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铭健专利>正文

一种鱼类生态循环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706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鱼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鱼类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包括鱼池本体,所述鱼池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鱼塘本体,且鱼塘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湿地池,所述湿地池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池,且集水池的表面安装有泵体,所述泵体的一侧设置有回流管,所述鱼池本体、鱼塘本体、湿地池与集水池的表面设置有养殖机构,所述泵体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养殖系统使用时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养殖系统使用时的实用性,实现了养殖系统生态循环的功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类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鱼类
,具体为一种鱼类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池塘养殖在我国水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池塘为我国大宗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基础设施,千百年来,一直沿袭着静水养殖,传统池塘养殖水域养殖布局和容量控制缺乏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养殖生产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养殖自身废物污染日益严重;池塘养殖基本都是开放型,养殖废水大量排放到周围环境中,对养殖周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0003]经检索,专利号为201110349686.1,名称为一种可改善鱼类品质的生态循环水养殖方法的专利技术,包括养殖池塘使用生石灰清塘,通过水泵将周边可获取的水源抽到蓄水池,水质符合标准后,注入池塘,放养鱼种,经过放置在末级池塘内的潜水泵抽到蓄水池,采用底部微孔曝气方式给池塘增氧,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虽然具有能够实现养殖废水的零排放,保护了水域的优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缺点,首先,养殖系统在使用时安装回流管较为繁琐,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养殖系统使用时的工作效率;其次,养殖系统在使用时很难实现生态循环的功能,从而降低了养殖系统使用时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类生态循环养殖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养殖系统使用时的安装回流管较为繁琐,以及很难实现生态循环的功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类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包括鱼池本体,所述鱼池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鱼塘本体,且鱼塘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湿地池,所述湿地池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池,且集水池的表面安装有泵体,所述泵体的一侧设置有回流管,所述鱼池本体、鱼塘本体、湿地池与集水池的表面设置有养殖机构,所述泵体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养殖机构的内部分别包含有供氧机本体、喂料机、虹吸系统、导水管、引水管与纳米盆供氧机,所述鱼池本体的内部安装有供氧机本体,所述鱼池本体的内部安装有纳米盆供氧机,且纳米盆供氧机位于供氧机本体的下方,所述鱼池本体的表面安装有喂料机,所述鱼池本体的上方设置有虹吸系统,且虹吸系统的一端延伸至鱼池本体的内部,并且虹吸系统的另一端延伸至鱼塘本体的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鱼塘本体的内部安装有导水管,且导水管的一端延伸至鱼塘本体的外侧并延伸至湿地池的内部,所述湿地池的表面安装有引水管,且引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湿地池的外侧并延伸至集水池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由紧固螺柱、夹紧板、伸展弹簧、拉杆与螺母构成,所述泵体的表面皆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柱,且紧固螺柱的一端依次贯穿泵体与回流管并延伸至回流管的外侧,所述紧固螺柱的表面螺纹套设有螺母,且螺母的表面与回流管的表面紧密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回流管的表面皆设置有拉杆,且拉杆的一端贯穿回流管并固定有夹
紧板,并且夹紧板的表面与泵体的表面紧密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拉杆的表面皆安装有伸展弹簧,且伸展弹簧的一端与回流管的表面相固定连接,所述回流管的内壁皆安装有伸缩弹簧,且伸缩弹簧的一端与夹紧板的表面相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鱼类生态循环养殖系统不仅提高了养殖系统使用时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养殖系统使用时的实用性;
[0012]1、通过设置有安装机构,将回流管放置于泵体的表面,在伸展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拉到拉杆,使回流管插至泵体的内部,使拉杆带动夹紧板与泵体的表面紧贴,随后,转动紧固螺柱,是紧固螺柱的一端延伸至回流管的外侧,随后,拧紧螺母,在螺母与紧固螺柱的螺纹配合下将回流管与泵体固定住,实现了养殖系统快速安装回流管的功能,从而提高了养殖系统使用时的工作效率;
[0013]2、通过设置有养殖机构,鱼塘内养殖大头鱼,专吃鱼池本体内部排出的脆肉罗非鱼的粪便,湿地池是人工水生物湿地池,用于净化鱼池排出的污水,集水池用于收集净化后的水并通过泵体抽到鱼池内,脆肉罗非鱼在鱼池本体的内部养殖,鱼池本体内的污水经虹吸系统排到鱼塘本体,虹吸系统通过独特的水管结构自动将水吸走排出到鱼塘,并将鱼池内的粪便一起吸走,实现鱼粪重复利用,鱼塘本体通过导水管与湿地池连接,湿地池通过引水管与集水池连接,集水池通过泵体向鱼池本体的内部供水,如此循环,实现了养殖系统生态循环的功能,从而提高了养殖系统使用时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安装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鱼池本体;101、鱼塘本体;102、湿地池;103、集水池;104、泵体;105、回流管;2、养殖机构;201、供氧机本体;202、喂料机;203、虹吸系统;204、导水管;205、引水管;206、纳米盆供氧机;3、安装机构;301、紧固螺柱;302、夹紧板;303、伸缩弹簧;304、伸展弹簧;305、拉杆;306、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鱼类生态循环养殖系统的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
鱼池本体1,鱼池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鱼塘本体101,且鱼塘本体101的一侧设置有湿地池102,湿地池102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池103,且集水池103的表面安装有泵体104,泵体104的一侧设置有回流管105。
[0021]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鱼池本体1、鱼塘本体101、湿地池102与集水池103的表面设置有养殖机构2,且养殖机构2的内部分别包含有供氧机本体201、喂料机202、虹吸系统203、导水管204、引水管205与纳米盆供氧机206,鱼池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供氧机本体201,鱼池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纳米盆供氧机206,且纳米盆供氧机206位于供氧机本体201的下方,鱼池本体1的表面安装有喂料机202,鱼池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虹吸系统203,且虹吸系统203的一端延伸至鱼池本体1的内部,并且虹吸系统203的另一端延伸至鱼塘本体101的内部,鱼塘本体101的内部安装有导水管204,且导水管204的一端延伸至鱼塘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类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包括鱼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鱼塘本体(101),且鱼塘本体(101)的一侧设置有湿地池(102),所述湿地池(102)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池(103),且集水池(103)的表面安装有泵体(104),所述泵体(104)的一侧设置有回流管(105),所述鱼池本体(1)、鱼塘本体(101)、湿地池(102)与集水池(103)的表面设置有养殖机构(2),所述泵体(104)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机构(2)的内部分别包含有供氧机本体(201)、喂料机(202)、虹吸系统(203)、导水管(204)、引水管(205)与纳米盆供氧机(206),所述鱼池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供氧机本体(201),所述鱼池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纳米盆供氧机(206),且纳米盆供氧机(206)位于供氧机本体(201)的下方,所述鱼池本体(1)的表面安装有喂料机(202),所述鱼池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虹吸系统(203),且虹吸系统(203)的一端延伸至鱼池本体(1)的内部,并且虹吸系统(203)的另一端延伸至鱼塘本体(10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塘本体(101)的内部安装有导水管(204),且导水管(204)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铭健梁健樟
申请(专利权)人:李铭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