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姿上推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8871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运动器材,特别涉及卧姿上推训练器。该结构包括立柱,还包括设置在立柱一侧通过安装架铰接的负重杆;负重杆常态时可保持在水平位置,并可沿安装架向上转动;负重杆远离立柱一端两侧设置有固定柱;立柱上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至负重杆上侧设置有套架;套架与负重杆垂直设置;套架两侧对称设置有推杆;套架两端分别与同侧的推杆一端铰接;推杆与负重杆相向设置;两侧推杆朝远离立柱方向倾斜设置;推杆中部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弯曲形成有弧形部;两侧推杆远离套架端部向外设置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双手重量的均等分配,避免了双臂力量分配不均引发的伤病和其他问题。臂力量分配不均引发的伤病和其他问题。臂力量分配不均引发的伤病和其他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姿上推训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到运动器材,特别涉及卧姿上推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体育锻炼中,卧推动作作为锻炼肌肉时的核心动作之一,非常收到人们的追捧,但是由于做卧推动作时,首先需要确保双手推起的重量均衡,避免向一侧歪斜导致人员受伤,其次,由于卧推时手臂位置十分重要,过度的内旋或过度的外展都可能引起小肌肉群代偿,重复的错误动作更是容易使得引发伤痛,很多初学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正确指导,使用器械时,容易受伤,而且动作不标准,长期使得自身的肌肉达不到理想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姿上推训练器,实现了双手重量的均等分配,避免了双臂力量分配不均引发的伤病和其他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卧姿上推训练器,包括立柱1和固定于立柱一侧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101上铰接有负重杆2,所述负重杆2常态时可保持在水平位置,并可沿安装架101向上转动;所述负重杆2远离立柱1一端两侧设置有固定柱107;
[0006]所述立柱1上还设有T型架3,且T型架3位于负重杆2的正上方;所述T型架3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其轴承连接的推杆4;所述T型架3的横向杆与同侧的推杆4一端铰接;所述推杆4包括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其中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通过弧形部5连接,且第一水平段高于第二水平段;远离T型架的推杆4第二水平段端向外设置有把手6;所述与弧形部连接的第一水平段位置处下方铰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另一端与负重杆2中部铰接;侧所述把手6之间下方位置设有躺板8;所述躺板8与负重杆2平行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躺板8的底部设有将躺板8固定在地面的固定筋9;所述固定筋9两端延伸弯曲至地面并与地面固定;所述固定筋9中部与躺板8底面固定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筋9上纵向设置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槽11以及在第一槽11一侧纵向设置并与第一槽11顶部连通设置的第二槽12;在滑槽10内滑动设置有辅助杆13;所述辅助杆13可通过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上部连通位置沿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移动;
[0009]所述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同侧设有限位槽14;所述辅助杆13中部一侧固定有与限位槽14形状对应的限位滑块15;
[0010]所述第一槽11一侧的限位槽14顶部内侧设置有开口16,使得辅助杆13的限位滑块15可沿开口16滑出,进而滑入第二槽12一侧的限位槽14中;
[0011]所述辅助杆13两端朝上设置有第一辅助块17和第二辅助块18;所述第一辅助块17;所述第一辅助块17与第二辅助块18位于把手6向下投影位置两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辅助块17和第二辅助块18平行于把手6设置。
[0013]本技术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侧推杆联动负重杆动作,实现了双手重量的均等分配,避免了双臂力量分配不均引发的伤病和其他问题;
[0015]2、本技术采用可沿第一槽和第二槽滑动的辅助杆,实现了对于初学者的手臂位置的引导和辅助教学,避免了新手在训练时由于手臂位置不标准,容易引起伤病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上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槽、第二槽与辅助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凹槽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立柱;2、负重杆;3、T型架;4、推杆;5、弧形部;6、把手;7、连接杆;8、躺板;9、固定筋;10、滑槽;11、第一槽;12、第二槽;13、辅助杆;14、限位槽;15、限位滑块;16、开口;17、第一辅助块;18、第二辅助块;101、安装架;102、凹槽;103、中心轴;104、环形部;105、缓冲块;106、限位杆;107、固定柱;108、缓冲板;109、缓冲柱;110、径向筋;111、加强杆;112、闲置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参照图1至图6,
[0026]卧姿上推训练器,包括立柱1和固定于立柱一侧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101上铰接有负重杆2,所述负重杆2常态时可保持在水平位置,并可沿安装架101向上转动;所述负重杆2远离立柱1一端两侧设置有固定柱107;
[0027]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上还设有T型架3,且T型架3位于负重杆2的正上方;所述T型架3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其轴承连接的推杆4;所述T型架3的横向杆与同侧的推杆4一端铰接;所述推杆4包括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其中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通过弧形部5连接;远离T型架的推杆4第二水平段端向外设置有把手6;所述与弧形部连接的第一水平段位置处下方铰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另一端与负重杆2中部铰接;侧所述把手6之间下方位置设有躺板8;所述躺板8与负重杆2平行设置。
[0028]进一步的,所述躺板8的底部设有将躺板8固定在地面的固定筋9;所述固定筋9两端延伸弯曲至地面并与地面固定;所述固定筋9中部与躺板8底面固定设置。
[002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筋9上纵向设置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槽11以及在第一槽11一侧纵向设置并与第一槽11顶部连通设置的第二槽12;在滑槽10内滑动设置有辅助杆13;所述辅助杆13可通过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上部连通位置沿第一槽11和第
二槽12移动;
[0030]所述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同侧设有限位槽14;所述辅助杆13中部一侧固定有与限位槽14形状对应的限位滑块15;
[0031]所述第一槽11一侧的限位槽14顶部内侧设置有开口16,使得辅助杆13的限位滑块15可沿开口16滑出,进而滑入第二槽12一侧的限位槽14中;
[0032]所述辅助杆13两端朝上设置有第一辅助块17和第二辅助块18;所述第一辅助块17;所述第一辅助块17与第二辅助块18位于把手6向下投影位置两侧。
[003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辅助块17和第二辅助块18平行于把手6设置。
[0034]下面为一更具体的实施例:
[0035]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包括
[0036]包括立柱1,还包括设置在立柱1一侧通过安装架101铰接的负重杆2;所述负重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姿上推训练器,包括立柱(1)和固定于立柱一侧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101)上铰接有负重杆(2),所述负重杆(2)常态时可保持在水平位置,并可沿安装架(101)向上转动;所述负重杆(2)远离立柱(1)一端两侧设置有固定柱(107);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上还设有T型架(3),且T型架(3)位于负重杆(2)的正上方;所述T型架(3)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其轴承连接的推杆(4);所述T型架(3)的横向杆与同侧的推杆(4)一端铰接;所述推杆(4)包括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其中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通过弧形部(5)连接,且第一水平段高于第二水平段;远离T型架的推杆(4)第二水平段端向外设置有把手(6);与弧形部连接的第一水平段位置处下方铰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另一端与负重杆(2)中部铰接;两把手(6)之间下方位置设有躺板(8);所述躺板(8)与负重杆(2)平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姿上推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8)的底部设有将躺板(8)固定在地面的固定筋(9);所述固定筋(9)两端延伸弯曲至地面并与地面固定;所述固定筋(9)中部与躺板(8)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明张子良王利张铎李鑫海张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三河市桂宇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