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送风保温管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695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送风保温管道系统。包括内风管、外风管、空气分流阀和出风控制筒,所述外风管位于内风管外侧,所述空气分流阀设有管状内腔和外腔,空气分流阀的内腔和外腔之间设有分流孔,空气分流阀的内腔内设有可移动的封堵圈,该封堵圈外围固接有流量调节杆,所述内风管、外风管均与出风控制筒相连,所述出风控制筒包括出风外腔和出风内腔,出风外腔和出风内腔之间设置的出风连通口处设有可活动的遮风片。该装置提供了一种双层气腔的保温送风管道体系,对热风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送风保温管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热
,具体地说是一种太阳能送风保温管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清洁能源已成为人类能用发展领域的热点,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能源形式,在人类日常家居生活中,太阳能采暖已经广泛使用,常规的太阳能采暖是指将分散的太阳能通过集热器(例如:平板太阳能集热板、真空太阳能管、太阳能热管等吸收太阳能的收集设备)把太阳能转换成方便使用的热水,通过热水输送到发热末端(例如:地板采暖系统、散热器系统等)提供房间采暖的系统。该类采暖装置主要适用于人类生活用水,而对空气的供热方面尚未广泛使用。使用太阳能通过集热器得到热量如果直接以空气的形式进行传输,通常面临温度不稳定,降温快,不保温等问题,这也是采用太阳能

空气

热风技术路线所面临的的主要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太阳能送风保温管道,它具有保温、隔热,能量损耗少,能较好地将被太阳能加热的空气进行传送。
[000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太阳能送风保温管道系统,包括内风管、外风管、空气分流阀和出风控制筒,所述外风管位于内风管外侧,所述内风管、外风管均与空气分流阀相连,所述空气分流阀设有管状内腔和外腔,空气分流阀的内腔和外腔之间设有分流孔,空气分流阀的内腔内设有可移动的封堵圈,该封堵圈外围固接有流量调节杆,流量调节杆在外力作用下驱动封堵圈调节分流孔露出的大小,所述内风管内的内通道与空气分流阀的内腔连通,所述内风管、外风管之间的外通道与空气分流阀的外腔连通,所述内风管、外风管均与出风控制筒相连,所述出风控制筒包括出风外腔和出风内腔,出风外腔和出风内腔之间设置的出风连通口处设有可活动的遮风片。
[0006]作为优选,所述空气分流阀包括分流内筒和分流外筒,所述分流内筒内部形成空气分流阀的内腔,所述分流内筒和分流外筒之间的空间形成空气分流阀的外腔,所述分流孔置于分流内筒上,并连通空气分流阀的内腔和外腔。
[0007]作为优选,所述外风管外还设有隔热膜。
[0008]作为优选,所述内风管、外风管之间设有支撑筋。
[0009]作为优选,所述分流内筒上设有条状的分流调节孔,所述流量调节杆可移动地置于分流调节孔中。
[0010]作为优选,所述出风控制筒设有出风内筒、出风外筒,所述出风内筒内部形成出风内腔,所述出风内筒、出风外筒之间的空间形成出风外腔,所述出风连通口置于出风内筒上,并连通出风外腔和出风内腔。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内筒内壁设有铰接座,所述遮风片的凸起处可活动地安装于
铰接座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风管一端置于分流内筒的分流内筒安装槽内,所述外风管一端置于分流外筒的分流外筒安装槽内。
[0013]上述系统提供了一种双层气腔的保温送风管道体系,其中内层通道作为主管道将用于供暖的热风进行输送,而外层通道内可调节地冲入部分热风,对内管道的热风进行保温,外管道外层又设置了外层隔热膜。该系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空气分流器,可以对内管道和外管道之间的热风进行调节。经实际工况的反复试验测试,该保温送风管道系统,对热风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该系统同时也适用于其他能源种类的送风系统,如现有技术中的中央空调等。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太阳能送风保温管道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太阳能送风保温管道系统的正视图;
[0016]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17]图4是图3中B

B向剖视图;
[0018]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0019]图6是图4中空气分流器剖切后的放大透视结构图;
[0020]图7是图4中空气分流阀中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略去了流量调节杆;
[0021]图8是图4中出风控制筒剖切后的放大透视结构图,其中遮风片也被剖切掉一半;
[0022]图9是图8中遮风片的放大完整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0024]1‑
空气分流阀;11

分流内筒;111

分流内筒安装槽;112

分流孔;113

分流调节孔;12

分流外筒;121

分流外筒安装槽;13

加强杆;2

流量调节杆;21

封堵圈;3

出风控制筒;31

出风内筒;311

出风连通口;312

铰接座;32

出风外筒;33

遮风片;4

外风管;5

内风管;6

隔热膜;7

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描述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及图9所示,本技术一种太阳能送风保温管道系统,包括内风管5、外风管4、空气分流阀1和出风控制筒3,所述外风管4位于内风管5外侧,所述内风管5、外风管4均与空气分流阀1相连,所述空气分流阀1设有管状内腔和外腔,空气分流阀的内腔和外腔之间设有分流孔112,空气分流阀的内腔内设有可移动的封堵圈21,该封堵圈21外围固接有流量调节杆2,流量调节杆2在外力作用下驱动封堵圈21调节分流孔112露出的大小,所述内风管5内的内通道与空气分流阀1的内腔连通,所述内风管5、外风管4之间的外通道与空气分流阀1的外腔连通,所述内风管5、外风管4均与出风控制筒3相连,所述出风控制筒3包括出风外腔和出风内腔,出风外腔和出风内腔之间设置的出风连通口311处设有可活动的遮风片33。
[0027]所述空气分流阀1包括分流内筒11和分流外筒12,所述分流内筒11内部形成空气
分流阀1的内腔,所述分流内筒11和分流外筒12之间的空间形成空气分流阀1的外腔,所述分流孔112置于分流内筒11上,并连通空气分流阀1的内腔和外腔。
[0028]所述外风管4外还设有隔热膜6,隔热膜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多种可选方案,例如铝箔隔热膜。
[0029]所述内风管5、外风管4之间分散地设有支撑筋7,支撑筋7用于保持内风管5、外风管4之间的间距,支撑筋7可以是杆状,或是片状等等。
[0030]所述分流内筒11上设有条状的分流调节孔113,所述流量调节杆2可移动地置于分流调节孔113中。
[0031]所述出风控制筒3设有出风内筒31、出风外筒32,所述出风内筒31内部形成出风内腔,所述出风内筒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送风保温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风管、外风管、空气分流阀和出风控制筒,所述外风管位于内风管外侧,所述内风管、外风管均与空气分流阀相连,所述空气分流阀设有管状内腔和外腔,空气分流阀的内腔和外腔之间设有分流孔,空气分流阀的内腔内设有可移动的封堵圈,该封堵圈外围固接有流量调节杆,流量调节杆在外力作用下驱动封堵圈调节分流孔露出的大小,所述内风管内的内通道与空气分流阀的内腔连通,所述内风管、外风管之间的外通道与空气分流阀的外腔连通,所述内风管、外风管均与出风控制筒相连,所述出风控制筒包括出风外腔和出风内腔,出风外腔和出风内腔之间设置的出风连通口处设有可活动的遮风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送风保温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流阀包括分流内筒和分流外筒,所述分流内筒内部形成空气分流阀的内腔,所述分流内筒和分流外筒之间的空间形成空气分流阀的外腔,所述分流孔置于分流内筒上,并连通空气分流阀的内腔和外腔。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卫东袁达忠孙红军郭宇宙吴桐辉韩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华尔绿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