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合几何表征的双机械臂协同避障运动规划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700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几何表征的双机械臂协同避障运动规划优化方法,更具体的是为保证协同作业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几何表征的双机械臂最短距离模型和无碰撞运动轨迹优化方法。该方法采用圆柱体和凸多面体两种几何体简化描述机械臂结构,建立了双机械臂最短距离计算模型,及基于模型的安全距离约束条件,通过关节空间五次多项式插值提高了机械臂关节运动平稳性,建立运动时间和能耗综合目标函数,进行了双机械臂协同运动规划优化建模,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为双机械臂安全应用提供了方法支撑。应用提供了方法支撑。应用提供了方法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混合几何表征的双机械臂协同避障运动规划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臂运动规划领域,涉及一种双机械臂协同避障运动规划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混合几何表征建立机械臂间避障距离模型,进行考虑运动学和空间约束的双机械臂运动规划优化建模与求解,能够为双机协同安全控制提供一定的方法基础。

技术介绍

[0002]为提高作业效率和任务适应性,多机械臂系统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协同执行同一作业任务,双机避障运动控制是保证机器人操作安全性的关键途径,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避障轨迹规划是指在给定的环境条件下,规划一条由起始位置指向目标位置的无障碍路径,保证机器人运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现有的双机械臂协同作业主要通过示教编程和基于A*算法的运动规划两种方法。其中示教编程法具有效率低、任务或环境适应性差等缺点。为了提高作业效率,A*算法是一种在静态网路中求解最短路径的直接搜索算法,结合A*算法和最短距离模型可实现双机械臂离线运动规划优化。然而该方法须通过离散化求得C空间,一般为满足精度要求,所占内存量较大,尤其当机器人关节较多时,会降低自由路径搜索效率,且该方法不适用于解决动态环境下机器人运动规划,也难以考虑其他运动性能需求,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随着智能优化算法的发展,为机器人运动规划优化建模与求解提供了实现途径。在该方法的执行过程中,双机械臂最短距离建模是必要环节。现有研究中有基于椭球体、长方体和球形层次包围盒、及圆柱体描述的最小距离建模方法,而工业机器人结构中存在各种机械结构,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征,单一采用某种建模方法,其距离计算精度和效率均无法达到最优。如何通过混合几何体描述构建更准确的双机械臂安全距离约束,同时考虑运动效率、运动平稳性、能耗等因素进行双臂协同运动规划优化,是本专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双机械臂协同避障运动规划优化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圆柱体和凸多面体混合表征的机械臂包络模型,建立双机械臂最短距离模型,从而构建安全距离约束,考虑关节运动平稳性,以能耗和运动时间综合指标为目标函数,进行双机械臂运动规划优化建模与求解,从而为双机械臂协同控制提供方法支撑。
[0004]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0005]S1、对机械臂进行分解得到各机械臂的臂杆外形特征,采用圆柱体和凸多面体两种几何形式包络描述,并进行数学表征。
[0006]S2、基于空间线段间,线段与平面间空间最小距离建模函数,建立两凸多面体间、两圆柱体间,及凸多面体与圆柱体间的最短距离模型,并形成子函数包。
[0007]S3、构建双机械臂最短距离,并通过调用子函数包进行距离计算。
[0008]S4、基于目标位姿的进行双机械臂运动学逆解计算。
[0009]S5、采用五次多项式进行各机械臂关节空间插值规划。
[0010]S6、确定规划变量、运动学约束和安全距离约束条件,建立运动时间和能耗综合目标函数,构建双机械臂协同运动规划优化模型。
[0011]S7、采用粒子群算法,依据经验确定算法参数,进行优化模型求解,得到双机械臂优化运动轨迹。
[0012]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建立了基于混合几何表征的双机械臂最短距离模型,提高了距离计算精度和效率,考虑运动平稳性、运动时间和能耗因素进行双机械臂协同避障规划,提高了双机械臂作业综合性能,为双机械臂安全应用提供方法支撑。
附图说明
[0013]图1基于混合几何包络的机械臂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混合几何表征的双机械臂协同避障运动规划优化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16]步骤(1)将机械臂进行简化分解,进行圆柱体和凸多面体包络描述与表征,如图1所示。
[0017]如图1所示,机械臂的底座及其所在移动平台、末端夹爪简化为凸多面体描述,将各机械臂的臂杆简化为圆柱体描述,其中凸多面体PolyHD可采用各凸多变形表面集合进行数学表征,其表征函数Express1与所有表面顶点的有序集合相关,圆柱体CyLD可采用轴线两端点及圆柱体半径进行数学表征,其表征函数Express2与端点三维坐标和半径相关,具体如下,
[0018]PolyHD=Express1{Plane
i
,1≤i≤N}
ꢀꢀꢀ
(1)
[0019]CyLD=Express2{E1,E2,R}
ꢀꢀꢀ
(2)
[0020]式中Plane
i
为凸多面体第i个表面,N为表面总个数,各表面通过各顶点三维坐标ver
ij
的有序集合描述,Plane
i
=Matrix{ver
ij
,1≤j≤m
i
},m
i
为第i个表面的顶点个数;E1和E2为圆柱体轴线的两个端点三维坐标,R为圆柱体半径。
[0021]则机械臂ROB可表征为圆柱体和凸多面体的集合,具体表示如下,
[0022]ROB=COL{PolyHD
i
,CyLD
j
,1≤i≤I,1≤j≤J}
ꢀꢀꢀ
(3)
[0023]式中,I和J分别为机械臂简化结构中凸多面体和圆柱体的个数。
[0024]步骤(2)建立两凸多面体间、两圆柱体间,及凸多面体与圆柱体间的最短距离模型。
[0025]设两空间线段间、空间线段与凸多边形平面、两凸多边形平面间最短距离函数分别为Fun1(A,B)、Fun2(line,α)和Fun3(α,β),其中A和B表示两个点,line表示线段,α和β表示凸多边形平面。基于以上函数建立两凸多面体间、两圆柱体间,及凸多面体与圆柱体间的最短距离模型分别如下:
[0026]dis1(PolyHD1,PolyHD2)=min{Fun3(Plane
i,1
,Plane
j,2
),1≤i≤N1,1≤j≤N2}
ꢀꢀ
(4)
[0027]dis2(CyLD1,CyLD2)=Fun1(E
1,1
E
2,1
,E
1,2
E
2,2
)

R1‑
R2ꢀꢀꢀ
(5)
[0028]dis3(PolyHD,CyLD)=min{Fun2(E1E2,Plane
i
),1≤i≤N}

R
ꢀꢀꢀ
(6)
[0029]基于计算公式(4)、(5)、(6),分别形成子函数dis1、dis2和dis3。N1和N2分别为两个凸多边体PolyHD1和PolyHD2的表面个数,E
1,1
E
2,1
和E
1,2
E
2,2
分别为圆柱体CyL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合几何表征的双机械臂协同避障运动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S1、对机械臂进行分解得到各机械臂的臂杆外形特征,采用圆柱体和凸多面体两种几何形式包络描述,并进行数学表征;S2、基于空间线段间,线段与平面间空间最小距离建模函数,建立两凸多面体间、两圆柱体间,及凸多面体与圆柱体间的最短距离模型,并形成子函数包;S3、构建双机械臂最短距离,并通过调用子函数包进行距离计算;S4、基于目标位姿的进行双机械臂运动学逆解计算;S5、采用五次多项式进行各机械臂关节空间插值规划;S6、确定规划变量、运动学约束和安全距离约束条件,建立运动时间和能耗综合目标函数,构建双机械臂协同运动规划优化模型;S7、采用粒子群算法,依据经验确定算法参数,进行优化模型求解,得到双机械臂优化运动轨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几何表征的双机械臂协同避障运动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步骤(1)将机械臂进行简化分解,进行圆柱体和凸多面体包络描述与表征,机械臂的底座及其所在移动平台、末端夹爪简化为凸多面体描述,将各机械臂的臂杆简化为圆柱体描述,其中凸多面体PloyHD采用各凸多变形表面集合进行数学表征,其表征函数Express1与所有表面顶点的有序集合相关,圆柱体CyLD采用轴线两端点及圆柱体半径进行数学表征,其表征函数Express2与端点三维坐标和半径相关,具体如下,PolyHD=Express1{Plane
i
,1≤i≤N}
ꢀꢀꢀꢀꢀꢀꢀꢀꢀꢀ
(1)CyLD=Express2{E1,E2,R}
ꢀꢀꢀꢀꢀꢀꢀꢀ
(2)式中Plane
i
为凸多面体第i个表面,N为表面总个数,各表面通过各顶点三维坐标ver
ij
的有序集合描述,Plane
i
=Matrix{ver
ij
,1≤j≤m
i
},m
i
为第i个表面的顶点个数;E1和E2为圆柱体轴线的两个端点三维坐标,R为圆柱体半径;则机械臂ROB可表征为圆柱体和凸多面体的集合,具体表示如下,ROB=COL{PolyHD
i
,CyLD
j
,1≤i≤I,1≤j≤J}
ꢀꢀꢀꢀꢀꢀ
(3)式中,I和J分别为机械臂简化结构中凸多面体和圆柱体的个数;步骤(2)建立两凸多面体间、两圆柱体间,及凸多面体与圆柱体间的最短距离模型;设两空间线段间、空间线段与凸多边形平面、两凸多边形平面间最短距离函数分别为Fun1(A,B)、Fun2(line,α)和Fun3(α,β),其中A和B表示两个点,line表示线段,α和β表示凸多边形平面;基于以上函数建立两凸多面体间、两圆柱体间,及凸多面体与圆柱体间的最短距离模型分别如下:dis1(PolyHD1,PolyHD2)=min{Fun3(Plane
i,1
,Plane
j,2
),1≤i≤N1,1≤j≤N2}
ꢀꢀꢀꢀ
(4)dis2(CyLD1,CyLD2)=Fun1(E
1,1
E
2,1
,E
1,2
E
2,2
)

R1‑
R2ꢀꢀꢀꢀꢀꢀꢀꢀ
(5)dis3(PolyHD,CyLD)=min{Fun2(E1E2,Plane
i
),1≤i≤N}

R
ꢀꢀꢀꢀꢀꢀꢀꢀ
(6)基于计算公式(4)、(5)、(6),分别形成子函数dis1、dis2和dis3;N1和N2分别为两个凸多边体PolyHD1和PolyHD2的表面个数,E
1,1
E
2,1
和E
1,2
E
2,2
分别为圆柱体CyLDj1和CyLD2的中心轴线段,R1和R2分别为两圆柱体的半径;
步骤(3)计算双机械臂最短距离DIS;通过调用子函数,双机械臂最短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静静裴艳虎刘志峰陈建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