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基质栽培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92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基质栽培槽,包括装置本体与立架,所述装置本体与立架设置为可拆卸型结构,既可以单独进行使用,还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使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所述装置本体的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安装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正反表面设置安装数量若干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为正反相通,且所述出水口设置为不规律形式,可以对两侧的基质进行浇灌,可以使得基质内水分保持充足,有利于蔬菜生长,所述装置本体的外侧四角位置设置安装固定槽,本实用为一种新型基质栽培槽,方便人们随时对基质栽培情况进行观察,确保基质栽培的环境保持良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并且采用高架的形式进行摆放,可以加大摆放的数量。可以加大摆放的数量。可以加大摆放的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基质栽培槽


[0001]本技术属于基质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基质栽培槽。

技术介绍

[0002]基质栽培最初起源于无土栽培的概念,是指作物周围的土壤环境已恶化,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人们转而寻找替代品,用固体基质固定植物根系,并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液和氧气。这样所谓的基质栽培就是指代替土壤提供作物机械支持和物质供应的固体介质,其实质就是把土壤本身也作为栽培基质来使用,通过对土壤的消毒和置换,最终达到作物健康生长需要的水平上,基质种类很多,常用的无机基质有蛭石、珍珠岩、岩棉、沙、聚氨酯等;有机基质有泥炭、稻壳炭、树皮等。
[0003]基质栽培法是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方式。它是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液。栽培基质可以装入塑料袋内,或铺于栽培沟或槽内。但是传统的基质栽培方法无论是栽培袋或者是栽培槽都存在着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这样在植株生长后,由于承受不住植株的重量很容易发生破损和倒塌,对植株的生长和植株的产量影响也比较大,同时在使用一些堆肥和营养物质时,由于流动性较差,因此无法保证基质养分含量以及各种理化性质可以保持一致,这样的话植株在生长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质量参差不起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基质栽培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使用一些堆肥和营养物质时,由于流动性较差,因此无法保证基质养分含量以及各种理化性质可以保持一致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基质栽培槽,包括装置本体与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与立架设置为可拆卸型结构,所述装置本体的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安装隔离板,所述装置本体的外侧四角位置设置安装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分别设置安装固定柱,且所述固定柱设置为凸出形式结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安装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安装对接板,所述底板的正表面底端设置安装辅助口,且所述辅助口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立架的顶端设置安装提示板,所述立架的上端设置安装第一放置层,所述第一放置层的下端设置安装第二放置层,所述第二放置层的下端设置安装第三放置层,所述第一放置层、第二放置层以及第三放置层与立架相交的位置分别设置安装第一连接口,且所述第一连接口的外侧设置安装连接管。
[0007]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安装辅助板,且所述辅助板设置为圆弧形式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隔离板的正反表面设置安装数量若干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为正反相通,且所述出水口设置为不规律形式。
[0009]优选的,所述对接板的左侧和右侧设置安装放置槽,且所述对接板设置与隔离板呈相对应形式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侧底部设置安装滑道,且所述滑道与底板设置为连接形式,所述底板设置为可推拉形式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放置层、第二放置层以及第三放置层之间设置安装固定架,且所述固定架设置为交叉形式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放置层、第二放置层以及第三放置层的上表面上侧分别设置安装通口,且所述通口设置为与固定柱为嵌套型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水箱的正表面底端设置安装第二连接口,所述连接管设置为通过第二连接口连接于水箱,所述水箱的右侧设置安装微型水泵。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基质栽培槽,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实用为一种新型基质栽培槽,本装置设置有两部分,分别是装置本体与立架,并且装置本体与立架设置为承载型可拆卸结构,既可以单独进行使用,还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使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在装置本体的上表面中间部位安装隔离板,并且隔离板上设置若干出水口,可以对两侧的基质进行浇灌,可以使得基质内水分保持充足,有利于蔬菜生长,在隔离板的两端设置有放置槽,可以对基质进行固定,同时装置本体的内侧底部设置安装滑道,底板可以通过滑道进行推拉,方便人们对基质以及所栽培的物质进行查看,了解其生长的过程,并根据生长环境实施栽培的方案,在高架与放置层相连接的位置设置安装连接管,而连接管连接于水箱,可以保证栽培槽内的水源不会缺失,同时可以使得基质内部的水分保持流动,避免水源长时间保存造成蔬菜根部溃烂情况发生,本实用为一种新型基质栽培槽,方便人们随时对基质栽培情况进行观察,确保基质栽培的环境保持良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并且采用高架的形式进行摆放,可以加大摆放的数量。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装置本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立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水箱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装置本体;2、隔离板;3、固定槽;4、辅助板;5、出水口; 6、对接板;7、放置槽;8、底板;9、滑道;10、辅助口;11、固定柱;12、立架;13、提示板;14、第一放置层;15、第二放置层;16、第三放置层;17、固定架;18、第一连接口;19、通口;20、连接管;21、水箱;22、第二连接口;23、微型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新型基质栽培槽,包括装置本体1与立架12,所述装置本体1与立架12设置为可拆卸型结构,既可以单独进行使用,还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使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所述装置本体1的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安装隔离板2,所述隔离板2的正反表面设置安装数量若干的出水口5,所述出水口5设置为正反相通,且所述出水口5设置为不规律形式,可以对两侧的基质进行浇灌,可以使得基质内水分保持充足,有利于蔬菜生长,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侧四角位置设置安装固定槽3,所述固定槽3的内部分别设置安装固定柱11,且所述固定柱11设置为凸出形式结构,所述装置本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安装辅助板4,且所述辅助板4设置为圆弧形式结构,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置安装底板8,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侧底部设置安装滑道9,且所述滑道9与底板8设置为连接形式,所述底板8设置为可推拉形式结构,方便人们对基质以及所栽培的物质进行查看,了解其生长的过程,并根据生长环境实施栽培的方案,所述底板8的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安装对接板6,所述对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基质栽培槽,包括装置本体(1)与立架(1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与立架(12)设置为可拆卸型结构,所述装置本体(1)的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安装隔离板(2),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侧四角位置设置安装固定槽(3),所述固定槽(3)的内部分别设置安装固定柱(11),且所述固定柱(11)设置为凸出形式结构,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置安装底板(8),所述底板(8)的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安装对接板(6),所述底板(8)的正表面底端设置安装辅助口(10),且所述辅助口(10)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立架(12)的顶端设置安装提示板(13),所述立架(12)的上端设置安装第一放置层(14),所述第一放置层(14)的下端设置安装第二放置层(15),所述第二放置层(15)的下端设置安装第三放置层(16),所述第一放置层(14)、第二放置层(15)以及第三放置层(16)与立架(12)相交的位置分别设置安装第一连接口(18),且所述第一连接口(18)的外侧设置安装连接管(20),所述连接管(20)的底端设置连接于水箱(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基质栽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安装辅助板(4),且所述辅助板(4)设置为圆弧形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基质栽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河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禾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