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878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离焦镜片难以对具有散光的近视儿童进行屈光度的散光抑制,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它包括第一屈光区域,第一屈光区域外侧设有中心区域附件,中心区域附件包括第二屈光区域以及第三屈光区域,第二屈光区域为设置在第一屈光区域外侧且位于中心区域附件表面的第一层环状结构,第三层屈光区域为中心区域附件表面的第二层环状结构,第一屈光区域、第二屈光区域以及第三屈光区域相邻的两个之间通过球和/或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佩戴过程中产生近视性离焦信及柱镜离焦信号,有效抑制儿童屈光度球光和散光的发展趋势。展趋势。展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镜片
,具体涉及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

技术介绍

[0002]中国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表现出发病率低龄化和度数高度化的趋势且逐年上升,青少年近视眼发生及其发展主要原因是由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所致,目前,有效的近视眼矫正方法有药物控制、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等。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框架眼镜还是绝大多数近视人群主要的矫正方式和控制近视发展的首选,其中,周边离焦框架镜是较为有效且逐步被消费者接受的一类镜片,该镜片通过减少视网膜周边远视离焦的原理来减缓眼轴延长。具体来说,该镜片上的近视度数从上方到下方逐渐减少,使佩戴者在看远距离与看近距离物体时分别采用不同的度数,从而达到放松并调节眼睛的目的。配戴普通的框架眼镜视网膜周边会出现远视性离焦,即周边焦点落在视网膜后方,周边离焦镜片则可以使视网膜周边的远视离焦变为近视性离焦,从而抑制眼轴增长、达到控制度数的目的。然而现有的离焦镜片难以根据离焦量的耐受程度配置不同增量的离焦量补偿值,且难以抑制眼轴增长,容易产生视觉疲劳;除此之外,离焦镜片难以对具有散光的近视儿童进行屈光度的散光抑制,使用效果不佳。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旋转对称设计的近视离焦眼镜片[CN215340580U],它包括中央明视区、近视离焦补偿区和像散优化区。镜片近视离焦补偿区内以10度、20度、30度半视场角分别对应镜眼距、眼轴回转中心等参数确定镜片的半口径位置,设置近视离焦量补偿值参考点,依据周边离焦量检测数据叠加镜片本身的斜轴像差中的光度误差,在相应位置形成近视离焦;同时,可根据配戴者对离焦量的耐受程度配置不同增量的离焦量补偿值产品,更精准更有效地帮助戴镜者达到延缓近视加深的效果。
[0004]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离焦镜片难以根据离焦量的耐受程度配置不同增量的离焦量补偿值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难以对具有散光的近视儿童进行屈光度的散光抑制,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效果的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包括第一屈光区域,第一屈光区域外侧设有中心区域附件,且中心区域附件包括第二屈光区域以及第三屈光区域,第二屈光区域为设置在第一屈光区域外侧且位于中心区域附件表面的第一层环状结构,且第三层屈光区域为中心区域附件表面的第二层环状结构,第一屈光区域、第二屈光区域以及第三屈光区域相邻的两个之间通过球和/或柱连接,
第二屈光区域及第三屈光区域被形成为多个彼此连接的岛形区域。该眼镜片在佩戴过程中产生近视性离焦信号,特别针对于有散光的儿童,通过微透镜及其之间的连接,产生柱镜离焦信号,对于具有散光的近视人群,可以抑制其屈光度球光和散光的发展趋势。
[0007]在上述的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中,第三屈光区域远离第二屈光区域的一侧还设有第四屈光区域以及第五屈光区域。
[0008]在上述的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中,第一屈光区域被形成为除了所述第二屈光区域、第三屈光区域、第四屈光区域以及第五屈光区域以外的区域。这样设置使第一屈光区域形成独立区域,又能够有效形成防止散光和近视的双重作用。
[0009]在上述的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中,第二屈光区域、第二屈光区域、第三屈光区域、第四屈光区域及第五屈光区域分别形成于对应的微透屈光镜片上,
[0010]在上述的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中,微透镜片包括第一微透镜片、第二微透镜片、第三微透镜片、第四微透镜片以及第五微透镜片,第一屈光区域设置在第一微透镜片上,第二屈光区域设置在第二微透镜片上,第三屈光区域设置在第三微透镜片上,第四屈光区域设置在第四微透镜片上,第五屈光区域设置在第五微透镜片上。
[0011]在上述的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中,第一屈光区域为设置在第一微透镜片上的第一环形区域,且环形区域的直径为9

11MM。
[0012]在上述的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中,第二屈光区域为设置在第二微透镜片上的第二环形区域,且第二环形区域周向内侧的直径大小与第一屈光区域的直径相同,第三屈光区域为设置在第三微透镜片上的第三环形区域,且第三环形区域周向内侧的直径大小与第二屈光区域的直径相同,第四屈光区域为设置在第四微透镜片上的第四环形区域,且第四环形区域的周向内侧的直径大小与第三屈光区域的直径相同。
[0013]在上述的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中,所述的第一屈光区域、第二屈光区域、第三屈光区域、第四屈光区域及第五屈光区域以环的形式叠加且不产生重合。
[0014]在上述的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中,第三屈光区域与第四屈光区域之间贴合连接。
[0015]在上述的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中,第一微透镜片远离第二微透镜片的一侧设有光学防护透镜,第五微透镜片为外防护透镜。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在第一屈光区域外侧依次设置第二屈光区域、第三屈光区域、第四屈光区域以及第五屈光区域,并且设置合理的微透屈光镜片的屈光度范围,同时在微透屈光镜片之间设置球和/或柱进行连接,使微透屈光镜片在佩戴过程中产生近视性离焦信号,特别针对于有散光的儿童,通过微透屈光镜片和微透屈光镜片及其之间的连接,产生柱镜离焦信号,对于具有散光的近视儿童,可以增强其抑制屈光度散光的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层叠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的第二屈光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的岛形区域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第一屈光区域1、中心区域附件2、第二屈光区域21、第三屈光区域22、球23、柱24、岛形区域25、第四屈光区域3、第五屈光区域4、微透屈光镜片5、第一微透镜片51、第二微透镜片52、第三微透镜片53、第四微透镜片54、第五微透镜片55光学防护透镜6。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如图1

4所示,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包括第一屈光区域1,第一屈光区域1外侧设有中心区域附件2,且中心区域附件2包括第二屈光区域21以及第三屈光区域22,第二屈光区域21为设置在第一屈光区域1外侧且位于中心区域附件2表面的第一层环状结构,且第三层屈光区域为中心区域附件2表面的第二层环状结构,第一屈光区域1、第二屈光区域21以及第三屈光区域22相邻的两个之间通过球23和/或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包括第一屈光区域(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屈光区域(1)外侧设有中心区域附件(2),且中心区域附件(2)包括第二屈光区域(21)以及第三屈光区域(22),所述的第二屈光区域(21)为设置在第一屈光区域(1)外侧且位于中心区域附件(2)表面的第一层环状结构,且第三层屈光区域为中心区域附件(2)表面的第二层环状结构,所述的第一屈光区域(1)、第二屈光区域(21)以及第三屈光区域(22)相邻的两个之间通过球(23)和/或柱(24)连接,所述的第二屈光区域(21)及第三屈光区域(22)被形成为多个彼此连接的岛形区域(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屈光区域(22)远离第二屈光区域(21)的一侧还设有第四屈光区域(3)以及第五屈光区域(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屈光区域(1)被形成为除了所述第二屈光区域(21)、第三屈光区域(22)、第四屈光区域(3)以及第五屈光区域(4)以外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屈光区域(1)、第二屈光区域(21)、第三屈光区域(22)、第四屈光区域(3)及第五屈光区域(4)分别形成于对应的微透屈光镜片(5)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串联微透镜的抑制近视发展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透屈光镜片(5)包括第一微透镜片(51)、第二微透镜片(52)、第三微透镜片(53)、第四微透镜片(54)以及第五微透镜片(55),所述的第一屈光区域(1)设置在第一微透镜片(5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山献松李品秧郑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星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