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躺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903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躺车,包括下身躺板、上身躺板、头枕板、铰接片、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杠杆组件、车轮;下身躺板相对两侧均设有滑槽,上身躺板和下身躺板通过连接片实现连接,头枕板和上身躺板转动连接,头枕板底部铰接有杠杠组件;需要折叠收纳时,通过杠杠组件使上身躺板的右端被抬起,向右推动上身躺板,使上身躺板通过滚轮和滑槽收回至下身躺板的正上方,方便收纳;当需要使用时,抬起头枕板,通过杠杆组件使卡钩从卡孔脱离,向左推动上身躺板,使躺车伸展开,又因为底部安装有车轮,方便移动使用。方便移动使用。方便移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躺车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维修
,涉及一种可折叠躺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在维修过程中,有时需要进入到汽车底部进行操作,汽车底部空间狭小,人需要躺进去仰面进行操作,人躺着进出汽车底部不方便,并且人直接躺在地上不卫生还不安全。如果只是简单的在底部安装滚轮的平板结构,这样不使用时,不能折叠收纳,放置时占用空间并且携带不方便。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折叠躺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折叠躺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下身躺板,所述下身躺板相对的两侧均设有滑槽;两侧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
[0006]上身躺板,所述上身躺板的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杆;所述上身躺板通过第一固定组件与下身躺板的一端在躺车展开时实现固定;
[0007]铰接片,所述铰接片的一端与第一铰接杆铰接,所述铰接片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杆铰接;
[0008]头枕板,所述头枕板的一端与上身躺板远离下身躺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头枕板靠近上身躺板的一端的两侧设有第二固定组件;
[0009]杠杆组件,所述杠杆组件铰接在头枕板底部;
[0010]车轮,所述下身躺板和上身躺板的底部均设置有车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杠杆组件包括:
[0012]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在上身躺板的底部;所述支撑座有2个;
[0013]横杆,所述横杆固定在两个支撑座之间;
[0014]顶杆,所述顶杆的底部;所述顶杆的前端部与横杆转动连接;
[0015]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横杆上,所述扭簧一端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扭簧另一端与顶杆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扭簧具有两个,布置在顶杆相对的两侧。
[0017]进一步地,撑板,所述撑板固定在下身躺板靠近上身躺板一端的底部;所述撑板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
[0018]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开设在上身躺板的底部,且靠近第一螺纹孔;
[0019]螺栓,螺栓依次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
[0021]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有2个且分别固定在上身躺板靠近头枕板的一端的两侧;
[0022]定位片,所述定位片有2个且分别铰接在头枕板的两侧,且靠近定位杆;所述定位
片设有与定位杆配合的卡口。
[0023]进一步地,所述上身躺板底部设有卡孔;所述顶杆背离头枕板的一端设置有能够伸入卡孔内的卡钩。
[0024]进一步地,所述下身躺板靠近上身躺板的上端面设有滚轮槽,所述滚轮槽内滚动连接有滚轮。
[0025]进一步地,所述滚轮槽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下身躺板的上端面的前后两侧;所述滚轮有2个,且分别对应安装在两个滚轮槽内。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需要折叠收纳时,通过杠杠组件使上身躺板的右端被抬起,向右推动上身躺板,使上身躺板通过滚轮和滑槽收回至下身躺板的正上方,方便收纳。当需要使用时,抬起头枕板,通过杠杆组件使卡钩从卡孔脱离,向左推动上身躺板,使躺车伸展开,又因为底部安装有车轮,方便移动使用。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折叠状态剖面图;
[0029]图3是本技术中顶杆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4是本技术中撑板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连接示意图;
[0031]图5是本技术中顶杆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本技术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下身躺板;2、上身躺板;3、头枕板;4、车轮;5、螺栓;6、支撑座;7、扭簧;8、横杆;9、顶杆;10、卡孔;11、滑槽;12、第一铰接杆;13、第二铰接杆;14、铰接片;15、定位杆;16、定位片;17、滚轮槽;18、滚轮;19、第二螺纹孔;
[0034]20、撑板;21、第一螺纹孔;22、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折叠躺车,包括下身躺板1、上身躺板2、铰接片14、头枕板3、杠杆组件、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和车轮4。
[0037]下身躺板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内均滑动安装有第一铰接杆12。上身躺板2的右端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铰接杆13。铰接片14的一端与第一铰接杆1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铰接杆13铰接,通过铰接片14、第一铰接杆12、第二铰接杆13和滑槽11的作用,使上身躺板2在下身躺板1上平稳移动并保持上身躺板2和下身躺板1平行。
[0038]下身躺板1的左端的底部固定有撑板20,且撑板20伸出下身躺板1的左端,撑板20伸出下身躺板1的部位的前后两端均开始有第一螺纹孔21,上身躺板2右端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9,当躺车展开时,通过螺栓5依次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21、第二螺纹孔19内。撑板20、第一螺纹孔21、第二螺纹孔19和螺栓5组成第一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使上身躺板2
和下身躺板1固定连接更牢固。
[0039]上身躺板2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头枕板3,上身躺板2左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定位杆15,头枕板3右端的前后两侧均铰接有定位片16,定位片16上开设有与定位杆15配合的卡口,定位片16和定位杆15组成第二固定组件。头枕板3在不同倾斜角度时,不同的卡口卡接在定位杆15上,固定头枕板3使其不发生转动。
[0040]头枕板3的底部铰接有杠杆组件,杠杆组件包括支撑座6、横杆8、顶杆9和扭簧7。上身躺板2左端的底部固定有2个支撑座6,2个支撑座6之间固定有横杆8。顶杆9的左端开设有条形孔22,顶杆9的左端通过条形孔22铰接在头枕板3的底部,顶杆9的前端部与横杆8转动连接,顶杆9与横杆8连接处的两侧均固定有扭簧7,扭簧7套设在横杆8上,扭簧7一端固定在顶杆9上,且另一端固定在横杆8上。顶杆9的右端设有卡钩,下身躺板1的底部设有与该卡钩配合的卡孔10。通过按压或抬起头枕板3,驱动顶杆9绕横杆8转动,当按压头枕板3时,驱动顶杆9绕横杆8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顶杆9的右端向上顶起上身躺板2,然后推动上身躺板2,使上身躺板2右端的底面落在下身躺板1左端的上面。当躺车在折叠状态下需要打开时,抬起头枕板3,驱动顶杆9绕横杆8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顶杆9的右端向下运动,使其卡钩离开卡孔10。扭簧7使顶杆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身躺板(1),所述下身躺板(1)相对的两侧均设有滑槽(11);两侧滑槽(11)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12);上身躺板(2),所述上身躺板(2)的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杆(13);所述上身躺板(2)通过第一固定组件与下身躺板(1)的一端在躺车展开时实现固定;铰接片(14),所述铰接片(14)的一端与第一铰接杆(12)铰接,所述铰接片(14)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杆(13)铰接;头枕板(3),所述头枕板(3)的一端与上身躺板(2)远离下身躺板(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头枕板(3)靠近上身躺板(2)的一端的两侧设有第二固定组件;杠杆组件,所述杠杆组件铰接在头枕板(3)底部;车轮(4),所述下身躺板(1)和上身躺板(2)的底部均设置有车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组件包括:支撑座(6),所述支撑座(6)固定在上身躺板(2)的底部;所述支撑座(6)有2个;横杆(8),所述横杆(8)固定在两个支撑座(6)之间;顶杆(9),所述顶杆(9)的一端通过铰接座铰接在头枕板(3)的底部;所述顶杆(9)的前端部与横杆(8)转动连接;扭簧(7),所述扭簧(7)套设在横杆(8)上,所述扭簧(7)一端与横杆(8)固定连接,所述扭簧(7)另一端与顶杆(9)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7)具有两个,布置在顶杆(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征应豪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振飞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