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820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拉装置,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设有滑块;上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下表面固接两块镜像设置的“L”型钢板,形成卡槽,第一连接板与卡槽形成滑动轨道;下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表面固接两块镜像设置的倒“L”型钢板,形成卡槽,第二连接板与卡槽形成滑动轨道;滑块包括钢柱以及分别垂直固接于钢柱上、下两端面的上钢板和下钢板,上钢板和下钢板分别与上、下连接件的卡槽卡接;滑块不承担压力。本支座安装在橡胶支座构成的隔震层中配合橡胶支座使用,地震发生时可削弱橡胶支座受到的竖向拉力,避免橡胶支座受拉破坏,广泛适用于桥梁、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领域。减震领域。减震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隔震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隔震技术,即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隔震支座组成的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建筑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小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从而达到减小上部结构地震响应的目的。但是,高层建筑以及其他一些高宽比大的建筑,在地震作用时容易产生倾覆弯矩,使得隔震支座进入受拉状态,引起支座破坏或过大变形,从而导致上部结构倾覆等严重灾害发生。
[0003]目前,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橡胶隔震支座具有自动复位的能力。但橡胶隔震支座的抗拉能力取决于由加工制造技术水平决定的叠层橡胶与加劲钢板的黏结质量,因此黏结质量差会导致橡胶隔震支座的抗拉能力较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8)规定橡胶隔震支座在水平及竖向罕遇地震组合作用下的最大拉应力不应超过1.0MPa,当支座承受较大拉应力时,极易发生破坏,所以,现有的橡胶隔震支座难以满足建筑物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对抗拉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拉装置支座,可以与橡胶隔震支座组合使用,在不增加隔震层水平刚度的情况下,提高隔震支座的抗拉能力,减小隔震层竖向位移,满足建筑物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对隔震支座抗拉的要求,减小严重地震侵害对建筑物结构造成的危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为一种抗拉装置,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设有滑块;上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下表面固接两块镜像设置的“L”型钢板,形成卡槽,第一连接板与卡槽形成滑动轨道;下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表面固接两块镜像设置的倒“L”型钢板,形成卡槽,第二连接板与卡槽形成滑动轨道;滑块包括钢柱以及分别垂直固接于钢柱上、下两端面的上钢板和下钢板,上钢板和下钢板分别与上、下连接件的卡槽卡接。
[0007]优选的,上钢板与上连接件的卡槽之间预留间隙,下钢板与下连接件卡槽底面的不锈钢板相接触。
[0008]优选的,预留间隙大于橡胶支座受压后的竖向压缩量,滑块不承担压力。
[0009]优选的,上钢板与下钢板的宽度分别与相接触卡槽的宽度相适配。
[0010]优选的,上钢板的下表面以及与卡槽相接触的两个侧面设有聚四氟乙烯板,下钢板的下表面及与卡槽相接触的两个侧面设有聚四氟乙烯板,第二连接板的卡槽与下钢板相接触的两个侧面及底面设有不锈钢板,第一连接板的卡槽与上钢板相接触的两个侧面及底面设有不锈钢板。
[0011]优选的,上、下连接件上设有若干螺栓孔,建筑物与支座通过穿入该螺栓孔的螺栓连接。
[0012]优选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轴向中心线正交。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支座通过滑块与上、下连接板的卡槽连接,使得本支座可在下连接件的滑动轨道上自由滑动,与顶部橡胶支座配合使用时,可承受橡胶支座受到的竖向拉力,避免橡胶支座受拉破坏。
[0015] 2、本支座的滑块与上连接件的卡槽有预留间隙,预留间隙大于橡胶支座受压后的竖向压缩量,使得滑块不承受压力,防止装置受压损坏。
[0016]3、本支座下连接件的卡槽底部设有不锈钢板,在“L”型钢板及滑块上、下钢板滑移面上均设有聚四氟乙烯板,聚四氟乙烯摩擦系数极低,所以滑块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不增加隔震层的水平刚度。
[0017]4、本支座滑块的上、下钢板与上、下连接件的卡槽相互作用,承担拉力,可在地震作用时消除拉力对橡胶支座的破坏,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同时所用材料均为刚性材料,受拉后不产生竖向变形,可反复使用,无须更换。
[0018]5、本支座的上、下连接件上设有若干螺栓孔,建筑物与支座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将支座固定在建筑的上下混凝土支墩上。
[0019]6、本支座结构简单,耗材均为市场通用材料,易购买易加工,安全易操作,广泛适用于桥梁、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领域。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1]图2为图1中的A

A剖视图;
[0022]图3为图1中的B

B剖视图。
[0023]图中:1

下连接件;2

第一连接板;3
‑“
L”型钢板;4

滑动轨道;5

螺栓孔;6

滑块;7

钢柱;8

上钢板;9

下钢板;10

聚四氟乙烯板;11

上连接件;12

螺栓;13

间隙;14

第二连接板;15

倒“L”型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抗拉装置,包括上连接件11和下连接件1,上连接件11和下连接件1之间垂直连接有滑块6,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14的轴向中心线正交;上连接件11包括第一连接板2,第一连接板2下表面固接两块镜像设置的“L”型钢板3,形成卡槽,第一连接板与卡槽形成滑动轨道;下连接件1包括第二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4上表面固接两块镜像设置的倒“L”型钢板15,形成卡槽,第二连接板14与卡槽形成滑动轨道4;滑块6包括钢柱7以及分别垂直固接于钢柱7上、下两端面的上钢板8和下钢板9,上钢板8和下钢板9分别与上、下连接件的卡槽卡接,上钢板8与上连接件11的卡槽之间预留间隙13,预留间隙13大于橡胶支座受压后的竖向压缩量,使得滑块6不承担压力。上钢板8与下钢板9的宽度分别与相接触卡槽的宽度相适配。上钢板8的下表面以及与卡槽相接触的两个侧面设有聚四氟乙烯板10,下钢板9的下表面及与卡槽相接触的两个侧面设有聚四氟乙烯板10,第二
连接板14的卡槽底面、以及与下钢板9相接触的两个侧面设有不锈钢板,第一连接板2的卡槽与上钢板8相接触的两个侧面及底面设有不锈钢板。上、下连接件上设有若干螺栓孔5,建筑物与支座通过穿入该螺栓孔5的螺栓12连接。
[0025]使用时,将本装置的上、下连接件及滑块6装配完成,通过螺栓12将本支座固定在建筑物上,装置旁边连接有橡胶支座,地震发生时,本装置与橡胶支座进行配合,可承受橡胶支座受到的竖向拉力,避免橡胶支座受拉破坏,而且本装置可360度自由滑动,不阻挡橡胶支座的变形,保证了隔震层的水平位移效果。上、下连接件的表面铺设有不锈钢板,在“L”型钢板3及滑块上、下钢板滑移面上铺设聚四氟乙烯板10,使滑块6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不增加隔震层的水平刚度,滑块6上的钢板与上、下连接件的卡槽相互作用,承担拉力,可在地震作用时消除拉力对橡胶支座的破坏,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件(11)和下连接件(1),上连接件(11)和下连接件(1)之间设有滑块(6);所述上连接件(11)包括第一连接板(2),第一连接板(2)下表面固接两块镜像设置的“L
”ꢀ
型钢板(3),形成卡槽,第一连接板(2)与卡槽形成滑动轨道(4);所述下连接件(1)包括第二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4)上表面固接两块镜像设置的倒“L
”ꢀ
型钢板(15),形成卡槽,第二连接板(14)与卡槽形成滑动轨道(4);所述滑块(6)包括钢柱(7)以及分别垂直固接于钢柱(7)上、下两端面的上钢板(8)和下钢板(9),上钢板(8)和下钢板(9)分别与上、下连接件的卡槽卡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板(8)与上连接件(11)的卡槽之间预留间隙(13),所述下钢板(9)与下连接件(1)卡槽底面的不锈钢板相接触。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庆荣王翔买吉刚张金禄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长实隔震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