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电压保护触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987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电压保护触发器,包括报警控制电路M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位器RW1、触发二极管D1、晶闸管Q1和电容C1;R1一端连接RW1的第一固定端;RW1的中间活动端通过D1接入Q1的门极;Q1的阴极连接R3的一端,阳极连接R2的一端;C1的一端连接Q1的阳极,另一端连接RW1的第二固定端;C1的两端并联有稳压二极管D3;M2的正极连接Q1的阴极,负极连接RW1的第二固定端。本技术方案有效克服了触发二极管D1本身性能因制造存在的分散性,确保了过电压保护动作值的精准性。确保了过电压保护动作值的精准性。确保了过电压保护动作值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电压保护触发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过电压保护触发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型同步电机的磁场绕组两端会并联磁场跨接器,作为在灭磁或过电压保护时的能量泄放回路,以保护电机磁场主回路。能量泄放回路通常由电阻和大功率晶闸管串联构成,其中电阻是耗能器件,晶闸管是电子开关。当电机磁场过电压发生时,大功率晶闸管应准确、可靠、迅速地开通,引导过电压的能量在电阻上泄放,达到抑制电压的目的,从而保护磁场绕组以及其他连接在主回路上的设备。
[0003]过电压保护触发器用于控制能量泄放回路的大功率晶闸管电子开关。
[0004]目前的过电压保护触发器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以BOD(转折二极管)为核心构建过电压动作触发器,其优点是线路简单、动作可靠。但BOD器件本身动作电压值不能调整,不利于项目变动和设计修改;容易发生晶闸管门极过电流。
[0005]第二类是电阻、稳压管组成的触发器,其优点是线路简单、动作可靠。但其存在整定困难、发热严重的问题。
[0006]第三类是瞬态二极管TVS串联构成的触发器,其优点是正常情况下不发热。但其动作值取决于串联TVS中动作值最小的一个,分散性大;在TVS开始导通到晶闸管最终被触发的过程中,存在延时环节,会导致真实的保护值高于理论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电压保护触发器,其过电压触发动作值精准、修改方便、调试方便、输出电流指标好、发热量小、可主动发出报警信号。r/>[0008]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过电压保护触发器,用于接入设备主回路的能量泄放回路E+/E

,能量泄放回路E+/E

包括能耗电阻Rd和(大功率)晶闸管T1,包括过压触发主电路M1和报警控制电路M2;所述过压触发主电路M1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位器RW1、触发二极管D1、晶闸管Q1、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通过能耗电阻Rd接入晶闸管T1的阳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W1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W1的第二固定端接入晶闸管T1的阴极,电位器RW1的中间活动端通过触发二极管D1接入晶闸管Q1的门极;晶闸管Q1的阴极通过电阻R3接入晶闸管T1的门极,晶闸管Q1的阳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能耗电阻Rd接入晶闸管T1的阳极;电容C1的一端连接晶闸管Q1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W1的第二固定端;电容C1的两端并联有稳压二极管D3;所述报警控制电路M2的正极连接晶闸管Q1的阴极,负极连接电位器RW1的第二固定端。
[0009]优选的,所述报警控制电路M2包括电阻R4、光隔离器N1、继电器K1、晶闸管Q2和报
警电源U;光隔离器N1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阻R4接入晶闸管Q1的阴极,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位器RW1的第二固定端;光隔离器N1中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继电器K1的线圈连接晶闸管Q2的阳极,光电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晶闸管Q2的门极;继电器K1的接点用于向外传输报警信号;报警电源U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报警电源U的输出端负极连接晶闸管Q2的阴极。
[0010]优选的,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并联有发光二极管H1。
[0011]优选的,所述触发二极管D1与晶闸管Q1的门极的门极之间还接入有用于确保电流单向流动的二极管D2。
[0012]优选的,所述电阻R1和电位器RW1的电阻值之和为40K。
[0013]优选的,还包括应用拓展电路,且应用拓展电路包括接入电阻R1与能耗电阻Rd之间的电压测量电阻附件Rc以及接入电阻R2与能耗电阻Rd之间的限流电阻附件Rx。
[0014]优选的,所述电压测量电阻附件Rc和限流电阻附件Rx都是由若干精密电阻串联而成。
[0015]本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电压保护动作值精准:通过电阻R1和电位器RW1的配合设置,实现电阻R1和电位器RW1两端的电压Uef(更为准确的说是实际电压保护动作值)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电位器RW1来调节触发二极管D1上所承受的电压,从而有效克服了触发二极管D1本身性能因制造存在的分散性,使得实际电压保护动作值与设定的电压保护动作值一致,确保了电压保护动作值的精准性。
[0016]2)修改方便:通过设置包含电压测量电阻附件Rc和限流电阻附件Rx的应用拓展电路,适应不同工程/设备的要求而修改电压保护动作值,使用起来极其方便;进一步的,电压测量电阻附件Rc和限流电阻附件Rx都是由若干精密电阻串联而成,通过调节跳线的连接位置,即可快速进入触发器的调试状态或适应不同的工程/设备。
[0017]3)调试方便:按200V电压保护动作值设置电阻R1和电位器RW1的阻值,方便在工地进行过电压动作值校验,只需要普通的继电保护测试仪或220VAC市电即可完成校验,不需要专门的高压电源。
[0018]4)输出电流指标好:电容C1、二极管D2和电阻R3的配合设计,使得晶闸管T1的门极电流满足幅值、时长、以及di/dt几方面的要求,利于迅速开通大功率晶闸管,避免开通时间过长而造成晶闸管局部热应力击穿。
[0019]5)发热量小:储能电路(图1中以电容C1为主要元器件的工作电路)的设计,使得晶闸管T1的门极电流能量主要来自电容C1储能,电阻R2和限流电阻附件Rx的阻值可以取得较大,正常运行期间功率消耗小,不会存在发热严重的问题,设备安全性高,并且体积小。
[0020]6)主动发出报警信号:自带报警电路的设计,可以直观反映过电压保护回路的工作情况,不需要通过电流测量等间接手段来判断过压保护动作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1]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下文具体描述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时变得更清楚,其中:图为本技术方案一种优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过电压保护触发器,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过电压保护触发器,用于接入设备主回路的能量泄放回路E+/E

,能量泄放回路E+/E

包括能耗电阻Rd和(大功率)晶闸管T1,包括过压触发主电路M1和报警控制电路M2;所述过压触发主电路M1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位器RW1、触发二极管D1、晶闸管Q1、电容C1。
[0025]其中,电阻R1的一端通过能耗电阻Rd接入晶闸管T1的阳极,电阻R1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电压保护触发器,用于接入设备主回路的能量泄放回路E+/E

,能量泄放回路E+/E

包括能耗电阻Rd和晶闸管T1,其特征在于:包括过压触发主电路M1和报警控制电路M2;所述过压触发主电路M1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位器RW1、触发二极管D1、晶闸管Q1、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通过能耗电阻Rd接入晶闸管T1的阳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W1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W1的第二固定端接入晶闸管T1的阴极,电位器RW1的中间活动端通过触发二极管D1接入晶闸管Q1的门极;晶闸管Q1的阴极通过电阻R3接入晶闸管T1的门极,晶闸管Q1的阳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能耗电阻Rd接入晶闸管T1的阳极;电容C1的一端连接晶闸管Q1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W1的第二固定端;电容C1的两端并联有稳压二极管D3;所述报警控制电路M2的正极连接晶闸管Q1的阴极,负极连接电位器RW1的第二固定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过电压保护触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控制电路M2包括电阻R4、光隔离器N1、继电器K1、晶闸管Q2和报警电源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李军周平高启尧陈孝宇吴艳辉赵艳军刘洪玮安冬狄俊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