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监测呼吸、心跳与心率的智能网球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71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监测呼吸、心跳与心率的智能网球拍,包括主体、散热结构、收集结构、收紧结构、动力结构和限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使用者挥动主体产生的力量带动滑块滑动,从而带动螺杆滑动和转动柱的转动,螺杆滑动能够带动风扇转动,从而加速握柄内部的气流流动,并利用导流鳍的特殊形状设计,提高气流从出风口的喷出量,给手部皮肤带来直观的清爽凉快的感觉;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动柱的转动能够带动收紧结构的微动,从而绷紧球网,避免球网在长期击球的过程中发生形变和松动而造成的击球效果不佳和影响网球运动体验等问题。等问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监测呼吸、心跳与心率的智能网球拍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网球拍领域,更确切地说,它涉及一种可以监测呼吸、心跳与心率的智能网球拍。

技术介绍

[0002]在打网球的过程中,运动者都会取下随身携带的一些电子产品,以便能够尽情享受网球运动,但是对于一些心率不能过快的人或专业训练的人来说需要实时监测心跳和心率;而且现有的网球拍握持的地方通过缠绕松软的海绵绷带,来提升柔软度,但是却忽略了了使用者手心出汗的问题,使用者运动过程中手心乃至全身都会出汗,手臂上的汗水甚至会流到手掌上,这就导致网球拍摩擦力下降,容易从手中脱落,而且运动会导致手心发热,从而降低使用者握持的舒适度;现有的网球拍经常击打网球后,会导致网线松动,造成网面松弛,这样的网球拍就需要进行调试球网等维护,需要耗费时间,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监测呼吸、心跳与心率的智能网球拍,包括:
[0004]主体、散热结构、收集结构、收紧结构、动力结构和限制结构;
[0005]其中,所述散热结构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底端,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进气孔、握柄、出风口和导流鳍,所述进气孔设于所述主体的底端两侧,所述握柄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底端,所述握柄表面设有若干所述出风口,所述导流鳍固定于所述握柄的内部;所述收集结构螺纹连接于所述握柄的底端内部;所述收紧结构、所述动力结构和所述限制结构均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内部;
[0006]所述收紧结构包括转轴、扩撑环、球网、收紧螺栓、螺纹套、第一斜齿轮、拉板和螺柱,一对所述转轴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的顶端内部,一对所述扩撑环的顶端分别对应固定于一对所述转轴的侧壁,且所述扩撑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球网分别安装于所述主体的顶端和所述扩撑环的内壁,两根所述收紧螺栓的一端分别对应固定于两个所述扩撑环的底端,所述螺纹套分别与两个所述收紧螺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斜齿轮固定于所述螺纹套的外壁,所述拉板滑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且纵向的所述球网的底端安装于所述拉板的顶面,所述螺柱转动连接于所述拉板的底面。
[0007]作为优选,所述动力结构设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动力结构包括转动柱、传动轴、挡板、第一弹簧、滑块、滑槽、风扇、螺杆、传动齿轮和第二斜齿轮a,所述转动柱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且所述传动轴的顶端与所述转动柱的底端内部螺纹连接,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传动轴的顶部侧壁,所述第一弹簧套于所述传动轴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抵触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且所述滑块的中心内部与所述传动轴滑动连接,所述滑槽设于所述传动轴的侧壁,所述螺杆的顶端固定于所述滑块的底面,且所述螺杆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的内部,
且所述螺杆的底端和所述导流鳍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风扇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且所述螺杆与所述风扇螺纹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固定于所述转动柱的侧壁,且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螺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斜齿轮a固定于所述转动柱的顶端,且所述第二斜齿轮a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啮合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限制结构包括棘齿轮、限位齿和第二弹簧,所述棘齿轮的内壁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若干所述限位齿等角度滑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且所述限位齿抵触所述棘齿轮的外壁,若干所述第二弹簧等角度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且所述限位齿对应抵触所述第二弹簧。
[0009]作为优选,所述可以监测呼吸、心跳与心率的智能网球拍还包括监测结构,所述监测结构包括显示屏、通电线、监测环、电源、接收器、处理器和蜂鸣器,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主体的表面,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且所述电源与所述显示屏电性连接,所述接收器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且所述接收器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且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接收器和所述显示屏电性连接,所述蜂鸣器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且所述蜂鸣器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通电线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及所述握柄的内部和底端外侧,且所述通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监测环固定于所述通电线的另一端,且所述监测环通过所述通电线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导流槽,若干所述导流槽设于所述握柄的表面,且横纵排列的所述导流槽与所述出风口相连。
[0011]作为优选,所述导流鳍呈倒喇叭型结构,且每一层所述导流鳍直径最大的位置与相对应的所述出风口的高度相同。
[0012]作为优选,所述收集结构包括汲水盒和吸水层,所述吸水层与所述握柄的底端内部螺纹连接,所述汲水盒设于所述吸水层的内部顶端。
[0013]作为优选,两根所述收紧螺栓之间螺纹相反。
[0014]作为优选,所述滑块的顶面抵触所述挡板,且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抵触所述滑块的顶面。
[0015]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轴的下部分呈半圆柱体结构。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网球拍利用使用者挥动主体产生的力量带动滑块滑动,从而带动螺杆滑动和转动柱的转动,螺杆滑动能够带动风扇转动,从而加速握柄内部的气流流动,并利用导流鳍的特殊形状设计,提高气流从出风口的喷出量,给手部皮肤带来直观的清爽凉快的感觉,加速手掌汗液蒸发,使手掌时刻保持舒适的状态,然后通过所述导流槽的引导,扩大气流覆盖面积,大大提升排汗散热的效率。
[0018](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网球拍中的转动柱的转动能够带动收紧结构的微动,从而绷紧球网,避免球网在长期击球的过程中发生形变和松动而造成的击球效果不佳和影响网球运动体验等问题。
[0019](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网球拍能够通过监测结构监测呼吸、心跳与心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以监测呼吸、心跳与心率的智能网球拍的一种较佳实施例
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正视整体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2所示的传动轴、滑块和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2所示的螺柱、动力结构和限制结构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1所示的散热结构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图2所示的监测结构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2、散热结构,21、进气孔,22、握柄,23、出风口,24、防滑垫,25、导流槽,26、导流鳍,3、收集结构,31、汲水盒,32、吸水层,4、监测结构,41、显示屏,42、通电线,43、监测环,44、电源,45、接收器,46、处理器,47、蜂鸣器,5、收紧结构,51、转轴,52、扩撑环,53、球网,54、收紧螺栓,55、螺纹套,56、第一斜齿轮,57、拉板,58、螺柱,6、动力结构,61、转动柱,62、传动轴,63、挡板,64、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监测呼吸、心跳与心率的智能网球拍,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散热结构(2)、收集结构(3)、收紧结构(5)、动力结构(6)和限制结构(7);其中,所述散热结构(2)固定于所述主体(1)的底端,所述散热结构(2)包括进气孔(21)、握柄(22)、出风口(23)和导流鳍(26),所述进气孔(21)设于所述主体(1)的底端两侧,所述握柄(22)固定于所述主体(1)的底端,所述握柄(22)表面设有若干所述出风口(23),所述导流鳍(26)固定于所述握柄(22)的内部;所述收集结构(3)螺纹连接于所述握柄(22)的底端内部;所述收紧结构(5)、所述动力结构(6)和所述限制结构(7)均安装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所述收紧结构(5)包括转轴(51)、扩撑环(52)、球网(53)、收紧螺栓(54)、螺纹套(55)、第一斜齿轮(56)、拉板(57)和螺柱(58),一对所述转轴(51)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顶端内部,一对所述扩撑环(52)的顶端分别对应固定于一对所述转轴(51)的侧壁,且所述扩撑环(52)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所述球网(53)分别安装于所述主体(1)的顶端和所述扩撑环(52)的内壁,两根所述收紧螺栓(54)的一端分别对应固定于两个所述扩撑环(52)的底端,所述螺纹套(55)分别与两个所述收紧螺栓(54)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斜齿轮(56)固定于所述螺纹套(55)的外壁,所述拉板(57)滑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且纵向的所述球网(53)的底端安装于所述拉板(57)的顶面,所述螺柱(58)转动连接于所述拉板(57)的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监测呼吸、心跳与心率的智能网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结构(6)设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所述动力结构(6)包括转动柱(61)、传动轴(62)、挡板(63)、第一弹簧(64)、滑块(65)、滑槽(66)、风扇(67)、螺杆(68)、传动齿轮(69)和第二斜齿轮(69a),所述转动柱(61)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所述传动轴(62)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且所述传动轴(62)的顶端与所述转动柱(61)的底端内部螺纹连接,所述挡板(63)固定于所述传动轴(62)的顶部侧壁,所述第一弹簧(64)套于所述传动轴(62)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弹簧(64)的顶端抵触所述主体(1)的内部,所述滑块(65)滑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且所述滑块(65)的中心内部与所述传动轴(62)滑动连接,所述滑槽(66)设于所述传动轴(62)的侧壁,所述螺杆(68)的顶端固定于所述滑块(65)的底面,且所述螺杆(68)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66)的内部,且所述螺杆(68)的底端和所述导流鳍(26)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风扇(67)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且所述螺杆(68)与所述风扇(67)螺纹连接,所述传动齿轮(69)固定于所述转动柱(61)的侧壁,且所述传动齿轮(69)与所述螺柱(58)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斜齿轮(69a)固定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白傑吴炎彪莫文威黄李波张新丰
申请(专利权)人:浙大城市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