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9889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混凝土井筒、灰土层、沥青层、重型铸铁井盖、钢筋混凝土承载板、混凝土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钢筋混凝土承载板,改变路面荷载对窨井变形影响,扩大来自盖座的荷载承载面积,钢筋混凝土整体承载板分散井盖集中应力,利用路基降低井筒行车冲击压力,由周边路基结构来分担承载,不再单独由井筒直接受力,从而缓冲车辆冲击荷载,同时解决沥青碎块脱落问题,克服井周圈周边不均匀沉降导致局部下陷、拥包现象;采用后挖施工方法,解决了目前检查井标高普遍低于周边路面、导致跳车问题,解决了检查井起垫工序支撑偷工减料、空心问题,解决了交通调流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购车率大幅提升,驾车代步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交通方式。然而,市政道路上出现的各类井盖失稳、破碎,井周沉陷,路面网裂、破碎现象,造成行车异响、震动、跳车等感官不适甚至交通事故,不仅影响道路的美观,同时也给人民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
[0003]目前,青岛市道路井盖依据《青岛市城市道路检查井技术导则》做法如图17所示,该方案存在主要问题如下:6cm沥青层为柔性路面,对井盖无约束作用;井圈厚度15cm,仅剩余9cm镶嵌于混凝土层(如按国标GBT

23858

2009,检查井盖最小要求厚度10cm,则仅余4cm镶嵌于混凝土层),在车行道下不足以对井盖形成稳定约束;且素混凝土整体性、耐久性差,容易出现破裂、掉块现象;6cm沥青层与底部混凝土无法牢固结合,冬夏季热膨胀系数的差别,沥青层逐渐与底部剥离,井盖高差直接暴露;井圈条形缝内的固定钢筋,为铰接、非固定连接,无法抱死井圈。
[0004]由于以上组合原因,随着通车时间延长,车辆冲击荷载直接作用于高出周边的井盖上,车轮在此都有弹跳,此振动荷载的往复冲击,井盖上的固定钢筋松动,井盖逐步出现活动,进一步加剧了破坏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检查井,包括混凝土井筒、灰土层和沥青层,所述混凝土井筒顶部设有重型铸铁井盖,所述沥青层设于灰土层顶部,所述沥青层和重型铸铁井盖之间设有钢筋混凝土承载板,所述灰土层和混凝土井筒之间设有混凝土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井筒底部设有井室盖板,所述井室盖板顶部和路基平齐,所述灰土层设于路基顶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重型铸铁井盖的井座与混凝土井筒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板底部延伸至灰土层内侧,所述井座与混凝土井筒连接处位于钢筋混凝土承载板内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重型铸铁井盖顶部与钢筋混凝土承载板顶部平齐,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板顶部与沥青层顶部平齐。
[0010]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板顶部设有双组分预混防滑材料涂层,所述双组分预混防滑材料涂层延伸至沥青层顶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双组分预混防滑材料涂层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双组份材料涂刷、
干燥制成。
[0012]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市政道路检查井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0013]步骤(一)、对路基整平碾压:使用施工板封堵井室盖板的开口,然后将路基整平碾压;
[0014]步骤(二)、灰土铺设:将灰土铺设在路基上方,压实;
[0015]步骤(三)、灰土养护期内开挖井口:将井室盖板上方的灰土挖出,形成井口;
[0016]步骤(四)、灰土养护期内安装井座、井盖:在井口中使用井筒调节块堆砌成井筒,然后将井座、井盖安装到井筒顶部,在井筒和灰土之间填充混凝土;
[0017]步骤(五)、路面沥青摊铺:在灰土上方摊铺沥青;
[0018]步骤(六)、承载板基坑开挖:将井座外围的沥青、混凝土和灰土进行开挖,形成承载板基坑;
[0019]步骤(七)、承载板混凝土浇筑、井座、井盖安装,使用井筒调节块,对井筒高度进行调整,使得井盖与沥青顶部平齐,在承载板基坑内部铺设钢筋,然后浇筑,在井筒和井座外部形成钢筋混凝土承载板,钢筋混凝土承载板顶部与沥青顶部平齐;
[0020]步骤(八)、双组分预混防滑材料涂刷:在钢筋混凝土承载板顶部以及其与沥青连接处顶部涂刷双组分预混防滑材料,干燥后完成新建检查井的施工操作。
[0021]进一步的,在步骤(五)中,摊铺沥青时,将井座进行隔离;在步骤(六)中,承载板基坑底部位于井座下方;在步骤(七)中,钢筋混凝土承载板与沥青衔接处采用快裂的喷洒型阳离子乳化沥青灌缝。
[0022]进一步的,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对钢筋混凝土承载板上方依次铺设塑料薄膜、土工布和钢板,钢板通过锚筋穿过沥青插入灰土内部,钢板和沥青顶部之间设有环形胶垫,在钢板外围铺设沥青混凝土找坡。
[0023]进一步的,改造、维修检查井施工步骤如下:
[0024]S1、对检查井外部的沥青路面进行开挖,在井筒外部形成基坑,基坑底部延伸至井室盖板上方;
[0025]S2、使用级配碎石对基坑底部进行回填,分层压实;
[0026]S3、在基坑内部上方铺设钢筋,填充混凝土,在井筒外围形成钢筋混凝土承载板,钢筋混凝土承载板顶部与井盖顶部、沥青顶部平齐。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28]1、本专利技术采用钢筋混凝土承载板,改变路面荷载对窨井变形影响,扩大来自盖座的荷载承载面积,钢筋混凝土整体承载板分散井盖集中应力,利用路基降低井筒行车冲击压力,由周边路基结构来分担承载,不再单独由井筒直接受力,从而缓冲车辆冲击荷载,同时解决沥青碎块脱落问题;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材质,克服了井圈周边沥青裂纹、脱层、开裂、脱落现象;采用刚性整体承载板,克服井周圈周边不均匀沉降导致局部下陷、拥包现象;采用1.5mm厚双组分预混防滑材料涂刷,解决道路行车视觉美观问题。
[0029]2、本专利技术采用后挖施工方法,改变目前习惯施工顺序,在面层沥青摊铺完成后,再进行承载板基坑开挖工作,后挖施工方法,解决了目前检查井标高普遍低于周边路面、导致跳车问题,解决了面层摊铺因检查井标高控制不准、摊铺机平整度控制不好而普遍存在的“路面波浪”问题,解决了检查井周边夯实不到位问题,解决了检查井起垫工序支撑偷工减
料、空心问题,解决了交通调流问题;采用钢板保护、快速通车,使通车、养护同步,变相缩短施工工期;强化了井盖、井圈制作主要控制指标,减少低等级井盖产品进场问题;为新区新建、维修检查井提供了一套新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法。
附图说明
[003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新建检查井的上部做法剖面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改造、维修检查井上部做法剖面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步骤(一)的剖面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步骤(二)的剖面图;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步骤(三)的剖面图;
[0036]图6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步骤(四)的剖面图;
[0037]图7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步骤(五)的剖面图;
[0038]图8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步骤(六)的剖面图;
[0039]图9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步骤(七)的剖面图;
[0040]图10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步骤(八)的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检查井,包括混凝土井筒(1)、灰土层(2)和沥青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井筒(1)顶部设有重型铸铁井盖(4),所述沥青层(3)设于灰土层(2)顶部,所述沥青层(3)和重型铸铁井盖(4)之间设有钢筋混凝土承载板(5),所述灰土层(2)和混凝土井筒(1)之间设有混凝土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井筒(1)底部设有井室盖板(7),所述井室盖板(7)顶部和路基平齐,所述灰土层(2)设于路基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型铸铁井盖(4)的井座与混凝土井筒(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板(5)底部延伸至灰土层(2)内侧,所述井座与混凝土井筒(1)连接处位于钢筋混凝土承载板(5)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型铸铁井盖(4)顶部与钢筋混凝土承载板(5)顶部平齐,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板(5)顶部与沥青层(3)顶部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板(5)顶部设有双组分预混防滑材料涂层,所述双组分预混防滑材料涂层延伸至沥青层(3)顶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分预混防滑材料涂层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双组份材料涂刷、干燥制成。7.一种市政道路检查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步骤(一)、对路基整平碾压:使用施工板封堵井室盖板的开口,然后将路基整平碾压;步骤(二)、灰土铺设:将灰土铺设在路基上方,压实;步骤(三)、灰土养护期内开挖井口:将井室盖板上方的灰土挖出,形成井口;步骤(四)、灰土养护期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忠马金辉梅玉兴王波李卫江王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润公用事业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