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GR路线用的排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38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废气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EGR路线用的排气管,包括:排气管本体,排气管本体上连通有增压器出气支管、EGR出气支管;导流部设置于排气管本体内,用于按预设流量比值将排气管本体内的气流分别引导至EGR出气支管和增压器出气支管内;导流部包括驱动器、主导流板和活动导流板,活动导流板可活动的连接于主导流板的一侧,驱动器设置在排气管本体的外部,驱动器的驱动端与活动导流板的非自由端连接,以驱动活动导流板摆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压器出气支管和EGR出气支管距各进气支管的距离不一致,导致增压器与EGR各缸取气不一致,进而影响发动机废气排放的情况,避免了EGR系统和增压器取气互相干扰的问题,保证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功率的提升。机的性能和功率的提升。机的性能和功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GR路线用的排气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废气循环利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EGR(Exhaust Gas Re

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路线用的排气管。

技术介绍

[0002]传统EGR(Exhaust Gas Re

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路线的排气管由五部分组成:排气管本体、增压器出气支管、EGR出气支管、多个进气支管以及各支管上连接的连接法兰,如图1和图2所示。
[0003]目前,EGR取气和增压器取气的各缸一致性差,不利于发动机的废气排放、性能稳定及功率提升,如图3和图4所示,增压器出气支管和EGR出气支管根据布置情况,很难布置在管路中间。参见图1

4,现有技术中EGR出气支管距离3缸、4缸较近,距离1缸、2缸较远,因此EGR更难获取1缸、2缸的废气,导致1缸和2缸泵气损失更大,进而导致发动机各缸的废气排放、性能差异性大的问题,同时,增压器取气存在相同的问题;且传统EGR路线的排气管中EGR取气和增压器取气的位置相近,存在两股气体相互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EGR路线用的排气管,主要解决EGR路线内燃机的EGR取气、增压器入口处各气缸流量不均匀,导致废气排放及增压器效率不稳定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EGR路线用的排气管,包括:排气管本体,所述排气管本体上连通有增压器出气支管、EGR出气支管;导流部,设置于所述排气管本体内,且所述导流部分别延伸至所述增压器出气支管和所述EGR出气支管内,用于按预设流量比值将所述排气管本体内的气流分别引导至所述EGR出气支管和所述增压器出气支管内;其中,所述导流部包括驱动器、主导流板和活动导流板,所述活动导流板可活动的连接于所述主导流板的一侧,且所述活动导流板的自由端向所述排气管本体轴向的一端延伸,并与所述主导流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排气管本体的外部,且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与所述活动导流板的非自由端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导流板摆动。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所述导流部设置于所述排气管本体、所述增压器出气支管和所述EGR出气支管内,解决了现有排气管中存在的由于增压器出气支管、EGR出气支管设置的位置不合适而导致的发动机各缸体之间废气排放差异性大、发动机性能不佳,且影响发动机功率提升以及进入EGR出气支管和进入增压器出气支管的两股流体之间互相干扰的现象。
[0007]优选的,在上述EGR路线用的排气管中,所述驱动器用于根据EGR率和空燃比实时的调节所述活动导流板两侧分别到所述排气管本体内壁距离的比值。
[0008]优选的,在上述EGR路线用的排气管中,所述导流部还包括:第一导流板,与所述主导流板连接,且所述第一导流板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EGR出气支管内;
第二导流板,与所述主导流板连接,且所述第二导流板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增压器出气支管内。
[0009]优选的,在上述EGR路线用的排气管中,所述第一导流板的长度为所述EGR出气支管长度的1/3

2/3;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长度为所述增压器出气支管长度的1/3

2/3。
[0010]优选的,在上述EGR路线用的排气管中,所述导流部还包括:第三导流板,连接于所述主导流板的另一侧,所述活动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主导流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三导流板的自由端向所述排气管本体轴向的另一端延伸。
[0011]优选的,在上述EGR路线用的排气管中,根据所述预设流量比值确定所述第三导流板两侧分别到所述排气管本体内壁距离的比值。
[0012]优选的,在上述EGR路线用的排气管中,还包括若干进气支管,且若干所述进气支管均与所述排气管本体连通。
[0013]优选的,在上述EGR路线用的排气管中,根据位于所述EGR出气支管两侧的所述进气支管的数量比值确定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两侧分别到所述EGR出气支管内壁距离的比值。
[0014]优选的,在上述EGR路线用的排气管中,根据位于所述增压器出气支管两侧的所述进气支管的数量比值确定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两侧分别到所述增压器出气支管内壁距离的比值。
[0015]优选的,在上述EGR路线用的排气管中,根据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板两侧的所述进气支管的进气面积比值确定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两侧分别到所述EGR出气支管内壁距离的比值。
[0016]优选的,在上述EGR路线用的排气管中,根据位于所述第二导流板两侧的所述进气支管的进气面积比值确定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两侧分别到所述增压器出气支管内壁距离的比值。
[0017]优选的,在上述EGR路线用的排气管中,所述进气支管设置有四个。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EGR路线用的排气管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增加导流部避免了由于增压器出气支管和EGR出气支管距各进气支管的距离不一致,导致增压器与EGR各缸取气不一致,进而影响发动机废气排放的情况,避免了EGR系统和增压器取气互相干扰的问题,并且通过对导流部参数的优化,可以有效分配排气管本体内的废气至EGR出气支管和增压器出气支管内,保证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功率的提升,避免了EGR系统和增压器取气互相干扰的问题;(2)通过在增加驱动器、主导流板和活动导流板,并使驱动器根据EGR率和空燃比实时的调节所述活动导流板两侧分别到所述排气管本体内壁距离的比值,EGR废气和增压器气体之间的分配关系与发动机全MAP的EGR率和空燃比相关,通过驱动器根据发动机全MAP的EGR率和空燃比调节活动导流板摆动角度,能够动态地进行气体分配,提高气体分配效率;(3)通过增加导流部及对导流部的参数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地将各缸体的气流分开,减少了各缸体之间气流互相干扰的影响,进而可以更好的利用脉冲能量,提高增压器效率。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EGR路线排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现有技术中EGR路线排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现有技术中EGR路线排气管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的“A

A”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EGR路线用的排气管的俯视图;图6是图5中“H

H”截面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0]在图中,1为连接法兰;2为进气支管;3为EGR出气支管;4为排气管本体;5为导流部;6为增压器出气支管;7为驱动器;11为增压器法兰;12为EGR法兰;13为排气管法兰;50为活动导流板;51为主导流板;52为第一导流板;53为第二导流板;55为第三导流板;71为驱动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GR路线用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本体,所述排气管本体上连通有增压器出气支管、EGR出气支管;导流部,设置于所述排气管本体内,且所述导流部分别延伸至所述增压器出气支管和所述EGR出气支管内,用于按预设流量比值将所述排气管本体内的气流分别引导至所述EGR出气支管和所述增压器出气支管内;其中,所述导流部包括驱动器、主导流板和活动导流板,所述活动导流板可活动的连接于所述主导流板的一侧,且所述活动导流板的自由端向所述排气管本体轴向的一端延伸,并与所述主导流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排气管本体的外部,且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与所述活动导流板的非自由端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导流板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GR路线用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用于根据EGR率和空燃比实时的调节所述活动导流板两侧分别到所述排气管本体内壁距离的比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GR路线用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还包括:第一导流板,与所述主导流板连接,且所述第一导流板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EGR出气支管内;第二导流板,与所述主导流板连接,且所述第二导流板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增压器出气支管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EGR路线用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长度为所述EGR出气支管长度的1/3

2/3;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长度为所述增压器出气支管长度的1/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成郭圣刚周海磊李俊琦窦站成王新校张纪元李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