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后沼液施用施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肥一体化施用
,具体为一种水稻秸秆还田后沼液施用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秸秆还田,是利用秸秆粉碎或者切割而进行还田的措施,为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同时播撒的肥料主要是沼液,沼液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和微量元素,不仅能够调节土壤中碳和氮元素的比例,秸秆粉碎后通过旋耕埋入土壞中,土壤比较蓬松,播入的种子与土壤接触度较低,通过播撒沼液将粉碎后的秸秆腐熟分解,能够作为后续作物的养料,沼液还能够对土壤和粉碎秸秆的混合物浸润,使得土壤更密实,使得种子能够与土壤保持更高的接触度,一种水稻秸秆还田后沼液施用施肥装置的应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秸秆还田后沼液施用施肥装置,包括机体(1)、防护外壳(3)和水肥箱(1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右端通过固定轴(4)和限位柱(5)转动连接有防护外壳(3),所述防护外壳(3)上端内侧通过固定框(21)固定连接有水肥箱(15),所述水肥箱(15)上端开设有加注口(14),所述水肥箱(15)左端内侧固定连接有隔板(19),所述隔板(19)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6)和水泵(20),所述水泵(20)进水口穿过隔板(19)裸露在隔板(19)右侧的位置,所述水泵(20)出水口和喷头(24)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6)主轴顶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轮(17),所述搅拌叶轮(17)左右两端分别和隔板(19)和水肥箱(15)右端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后沼液施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肥箱(15)上端左侧设置的加注口(14)穿过防护外壳(3)上端开设的孔眼(13)和盖子(8)固定连接,所述水肥箱(15)底端设置的固定框(21)设置在喷头(24)外侧的位置,所述固定框(21)上端通过橡胶垫(23)和水肥箱(15)底端面紧贴,所述固定框(21)和防护外壳(3)通过固定螺杆(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杆(7)穿过防护外壳(3)前端和后端开设的定位孔(13)与固定框(21)前端和后端开设的螺纹孔(22)螺旋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后沼液施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3)左端下侧转动连接有辊轮(9),所述防护外壳(3)前端和后端右侧上端开设的限位孔(11)和固定轴(4)转动连接,所述防护外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礼伟,赵晨,贾义平,唐炎,崔宏如,周刚,徐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