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进气机构及燃气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851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气取暖器技术领域,具体为旋转进气机构及具有旋转进气机构的燃气取暖器;旋转进气机构,包括托板和外壳,外壳的中心处设有出焰孔,还包括多个风道片,托板设置在外壳内,多个风道片位于托板和外壳之间并与托板和外壳连接,相邻的风道片之间形成供风流动的风道,风道螺旋分布形成向中心螺旋的风场,所述托板上还设有与风道对应的进风孔,所述托板的中心设有炉头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制造的旋转进气机构,且采用该旋转进气机构的燃气取暖器的空气上下对流的效果更好,燃烧更加充分,增高了火焰的燃烧高度,增强了燃烧火焰的旋转效果,提升了火焰的观赏性。火焰的观赏性。火焰的观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进气机构及燃气取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取暖器
,具体为旋转进气机构及具有旋转进气机构的燃气取暖器。

技术介绍

[0002]户外燃气取暖器具有清洁、高效、方便等诸多特点,已成为户外取暖的最佳用具。户外取暖器,有燃气作为供应气源通过燃烧器产生火焰,火焰在透明罩中燃烧,既可以观赏火焰的跳动和旋转,也可以通过透明罩透射热量来取暖;而现有的燃气取暖器在使用时,火焰燃烧集中,散热不均匀,能量利用率低;
[0003]而且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709213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燃气取暖器,在该燃气取暖器中气流通过导流罩形成螺旋气流,而导流罩为凹形的开口罩壳体,该导流罩制造工艺繁琐、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制造且制造成本低的旋转进气机构,以及运用了该旋转进气机构的燃气取暖器。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旋转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板和外壳,外壳的中心处设有出焰孔,还包括多个风道片,托板设置在外壳端部或内部,多个风道片位于托板和外壳之间并与托板和外壳连接,相邻的风道片之间形成供风流动的风道,风道环形分布形成向中心螺旋的风场,所述托板上还设有与风道对应的进风孔,所述托板的中心设有炉头安装孔。
[0007]进一步的说,还包括一设置在出焰孔内并固定在托板上的挡火板,所述挡火板上圆周分布有多个分焰孔。
[0008]进一步的说,所述的挡火板的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弧形球状凸起
[0009]进一步的说,所述的风道片为三个及以上。
[0010]进一步的说,所述的风道片包括第一挡片、弧形挡片和第二挡片,第一挡片的一端与弧形挡片的一端连接,弧形挡片的另一端与第二挡片的一端相连,且所有风道片的弧形挡片位于同一圆周上。
[0011]进一步的说,所述的第一挡片和/或弧形挡片和/或第二挡片上设有连接耳,连接耳用于连接托板和外壳。
[0012]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旋转进气机构,还包括炉头,炉头安装于托板上的炉头安装孔内,以及一导风罩,导风罩的下端设置在外壳上且罩于出焰孔上。
[0013]进一步的说,还包括一二次补气机构,所述二次补气机构设置在外壳的出焰孔上,导风罩连接在二次补气机构上。
[0014]进一步的说,所述的二次补气机构包括罩于出焰孔上的补气管,补气管的外周面上设有一支撑板,导风罩套于补气管上且下端连接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上设有多个二次补
气口,补气管的表面设有多个螺旋布置的导流道,导流道的一端与二次补气口连通,另一端延伸到补气管的上端部。
[0015]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导流道包括两个平行螺旋设置在补气管上的导流板,导风罩的内壁面与导流板的端部紧贴。
[0016]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导流道包括截面为U型的且长度方向螺旋成型的导流槽板,导流槽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在补气管的表面。
[0017]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导流道包括两个平行螺旋设置在补气管上的导流板,还包括一外罩管,导流板的端部与外罩管的内壁紧贴,导风罩套在外罩管上。
[0018]进一步的说,还包括一保护罩,保护罩的下端开口,上端设有一通孔,保护罩罩于二次补气机构外,保护罩的上端面与支撑板平齐,保护罩的周面上设有通风孔。
[0019]进一步的说,还包括一保护罩,保护罩的下端开口,上端设有一通孔,保护罩罩于二次补气机构外,还包括一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用于对保护罩进行承托,使得保护罩的下端与外壳之间存在一个通风间隙。
[002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通过在托板和外壳之间设置的风道片,风道片环形分布,在外壳内形成向中心螺旋的均匀的风场,使得燃气和空气混合更充分,结合燃烧的时候的上下对流,增加了火焰的高度;同时也使得火焰螺旋上升;进一步的,本技术的风道片通过挡片钣金成型,制造方便,工艺简单,能够大批量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导流罩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0022]2、本技术通过在旋转进气机构上固定二次补气机构,使得补气管与导风罩之间形成一个与外界连通的进气通道,进一步增加导风罩内的氧气,增强了导风罩的旋转气流的力量,进一步使火焰充分燃烧,燃气的二次燃烧更加充分,从而不容易产生积碳,增高了火焰的燃烧高度,增强了燃烧火焰的旋转效果,提升了火焰的观赏性。
附图说明
[00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旋转进气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2是旋转进气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6]图3为旋转进气机构的半剖立体示意图;
[0027]图4为风道片与托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8]图5为安装挡火板后的旋转进气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6为挡火板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7为燃气取暖器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8为燃气取暖器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0032]图9为燃气取暖器实施例二中去除导风罩后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10为燃气取暖器实施例三中的二次补气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34]图11为燃气取暖器实施例三中的二次补气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0035]图12为燃气取暖器实施例四中的二次补气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0036]图13为另外一种结构形式的保护罩安装在燃气取暖器上的立体示意图;
[0037]图中:1为托板,10为进风孔,11为炉头安装孔,12为挡火板,120为分焰孔,121为弧形球状凸起,
[0038]2为外壳,20为出焰孔,
[0039]3为风道片,30为风道,31为第一挡片,32为弧形挡片,33为第二挡片, 34为连接耳,
[0040]4为旋转进气机构,5为炉头,6为导风罩,7为二次补气机构,70为补气管,71为支撑板,72为导流道,710为二次补气口,720为导流板,721为导流槽板,722为外罩管,8为防护罩,80为通孔,81为通风孔,9为支撑部件,90 为进气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参见图1至6所示,旋转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板1和外壳2,外壳2的中心处设有出焰孔20,还包括多个风道片3,托板1设置在外壳端部或内部,本实施例中的托板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如果托板设置在外壳的端部时,只需调整风道片的高度即可,且连接在外壳端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板和外壳,外壳的中心处设有出焰孔,还包括多个风道片,托板设置在外壳端部或内部,多个风道片位于托板和外壳之间并与托板和外壳连接,相邻的风道片之间形成供风流动的风道,风道环形分布形成向中心螺旋的风场,所述托板上还设有与风道对应的进风孔,所述托板的中心设有炉头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在出焰孔内并固定在托板上的挡火板,所述挡火板上圆周分布有多个分焰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火板的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弧形球状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道片为三个及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道片包括第一挡片、弧形挡片和第二挡片,第一挡片的一端与弧形挡片的一端连接,弧形挡片的另一端与第二挡片的一端相连,且所有风道片的弧形挡片位于同一圆周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挡片和/或弧形挡片和/或第二挡片上设有连接耳,连接耳用于连接托板和外壳。7.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进气机构,还包括炉头,炉头安装于托板上的炉头安装孔内,以及一导风罩,导风罩的下端设置在外壳上且罩于出焰孔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康莱达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