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通接头及双腔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47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A61M16/04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通接头及双腔气管插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四通接头,包括通气管连接部和主管连接部;所述通气管连接部包括通气连接管和气囊通气连接管;所述通气连接管包括第一通气连接管、第二通气连接管;所述气囊通气连接管包括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第二气囊通气连接管;所述主管连接部包括第一通气连接管接头、第二通气连接管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对双腔气管插管进行改进,将主气管气囊通气管和支气管气囊通气管与四通接头进行连接,减少了在外暴露管线的长度,改善了医生手术操作过程中的便捷性,改善了原有双腔气管插管存在的通气漏气的问题,改善了手术的安全性。改善了手术的安全性。改善了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通接头及双腔气管插管


[0001]本技术涉及A61M16/04
,具体涉及一种四通接头及双腔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0002]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1550919.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双腔气管插管,采用了阻断器,通过阻断器分别设置在主通气管和副通气管上,通过自身重量轻的阻断器减少对黏膜的损伤及导管的牵拉,使导管本身结构受到损伤。
[0003]在进行肺部手术、呼吸功能障碍、心肺复苏的抢救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实施气管插管,但目前的医生对病人进行人工通气的手术过程中,方便操作性还需要进行改善,在手术过程中,通气管线在外暴露的长度的增加,会增加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对病人进行手术操作时的干扰项,一旦在外暴露的管线被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触碰到,就会影响主气管气囊或支气管气囊的通气量,从而影响了进入人体的气体被反流,造成通气漏气,不能进入到病人肺部,从而影响了病人正常的呼吸,影响医生手术的成功率,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提供一种能方便手术使用的双腔气管插管,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面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四通接头,包括通气管连接部、连接部、主管连接部;所述通气管连接部包括通气连接管和气囊通气连接管;
[0005]所述四通接头中主管连接部、连接部、通气管连接部依次连接;
[0006]所述通气连接管包括第一通气连接管、第二通气连接管;
[0007]所述气囊通气连接管包括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第二气囊通气连接管;所述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和第二气囊通气连接管的轴线平行,且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和第二气囊通气连接管位于第一通气连接管、第二通气连接管的外侧;
[0008]所述主管连接部包括第一通气连接管接头、第二通气连接管接头;所述第一通气连接管接头与第一通气连接管的内部贯穿相通;所述第二通气连接管接头与第二通气连接管的内部贯穿相通。
[0009]优选地,所述通气连接管的内径大于气囊通气连接管的内径。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气连接管接头和第二通气连接管接头的正投影的形状为 D形。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和第二气囊通气连接管分别位于第一通气连接管和第二通气连接管连接部位的两端。
[0012]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为锥形。
[0013]一种双腔气管插管,包括四通接头,及主通气管、支气管、主气管气囊;由左到右依次连接支气管、主通气管、四通接头;所述主气管气囊设置在主通气管上。
[0014]所述主通气管内部设置有隔断,将主通气管分割为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
[0015]所述主通气管内部设置的隔断处分别设置有2个气囊通气管,所述四通接头与主
通气管进行连接后,传输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和第二气囊通气连接管通入的空气进入到主气管气囊或支气管气囊中。
[0016]本技术中在四通接头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和第二气囊通气连接管,分别进行连接主气管气囊通气管和支气管气囊通气管,并将空气传输到支气管气囊或主气管气囊中,从而保证了气囊的通气性,而且也减少了主气管气囊通气管和支气管气囊通气管与主通气管直接相连接时,在外暴露管线的长度,方便了以上在手术时的操作,并避免了支气管气囊或主气管气囊不能正常通气,从而影响了进入人体的气体被反流,造成通气漏气,不能进入到病人肺部的问题发生。
[0017]本技术中通过通气气囊中通入的气体通过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和第二气囊通气连接管分别传输到支气管气囊或主气管气囊中,
[0018]所述第一通气连接管接头插入第一通气管内。
[0019]所述第二通气连接管接头插入第二通气管内。
[0020]所述支气管为主通气管上第一通气管的外延管。
[0021]优选地,所述主通气管的一端与四通接头连接。
[0022]本技术中通过对四通接头的结构进行改进,改善了原有双腔气管插管存在的通气漏气的风险,改善了手术的安全性。
[0023]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中接入主气管气囊通气管,所述第二气囊通气连接管中接入支气管气囊通气管。
[0024]优选地,所述支气管外侧设置有支气管气囊。
[0025]所述支气管上设置支气管气囊的支气管壁中间部位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中的空气输入是通过将空气通过单向阀进入到通气气囊,通过主气管气囊通气管将空气传输到四通接头处,再通过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将空气传输到主通气管内部的气囊通气管中。
[0026]所述主通气管设置有主气管气囊,所述设置主气管气囊处的主通气管壁中间部位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中的空气输入是通过将空气通过单向阀进入到通气气囊,通过支气管气囊通气管将空气传输到四通接头处,再通过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将空气传输到主通气管内部的气囊通气管中。
[0027]本技术中通过对双腔气管插管进行改进,将主气管气囊通气管和支气管气囊通气管与四通接头进行连接,减少了在外暴露管线的长度,改善了医生手术操作过程中的便捷操作性,同时也改善了在外暴露管线贴复在病人脸部,进入病人嘴巴中的问题出现,降低气囊漏气的风险。
[0028]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将主气管气囊或支气管气囊进行空气的通入使气囊膨胀,避免空气的倒流,降低气囊漏气的风险。
[0029]优选地,所述主气管气囊通气管一端接入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中,另一端接入通气气囊中,通气气囊的外侧设置有环形部,所述设置有环形部的通气气囊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阀。
[0030]所述支气管气囊通气管具有与主气管气囊通气管相同结构的连接通气气囊、环形部及单向阀。
[0031]本技术中通过将气囊通气连接管从常规的主管转移到四通接头中,改善了支气管气囊或主气管气囊的通气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四通接头的结构图。
[0033]图2为四通接头的仰视图。
[003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双腔气管插管的结构图。
[0035]图1中:第一通气连接管6

1、第二通气连接管6

2、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 6

3、第二气囊通气连接管6

4、连接部6

5、第二通气连接管接头6

6、第一通气连接管接头6

7。
[0036]图2中: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6

3、第二气囊通气连接管6

4、连接部6

5、第二通气连接管接头6

6、第一通气连接管接头6

7。
[0037]图3中:主通气管1、第一通气管1

1、第二通气管1

2、主气管气囊2、支气管3、支气管气囊4、侧出气口5、四通接头6、支气管气囊通气管7、主气管气囊通气管8、通气气囊9、环形部10、单向阀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通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管连接部、连接部、主管连接部;所述通气管连接部包括通气连接管和气囊通气连接管;所述四通接头中主管连接部、连接部、通气管连接部依次连接;所述通气连接管包括第一通气连接管(6

1)、第二通气连接管(6

2);所述气囊通气连接管包括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6

3)、第二气囊通气连接管(6

4);所述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6

3)和第二气囊通气连接管(6

4)的轴线平行,且第一气囊通气连接管(6

3)和第二气囊通气连接管(6

4)位于第一通气连接管(6

1)、第二通气连接管(6

2)的外侧;所述主管连接部包括第一通气连接管接头(6

7)、第二通气连接管接头(6

6);所述第一通气连接管接头(6

7)与第一通气连接管(6

1)的内部贯穿相通;所述第二通气连接管接头(6

6)与第二通气连接管(6

2)的内部贯穿相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连接管的内径大于气囊通气连接管的内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连接管接头(6

7)、第二通气连接管接头(6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耐陈昌标
申请(专利权)人:前卫安东医疗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