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热装置及热水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662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热装置及热水器,涉及家电设备的技术领域,该即热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在所述装置壳体内设置有加热管和预热管,在所述装置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与加热管连通的出水管和与预热管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加热管的远离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预热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即热装置具有与加热管贴合设置的预热管,当加热管进行加热的时候,预热管也具有一定的温度,这样当水从进水管进入到预热管的时候,水能够上升到一定的温度,再进入到加热管内以后,水的温度能够更快的达到预设温度;相比与现有技术,直接利用加热管对水进行加热,加热效率更快;即在需要水达到相同的预设温度的条件下,增加了水流速度和流量。增加了水流速度和流量。增加了水流速度和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即热装置及热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电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即热装置及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满足小家电使用场景的前提下,加热管模组最大功率只能实现2100W左右,这样就限制了通过加热模组的流速,通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热装置及热水器,以缓解小家电加热功率有限,限制加热水的流速和流量的技术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即热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在所述装置壳体内设置有加热管和预热管,且所述加热管与所述预热管贴合设置;
[0005]在所述装置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与加热管连通的出水管和与预热管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加热管的远离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预热管连通。
[000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热管为U型管,所述预热管内凹形成U型区域,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U型区域。
[000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壳体包括壳体主体、上封管板和下封管板;所述壳体主体的上端设置有上封管板,所述壳体主体的下端设置有下封管板,在所述下封管板上设置有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所述下封管板上设置有与进水管连通的进水腔和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出水腔,且所述进水腔与所述预热管连通,所述出水腔与所述加热管连通;
[0008]所述下封管板和所述壳体主体之间设置有下密封圈,所述下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加热管与预热管之间的缝隙、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的缝隙和所述预热管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的缝隙。
[000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管为厚膜加热管。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封管板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设置有上密封圈,所述上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加热管与预热管之间的缝隙、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的缝隙和所述预热管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的缝隙;
[0011]在所述上封管板上设置有与预热管连通第一连通腔和与加热管连通的第二连通腔;在所述上封管板的远离所述壳体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上封管板之间形成用于使第一连通腔和第二连通腔连通的贯通腔。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管上设置有两个温控器,且所述温控器延伸到所述装置壳体外。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温控器设置在所述加热管的远离所述预热管的一端。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的下端。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管内有与所述加热管内壁贴合设置的芯柱,在所述芯柱的上设置有导流槽,且所述导流槽沿所述芯柱的周向螺旋设置。
[0016]本技术提供的即热装置具有与加热管贴合设置的预热管,当加热管进行加热的时候,预热管也具有一定的温度,这样当水从进水管进入到预热管的时候,水能够上升到一定的温度,再进入到加热管内以后,水的温度能够更快的达到预设温度;相比与现有技术,直接利用加热管对水进行加热,加热效率更快;即在需要水达到相同的预设温度的条件下,增加了水流速度和流量。
[001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水器,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即热装置。
[00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水器,该热水器采用上述的即热装置,从而具有即热装置的一切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即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即热装置的A

A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即热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所示的即热装置的B

B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即热装置的爆炸图;
[0025]图6为图5所示的即热装置的下封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5所示的即热装置的上封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标:100

壳体主体;200

芯柱;300

加热管;400

预热管;500

上密封圈;600

上封管板;601

第一连通腔;602

第二连通腔;700

密封板;800

下封管板;801

进水腔;802

出水腔;900

下密封圈;110

出水管;120

进水管;130

导流槽;140

温控器;150

贯通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
[0030]参照图1

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即热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在所述装置壳体内设置有加热管300和预热管400,且所述加热管300与所述预热管400贴合设置;
[0031]在所述装置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与加热管300连通的出水管110和与预热管400连通的进水管120;所述加热管300的远离所述出水管110的一端与所述预热管400连通。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管300与预热管400贴合设置,一般加热管300和预热管400均采用金属管,加热管300的热量能够很好的传递到预热管400上,水从进水管120进入到预热管400内,水与预热管400进行热交换,进而水升高到一定的温度;当预热后的水进入到加热管300内以后,水能够更快的到达预设温度;相比于现有技术,当需要相同温度的热水的
时候,该加热管300内的水的流速更大,能够流出更多的热水。
[0033]参照图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热管400为U型管,所述预热管400内凹形成U型区域,所述加热管300设置在所述U型区域。
[0034]预热管400的横截面一般为U型,该预热管400内凹形成的U型区域内设置加热管300,即预热管400半包围加热管300,使加热管300的热量能够更好的传递到预热管400内;这样还能够减少加热管300外部散热的损失,使加热管300外部的热量传递到预热管400内,对预热管400内的水进行加热。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在所述装置壳体内设置有加热管(300)和预热管(400),且所述加热管(300)与所述预热管(400)贴合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与加热管(300)连通的出水管(110)和与预热管(400)连通的进水管(120);所述加热管(300)的远离所述出水管(110)的一端与所述预热管(40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管(400)为U型管,所述预热管(400)内凹形成U型区域,所述加热管(300)设置在所述U型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包括壳体主体(100)、上封管板(600)和下封管板(800);所述壳体主体(100)的上端设置有上封管板(600),所述壳体主体(100)的下端设置有下封管板(800),在所述下封管板(800)上设置有所述进水管(120)和所述出水管(110),所述下封管板(800)上设置有与进水管(120)连通的进水腔(801)和与所述出水管(110)连通的出水腔(802),且所述进水腔(801)与所述预热管(400)连通,所述出水腔(802)与所述加热管(300)连通;所述下封管板(800)和所述壳体主体(100)之间设置有下密封圈(900),所述下密封圈(900)用于密封所述加热管(300)与预热管(400)之间的缝隙、所述加热管(300)与所述壳体主体(100)之间的缝隙和所述预热管(400)与所述壳体主体(100)之间的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300)为厚膜加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社军谭镇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芯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