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离心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917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离心风机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速离心风机,包括涡壳和风叶,风叶上设置有多道对空气进行导流的导向风道,风叶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外轮盖和内轮盘,涡壳的前侧设置有贯通内轮盘的进风通道,涡壳的外周侧面设置有螺旋状的出风通道,出风通道与导向风道连通;外轮盖具有的内表面设置有容纳腔,风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腔相配合的加强筋,加强筋容置在容纳腔内并分别与腔壁和腔底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加强筋与外轮盖之间形成了接近密封的结构,几乎不会有风从间隙之间留出,而留在导风风道内,从而大大减少了风力的损失,节约了能量。节约了能量。节约了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离心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离心风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离心风机。

技术介绍

[0002]离心风机是利用风机叶轮旋转的机械能转换为气体的压力能和动能,并将气体输送出去,气体沿进风口轴向进风,经风叶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气流沿涡壳的出风通道将气体输出。由于风叶是转动的,外轮盖和涡壳都是不进行转动的,风叶的底部与外轮盖不可以固定,风叶之间和外轮盖的空隙会使部分风从底部的风叶与外轮盖之间甩出,从而有漏风现象,造成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高速离心风机。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一种高速离心风机,包括涡壳和风叶,风叶上设置有多道对空气进行导流的导向风道,风叶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外轮盖和内轮盘,涡壳的前侧设置有贯通内轮盘的进风通道,涡壳的外周侧面设置有螺旋状的出风通道,出风通道与导向风道连通;外轮盖具有的内表面设置有容纳腔,风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腔相配合的加强筋,加强筋容置在容纳腔内并分别与腔壁和腔底之间留有间隙。进风通道的进风口一般设置在涡壳的前侧中央技能通道为前侧大后侧小的喇叭状,空气会沿着进风口轴向进入进风通道中,然后随风叶的转动较为均匀地进入各个导向风道中,也就是说,出风通道与进风通道是通过风叶的各个导向风道连通的。风叶的将轴向流动的风转变成径向,并沿着导向风道的底部流向侧边的出风通道内,空气会沿着出风通道的螺旋甩出至出风通道的出口。
[0006]作为优选,涡壳在位于进风通道一侧的设有进风口,涡壳在进风口处的内壁设有从内向外扩张的弧形。
[0007]作为优选,涡壳在进风口处内壁设有的弧形为椭圆弧状。设置椭圆弧的进风口,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倾斜的锥面来说,可以减小进风的阻力,降低流入的空气的气流流动阻力损失,从而获得更好的性能。
[0008]作为优选,容纳腔的外圈设有凹腔,风叶的底部设有内外两圈加强筋,内圈和外圈的加强筋分别与容纳腔的内侧腔壁和容纳腔的外侧腔壁之间具有间隙,风叶在外圈的加强筋的外部容置在凹腔内并与凹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存在实现叶片十分贴近外轮盖但是不与外轮盖的内表面接触的目的。
[0009]作为优选,内圈的加强筋与容纳腔的内侧腔壁之间的间隙宽度为s,外圈的加强筋与容纳腔的外侧腔壁之间的间隙宽度为s,0.1mm≤s≤0.9mm。间隙很小,当少量风进入风叶底部与外轮盖之间的间隙时,由于加强筋与外轮盖之间形成一个拐角,若是风要流出,一共要经过三个拐角,也就是要改变三次方向才能从凹腔外侧的间隙流向凹腔内侧的间隙中,这使加强筋与外轮盖之间形成了接近密封的结构,几乎不会有风从间隙之间留出,而留在
导风风道内,从而大大减少了风力的损失,节约了能量。
[0010]作为优选,风叶的中间设置有通孔,电机的输出轴伸入通孔内使风叶与输出轴传动连接,风叶的内侧设有用于封闭通孔的封盖。风叶与输出轴的固定方式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固定,即为风叶与电机的输出轴为过盈配合固定。封盖的作用一部分是防止进风口进入的风通过电机中间的通孔,一部分是放置外来的杂质进入影响电机的工作。
[0011]作为优选,出风通道由内至外的内径逐渐变大。出风时在出风通道的内径较小处进行风速的加速,螺旋形的出风通道可以使风从内径较小处到内径较大处流动,最终从出风通道的出口处甩出。
[0012]作为优选,导向风道、内轮盘的凹腔外侧平台、涡壳内侧表面依次衔接形成光滑的曲面。这种设计可以使导向风道内的风顺着曲面进入涡壳的出风通道中,减小风力的损失。光滑的曲面使整体出风更顺畅,风机整体的性能有所提高,并具有一定的降噪效果。
[0013]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加强筋与外轮盖之间形成了接近密封的结构,几乎不会有风从间隙之间留出,而留在导风风道内,从而大大减少了风力的损失,节约了能量;由于增加了风叶底部的加强度,也进一步增强的风叶的强度;在涡壳的进风口处设置具有锥度的椭圆弧,可以减小进风的阻力,由于开口角度的更大,也会有更多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涡壳内供风叶甩出,进一步提高了风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6]图3是本技术风的俯视图。
[0017]图4是图3中A

A的剖面图。
[0018]图5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19]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涡壳;2、风叶;21、加强筋;22、导向风道;3、外轮盖;31、容纳腔;32、凹腔;4、内轮盘;41、进风通道;42、出风通道;43、内壁;5、输出轴;51、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0021]一种高速离心风机,如图1

5所示,包括涡壳1和风叶2,风叶2上设置有多道对空气进行导流的导向风道22,风叶2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外轮盖3和内轮盘4,涡壳1的前侧设置有贯通内轮盘4的进风通道41,涡壳1的外周侧面设置有螺旋状的出风通道42,出风通道42与导向风道22连通;外轮盖3具有的内表面设置有容纳腔31,风叶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腔31相配合的加强筋21,加强筋21容置在容纳腔31内并分别与腔壁和腔底之间留有间隙。
[0022]涡壳1在位于进风通道41一侧的设有进风口,涡壳1在进风口处的内壁43设有从内向外扩张的弧形。
[0023]涡壳1在进风口处内壁43设有的弧形为椭圆弧状。
[0024]容纳腔31的外圈设有凹腔32,风叶2的底部设有内外两圈加强筋21,内圈和外圈的加强筋21分别与容纳腔31的内侧腔壁和容纳腔31的外侧腔壁之间具有间隙,风叶2在外圈的加强筋21的外部容置在凹腔32内并与凹腔32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
[0025]内圈的加强筋21与容纳腔31的内侧腔壁之间的间隙宽度为s,外圈的加强筋21与容纳腔31的外侧腔壁之间的间隙宽度为s,0.1mm≤s≤0.9mm。优选s为0.5mm。
[0026]风叶2的中间设置有通孔,电机的输出轴5伸入通孔内使风叶2与输出轴5传动连接,风叶2的内侧设有用于封闭通孔的封盖51。
[0027]出风通道42由内至外的内径逐渐变大。
[0028]导向风道、内轮盘4的凹腔32外侧平台、涡壳1内侧表面依次衔接形成光滑的曲面。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离心风机,包括涡壳(1)和风叶(2),风叶(2)上设置有多道对空气进行导流的导向风道(22),风叶(2)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外轮盖(3)和内轮盘(4),涡壳(1)的前侧设置有贯通内轮盘(4)的进风通道(41),涡壳(1)的外周侧面设置有螺旋状的出风通道(42),出风通道(42)与导向风道(22)连通;其特征在于:外轮盖(3)具有的内表面设置有容纳腔(31),风叶(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腔(31)相配合的加强筋(21),加强筋(21)容置在容纳腔(31)内并分别与腔壁和腔底之间留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涡壳(1)在位于进风通道(41)一侧的设有进风口,涡壳(1)在进风口处的内壁(43)设有从内向外扩张的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涡壳(1)在进风口处内壁(43)设有的弧形为椭圆弧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容纳腔(31)的外圈设有凹腔(32),风叶(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成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