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和罗茨真空泵自冷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651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和罗茨真空泵自冷却方法,包括安装座和设置在安装座上方的真空泵外壳,真空泵外壳的内部安装有叶轮,叶轮设置有两个,两个叶轮与真空泵外壳上的电机输出轴连接,安装座的上方设置有循环驱动冷却机构,真空泵外壳上设置有接触导热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罗茨真空泵技术领域。该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和罗茨真空泵自冷却方法,通过循环驱动冷却机构的设置,便于利用水流进行快速降温,实现对真空泵外壳的高效降温,且能利用水流动力加速气流流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通过接触导热机构的设置,便于利用直接接触的方式对真空泵外壳进行快速降温,配合循环驱动冷却机构使用,冷却效率更高。冷却效率更高。冷却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和罗茨真空泵自冷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罗茨真空泵
,具体为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和罗茨真空泵自冷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罗茨真空泵(简称:罗茨泵)是指泵内装有两个相反方向同步旋转的叶形转子,转子间、转子与泵壳内壁间有细小间隙而互不接触的一种变容真空泵。罗茨真空泵在石油、化工、塑料、农药、汽轮机转子动平衡、航空航天空间模拟等装置上得到了长期运行的考验,所以应该在国内大力推广和应用。同时也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纺织等工业。真空泵配件作为真空泵消音器,用于真空泵的噪声治理
[0003]罗茨真空泵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如今罗茨真空泵一般是通过自然冷却的方式,冷却效率低,且罗茨真空泵运动时的震动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和罗茨真空泵自冷却方法,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和罗茨真空泵自冷却方法,解决了罗茨真空泵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如今罗茨真空泵一般是通过自然冷却的方式,冷却效率低,且罗茨真空泵运动时的震动会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包括安装座和设置在安装座上方的真空泵外壳,所述真空泵外壳的内部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叶轮与真空泵外壳上的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安装座的上方设置有循环驱动冷却机构,所述真空泵外壳上设置有接触导热机构,所述真空泵外壳通过降噪减震机构安装在安装座的上方;
[0006]所述循环驱动冷却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座顶部的水箱,所述水箱的内壁固定有循环降温泵,所述循环降温泵的出水口连通有贯穿至水箱外部的出水软管,所述真空泵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冷却流道,所述出水软管的一端与螺旋冷却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螺旋冷却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有回流软管,所述回流软管的一端与水箱的右侧连通,所述水箱的内壁固定有冷凝管,所述水箱的内壁转动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表面固定有拂动板,所述水箱的顶部转动贯穿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有气流驱动片,所述驱动杆的表面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0007]优选的,所述接触导热机构包括固定在真空泵外壳表面的导热弧形片,所述导热弧形片的内壁固定有嵌入至真空泵外壳内部的嵌入导热块。
[0008]优选的,所述导热弧形片的表面固定有弧形散热翅片,所述弧形散热翅片的表面贯穿开设有通孔。
[0009]优选的,所述降噪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在真空泵外壳表面下方的吸音板,所述吸音
板的底部固定有承托板,所述真空泵外壳表面的两侧均固定有延伸板。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延伸板与安装座的顶部之间均固定有阻尼器,所述承托板的底部固定有减震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与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设置有多个。
[0012]优选的,所述导热弧形片与嵌入导热块均采用二氧化硅材质,所述嵌入导热块与真空泵外壳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
[001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的罗茨真空泵自冷却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整个装置在进行工作时,热量会传递至真空泵外壳表面,通过导热弧形片和嵌入导热块对热量进行吸附,然后再通过弧形散热翅片进行快速散热;
[0015]S2、同时启动循环降温泵,通过启动冷凝管对水箱内部的水进行冷却,然后冷却后的水通过出水软管进入至螺旋冷却流道中,可对真空泵外壳表面热量进行快速吸附,用于冷却的水通过回流软管回流至水箱中,通过水流带动拂动板运动,进而带动驱动杆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配合带动转杆转动,进而通过气流驱动片加速弧形散热翅片周边的气流流速,进而实现配合弧形散热翅片进行高效散热。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和罗茨真空泵自冷却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和罗茨真空泵自冷却方法,通过在循环驱动冷却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座顶部的水箱,水箱的内壁固定有循环降温泵,循环降温泵的出水口连通有贯穿至水箱外部的出水软管,真空泵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冷却流道,出水软管的一端与螺旋冷却流道的一端连通,螺旋冷却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有回流软管,回流软管的一端与水箱的右侧连通,水箱的内壁固定有冷凝管,水箱的内壁转动有驱动杆,驱动杆的表面固定有拂动板,通过循环驱动冷却机构的设置,便于利用水流进行快速降温,实现对真空泵外壳的高效降温,且能利用水流动力加速气流流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0019](2)、该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和罗茨真空泵自冷却方法,通过在接触导热机构包括固定在真空泵外壳表面的导热弧形片,导热弧形片的内壁固定有嵌入至真空泵外壳内部的嵌入导热块,导热弧形片的表面固定有弧形散热翅片,弧形散热翅片的表面贯穿开设有通孔,通过接触导热机构的设置,便于利用直接接触的方式对真空泵外壳进行快速降温,配合循环驱动冷却机构使用,冷却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真空泵外壳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水箱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水箱结构的立体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循环驱动冷却机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接触导热机构的立体图。
[0026]图中:1

安装座、2

真空泵外壳、3

叶轮、4

循环驱动冷却机构、41

水箱、42

循环降温泵、43

出水软管、44

螺旋冷却流道、45

回流软管、46

冷凝管、47

驱动杆、48

拂动板、49

转杆、410

气流驱动片、411

第一锥齿轮、412

第二锥齿轮、5

接触导热机构、51

导热弧形片、52

嵌入导热块、53

弧形散热翅片、54

通孔、6

降噪减震机构、61

吸音板、62

承托板、63

延伸板、64

阻尼器、65

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包括安装座(1)和设置在安装座(1)上方的真空泵外壳(2),所述真空泵外壳(2)的内部安装有叶轮(3),所述叶轮(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叶轮(3)与真空泵外壳(2)上的电机输出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上方设置有循环驱动冷却机构(4),所述真空泵外壳(2)上设置有接触导热机构(5),所述真空泵外壳(2)通过降噪减震机构(6)安装在安装座(1)的上方;所述循环驱动冷却机构(4)包括固定在安装座(1)顶部的水箱(41),所述水箱(41)的内壁固定有循环降温泵(42),所述循环降温泵(42)的出水口连通有贯穿至水箱(41)外部的出水软管(43),所述真空泵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冷却流道(44),所述出水软管(43)的一端与螺旋冷却流道(44)的一端连通,所述螺旋冷却流道(44)的另一端连通有回流软管(45),所述回流软管(45)的一端与水箱(41)的右侧连通,所述水箱(41)的内壁固定有冷凝管(46),所述水箱(41)的内壁转动有驱动杆(47),所述驱动杆(47)的表面固定有拂动板(48),所述水箱(41)的顶部转动贯穿有转杆(49),所述转杆(49)的表面固定有气流驱动片(410),所述驱动杆(47)的表面固定有第一锥齿轮(411),所述转杆(49)的表面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411)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导热机构(5)包括固定在真空泵外壳(2)表面的导热弧形片(51),所述导热弧形片(51)的内壁固定有嵌入至真空泵外壳(2)内部的嵌入导热块(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弧形片(51)的表面固定有弧形散热翅片(53),所述弧形散热翅片(53)的表面贯穿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威龙泵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