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抱杆上拉线上部约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962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抱杆上拉线上部约束装置,基于现有的约束装置进行结构上的改进,通过约束主体与铁塔主材之间预留间隙用于约束抱杆上拉线的活动空间,只需要将约束主体装设在铁塔主材上,预留出抱杆上拉线的活动空间即可实现对抱杆上拉线的约束,约束主体装配的过程即可直接装配好抱杆上拉线,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且固定约束主体的螺栓结构设置螺母限位槽限制螺母的活动空间,防止螺母掉落遗失,便于收纳。便于收纳。便于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抱杆上拉线上部约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悬浮抱杆组塔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抱杆上拉线上部约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悬浮抱杆组塔施工工艺中,抱杆底部与设置于铁塔主材内侧的锚具间连接承托绳实现抱杆悬浮与塔位中心,同时抱杆上拉线经已组立段铁塔主材上端约束后顺铁塔主材内侧向下,经腿部转向滑车转向后引至临近铁塔的塔腿锚固。
[0003]针对铁塔主材预留了施工孔的情况,部分施工现场采用了传统的利用施工孔安装锚固承托绳的锚具连接卸扣直接对上拉线进行上部约束,这种约束方式卸扣与上拉线的接触面太小,且相互摩擦,容易造成上拉线和卸扣的损伤甚至断裂。部分施工现场还采用在上拉线在铁塔主材上端的约束通常是衬垫软物或方木后缠绕钢丝套,钢丝套两绳头合并后连接起重滑车作为上拉线约束。
[0004]传统的约束装置结构复杂,装配过程繁琐,且装配零件多,在装配过程中容易掉落遗失,整个约束装置收纳起来也非常不便,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约束装置结构复杂,装配过程繁琐,且装配零件多不便收纳,且在装配过程中零件容易掉落遗失,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抱杆上拉线上部约束装置,基于现有的约束装置进行结构上的改进,通过约束主体与铁塔主材之间预留间隙用于约束抱杆上拉线的活动空间,只需要将约束主体装设在铁塔主材上,预留出抱杆上拉线的活动空间即可实现对抱杆上拉线的约束,约束主体装配的过程即可直接装配好抱杆上拉线,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且固定约束主体的螺栓结构设置螺母限位槽限制螺母的活动空间,防止螺母掉落遗失,便于收纳。
[0006]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本方案提供一种抱杆上拉线上部约束装置,包括:
[0008]约束主体,通过螺栓结构固定在铁塔主材内侧,约束主体与铁塔主材之间预留间隙用于约束抱杆上拉线的活动空间;
[0009]所述螺栓结构包括螺母限位槽和螺母,所述螺母限位槽装设于约束主体上,螺母限位槽用于限制螺母的活动空间。
[0010]本方案工作原理:传统的约束装置结构复杂,装配过程繁琐,且装配零件多不便收纳,且在装配过程中零件容易掉落遗失,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本方案提供的抱杆上拉线上部约束装置,基于现有的约束装置进行结构上的改进,通过约束主体与铁塔主材之间预留间隙用于约束抱杆上拉线的活动空间,只需要将约束主体装设在铁塔主材上,预留出抱杆上拉线的活动空间即可实现对抱杆上拉线的约束,约束主体装配的过程即可直接装配好抱杆上拉线,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且固定约束主体的螺栓结构设置螺母限位槽限制螺母
的活动空间,防止螺母掉落遗失,便于收纳。
[0011]进一步优化方案为,约束主体包括:滑轮、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连接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连接板为一体式,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通过螺栓结构固定在铁塔主材内侧,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通过连接板连接,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连接板形成一个U型槽,滑轮装设在U型槽内,抱杆上拉线在滑轮上活动。
[0012]传统的约束装置,抱杆上拉线设置卸扣,在上拉线移动过程会与卸扣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长时间使用会对上拉线造成损伤,本方案使用滑轮替代卸扣减小对上拉线的磨损。
[0013]进一步优化方案为,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为对称结构;
[0014]所述第一固定板为V型板,V型板由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构成,第一板面通过螺栓结构固定在铁塔主材的预设施工孔上,第二板面与连接板连接用于形成U型槽,V型板与U型槽的开口方向相反。
[0015]本方案提供的约束装置,在将约束主体安装在铁塔主材上的过程中即可直接将抱杆上拉线装配在工作位置,而相比与其他传统需要分别装配约束装置和抱杆上拉线的约束装置,本方案提供的结构在装配和拆卸过程更方便。
[0016]进一步优化方案为,V型板的底部为圆角,所述U型槽底部为直角。
[0017]圆角的V型板便于整个约束装置的收纳,且在约束装置安装拆卸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为了安全起见将V型板设置成圆角,一方面V型板贴合主材后预留更多的空间供抱杆上拉线活动,另一方面整个约束装置的体积减小便于收纳。
[0018]进一步优化方案为,约束主体还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平行装设在V型板内侧,第一加强板将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连接在一起。
[0019]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将组成V型板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连接在一起,可以防止V型板变形。
[0020]进一步优化方案为,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在V型板内的螺栓安装孔对应位置设置螺母限位槽;
[0021]螺栓依次穿过预设施工孔和螺栓安装孔后拧紧在螺母限位槽内的螺母上,螺栓和螺母完成整个约束主体的固定。
[0022]进一步优化方案为,螺母限位槽为长方体槽,螺母为六角螺母,长方体槽的宽与六角螺母相对两平行面间的距离相匹配,长方体槽的高与六角螺母的高相匹配,螺母刚好能在限位槽内滑动。
[0023]在螺栓依次穿过预设施工孔和螺栓安装孔后拧紧在螺母限位槽内的螺母上时,由于螺母限位槽的限制作用,螺母无法转动,工作人员只需要操作拧紧螺栓即可,同样在拆卸约束装置时,只需要操作拧开螺栓即可,长方体槽接触六角螺母相对两平行面的槽壁限制了螺母,在拧紧或松开螺栓时,螺母无法转动,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0024]在螺栓和螺母脱离的状态下,长方体槽可以防止螺母掉落遗失。
[0025]进一步优化方案为,还包括防脱螺栓,所述防脱螺栓安装在长方体槽的开口处防止螺母离开长方体槽。
[0026]在防脱螺栓安装在长方体槽上后,由于防脱螺栓的限制,螺母无法直接从长方体槽内取出或从外部装进长方体槽内,只有防脱螺栓打开后螺母才能移出长方体槽。
[0027]进一步优化方案为,约束主体还包括:筒套、滑轮轴和压块;
[0028]所述筒套外表固定在滑轮中心,滑轮轴穿过筒套中心后由压块将滑轮轴两端固定在U型槽上。
[0029]进一步优化方案为,U型槽两侧壁上设置滑轮轴限位槽,滑轮轴为圆柱体结构,滑轮轴两端的侧面切割凹陷,压块设置与滑轮轴的凹陷匹配的凸起,所述凸起用于限制滑轮轴转动。
[003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31]本技术提供一种抱杆上拉线上部约束装置,基于现有的约束装置进行结构上的改进,通过约束主体与铁塔主材之间预留间隙用于约束抱杆上拉线的活动空间,只需要将约束主体装设在铁塔主材上,预留出抱杆上拉线的活动空间即可实现对抱杆上拉线的约束,约束主体装配的过程即可直接装配好抱杆上拉线,结构简单,装配容易;固定约束主体的螺栓结构设置螺母限位槽限制螺母的活动空间,防止螺母掉落遗失,便于收纳;避免了现有方法上拉线及约束装置容易受损的问题,提供了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003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抱杆上拉线上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约束主体(1),用于固定在铁塔主材内侧,使约束主体与铁塔主材之间预留间隙以约束抱杆上拉线的活动空间;螺栓结构(2),用于将约束主体(1)固定在铁塔主材内侧,所述螺栓结构(2)包括螺母限位槽(21)和螺母(22),所述螺母限位槽(21)装设于约束主体(1)上,螺母限位槽(21)用于限制螺母(22)的活动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抱杆上拉线上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主体(1)包括:滑轮(11)、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3)和连接板(14);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3)和连接板(14)为一体式,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3)分别通过螺栓结构(2)固定在铁塔主材内侧,第一固定板(12)与第二固定板(13)通过连接板(14)连接,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3)和连接板(14)形成一个U型槽(15),滑轮(11)装设在U型槽(15)内,抱杆上拉线在滑轮(11)上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抱杆上拉线上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2)与第二固定板(13)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12)为V型板,V型板由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构成,第一板面通过螺栓结构(2)固定在铁塔主材的预设施工孔上,第二板面与连接板连接用于形成U型槽(15),V型板与U型槽的开口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抱杆上拉线上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板的底部为圆角,所述U型槽底部为直角。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抱杆上拉线上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祥黄欠林家兴黄付轩朱琳姚垚陈墨轩任倩李丹殷紫珊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