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野外用帐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帐篷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野外用帐篷。
技术介绍
[0002]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帐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所以,需要各种部件和工具。了解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熟悉帐篷的构造,才能快速、方便地搭起帐篷。
[0003]现有的帐篷在打开和收纳时较为繁琐,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 对于搭建帐篷经验不足者来说,在搭建和收纳帐篷时较为不便,从而降低帐篷实用性,在野外使用帐篷时,需要将制冷或者制热设备产生的风通过进风管道或者电源线输送至帐篷内,只能够通过打开帐篷的门进风管道或者电源线迁至帐篷内,此方法无法在睡觉时将帐篷的门进行关闭,保证密封性,造成蛇或者虫蚁容易进入帐篷内,危害帐篷内人员的健康,同时在遇到风沙或雨水天气时,需要将帐篷全封闭,导致帐篷内空气无法流通,影响帐篷的使用效果,并且由于帐篷篷布的材质较为封闭,不能有效透光,造成帐篷内的光线昏暗不能很好观察到周围。
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野外用帐篷,包括骨架和篷布,所述骨架将所述篷布支撑成篷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篷包(2)、便收纳装置、进风装置、延伸装置和开合采光装置,所述篷包(2)的下表面一侧与所述篷体(1)的上表面一侧铰接;所述便收纳装置设置在所述篷体(1)的内壁上端并对所述篷体(1)进行打开或收纳;所述进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篷体(1)的一侧表面并对所述篷体(1)的内部进行冷风或热风的输送;所述延伸装置设置在所述篷体(1)的一侧表面并将所述篷体(1)与篷体(1)之间进行连接;所述开合采光装置设置在所述篷体(1)靠近所述篷包(2)的一侧表面并对所述篷包(2)进行开或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野外用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是由第一骨架(7)、第二骨架(8)和第三骨架(9)构成,多个所述第一骨架(7)的一端均通过销轴铰接有支架(10),多个所述第一骨架(7)的另一端均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二骨架(8)的一端铰接,多个所述第二骨架(8)的另一端均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一支座(11),所述支架(10)的外表面与所述篷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骨架(7)的一侧表面均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三骨架(9)的一端铰接,多个所述第三骨架(9)的另一端均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二支座(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野外用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收纳装置包括定位套筒(3),所述定位套筒(3)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架(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套筒(3)的外表面开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定位套筒(3)的内壁,所述定位通孔的内壁活动套接有挤压块(31),所述挤压块(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2),所述限位块(3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第一复位弹簧(33),两个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3)的一端均与所述定位套筒(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套筒(3)的内壁活动插接定位块(3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野外用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34)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端与所述定位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定位通孔的内壁活动卡接有梯形卡块(35),所述梯形卡块(35)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活动插接,所述梯形卡块(35)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36),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6)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座(12)的上表面与所述定位块(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座(12)的内壁固定套接有牵引绳(37),所述牵引绳(3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37)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篷包(2)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野外用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体(1)的一侧表面固定开设有视窗孔(13),所述视窗孔(13)的内壁与所述篷体(1)的内壁固定连通,所述视窗孔(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砂网(14),所述视窗孔(13)的一端套接有加强环(15),所述加强环(15)的表面与所述篷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