本技术的红外治疗装置,能量利用率高,红外辐射比例高;设备轻便、易携;柔软可弯曲,适用于不同患处部位和不同患处大小;可贴合于患处进行治疗,使红外辐射尽可能作用于患处而避免衰减 (红外辐射在空气中会逐渐衰减)。最后,本技术可通过APP的控制,可方便、精准地控制治疗温度、时间、记录患者使用时间段,同时可上传患处图片,方便医生跟踪整个治疗过程。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疗皮肤疣的红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疗皮肤疣的红外组件的侧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疗皮肤疣的红外组件的释放的远红外线图谱。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疗皮肤疣的红外装置中外接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中,c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疗皮肤疣的红外组件覆盖在手指疣上的通电贴片照片,d.通过温度记录仪对应的红外图像。
[0019]图6是有代表性的顽固性疣患者3个月内治疗进展和结果的照片对比图。
[0020]图7为有代表性的顽固性疣患者3个月内治疗进展和结果的照片对比图。
[0021]图8为有代表性的踇趾甲下疣患者3个月内治疗进展和结果的照片对比图。
[0022]图9为图8中参与者治疗前(左)和治疗两周后(右)皮损削切病理以及免疫荧光检查对比图。
[002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疗皮肤疣的可穿戴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疣的红外组件100,包括:
[0027]红外发射膜11,其中,所述红外发射膜11发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为1μ m~200μm;
[0028]分别与所述红外发射膜11电连接的电极12;
[0029]分别与所述电极12连接的外接导线13。
[0030]将所述红外组件100覆盖于人体皮肤疣感染导致的皮肤疾病位置,接通电源后,其可发出温度为30℃~60℃且波长为1μm~200μm的红外光,可有效清除人体皮肤疣和提高局
部免疫力。
[0031]所述电极12以及所述外接导线13可以为一体结构或独立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制。所述电极12可以平行且间隔设置。
[0032]所述红外发射膜11的加热温度可以进一步为35℃~45℃。优选的,所述红外发射膜11发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为仿人体中、远红外,即1μm~25μm 的中红外光,且所述红外发射膜11的加热温度为39℃~43℃。更优选的,所述红外发射膜11发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为仿人体远红外,即5μm~15μm 的中远红外光(占比80%以上),且所述红外发射膜11的加热温度为40℃~42℃。所述红外发射膜11为柔性薄膜,且所述红外发射膜11的材料不限,只要是无毒性的,且可以发射红外光线的材料均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射膜11为通过碳基导电油墨制备而成。
[0033]具体的,将膨胀石墨100~1000倍粉碎至D50=200μm;然后将所述膨胀石墨和导电炭黑按6~10:1的质量比组成组成导电剂;将导电剂5~20wt%、丙烯酸树脂20~30wt%、流变助剂蓖麻油(用量为导电剂用量的wt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的红外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发射膜(11);分别与所述红外发射膜(11)电连接的电极(12);分别与所述电极(12)连接的外接导线(13);所述红外组件(100)进一步包括承载基底(10),所述红外发射膜(11)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承载基底(10)的表面;其中,所述红外发射膜(11)发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为1μm~25μm,且所述红外发射膜(11)的加热温度为30℃~6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的红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底(10)为PI、PET、硅胶膜、涤纶布、尼龙布、无纺布、氨纶布、皮革、玻璃片、云母片或陶瓷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的红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膜(11)为通过在承载基底(10)上通过凹印、丝网印刷或涂布碳基导电油墨得到湿膜,再低温烘干固化得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的红外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温度传感器(15),设置于所述红外发射膜(11)以及所述承载基底(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炳辉付文星单士军郑南峰
申请(专利权)人:嘉庚创新实验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