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组件和皮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9611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组件和皮卡车。该车厢后板组件包括:外板;内板,所述内板设于所述外板的内侧且包括侧板体和设于所述侧板体后边沿的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外板的后板体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侧板体的背向所述连接翻边的一侧,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外板的后板体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组件,有利于增大对后板体的支撑面积,从而能够提升后板体的抗凹性和车厢后板组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并且,还有利于减小后板体传递到连接翻边上的振动和冲击,从而有利于避免连接翻边产生的应力集中过大导致出现疲劳开裂。致出现疲劳开裂。致出现疲劳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组件和皮卡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组件和皮卡车。

技术介绍

[0002]皮卡车是具有前乘客区域(通常称为驾驶室)和敞开的后顶部货舱区域(通常称为车箱)的机动车辆。车箱通常具有大致平坦的底板,两个侧车身板和前互连头板从底板向上延伸。皮卡车还可采用通常称为后板的底部铰接门,其铰接在底板的后缘处并且可关闭以为货舱区域提供第四壁。驾驶室和车箱可为单独的组件或同一个一体成型结构的一部分。
[0003]皮卡车受欢迎主要是因为车箱允许它们以许多不同的方式使用,包含携带各种类型的货物和牵引各种类型的拖车。
[0004]在相关技术中,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的内板对外板的支撑强度不足,导致在后板开闭耐久实验中,内板容易产生疲劳开裂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组件,有利于提高内板对外板的支撑面积,从而提高内板对外板的支撑效果和车厢后板组件的整体刚度和强度。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板(10);内板(20),所述内板(20)设于所述外板(10)的内侧且包括侧板体(21)和设于所述侧板体(21)后边沿的连接翻边(23),所述连接翻边(23)与所述外板(10)的后板体(11)连接;支撑板(30),所述支撑板(30)设于所述侧板体(21)的背向所述连接翻边(23)的一侧,所述支撑板(30)包括第一板体(31),所述第一板体(31)与所述外板(10)的后板体(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31)的最低点低于所述连接翻边(23)的最高点,所述第一板体(31)的最高点不低于所述连接翻边(23)的最高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31)向下超出所述连接翻边(23)最高点的尺寸为25mm~3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板体(31)的宽度为25mm~3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31)设有涂胶槽(35),所述涂胶槽(35)内设有粘胶层以与所述外板(10)的后板体(11)粘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还包括第二板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强靳杰任晓宏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