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6509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车辆,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显示子区和多个透明子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发光器件对应显示子区设置;电致变色层,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一侧;其中,电致变色层包括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器件至少对应一个透明子区设置,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在透明和不透明的两种状态之间转变。在本申请中,当显示装置显示图像时,电致变色器件能够转变为不透明状态以提升图像的显示质量,同时能遮挡外界热量和紫外线,避免对乘坐人员造成强大的光刺激;当显示装置不显示图像且乘坐人员需要观察车辆外界环境时,电致变色器件能够转变为透明状态,显示装置具有高透过率效果。示装置具有高透过率效果。示装置具有高透过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发光显示面板(OLED)或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已经广泛用于人们生活中,例如手机、电脑等的显示屏幕。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OLED)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例如透明显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透明显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应用在车辆上的玻璃上。
[0003]然而,当前车辆的玻璃使用透明显示装置时,存在穿过透明显示装置的透明区域的环境光线影响显示效果,特别是低灰阶显示时图像的观看效果较差,同时,透明显示装置不能兼顾遮挡外界热量和紫外线,对乘坐人员造成了强大的光刺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车辆,可以解决当前车辆的玻璃使用透明显示装置时,存在穿过透明显示装置的透明区域的环境光线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特别是低灰阶显示时图像的观看效果较差的问题,同时可以解决透明显示装置不能遮挡外界热量和紫外线,对乘坐人员造成强大的光刺激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显示子区和多个透明子区,所述显示子区和所述透明子区阵列设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0006]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和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对应所述显示子区设置;
[0007]电致变色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0008]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至少对应一个所述透明子区设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在透明和不透明的两种状态之间转变。
[0009]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一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一个所述透明子区设置。
[0010]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覆盖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设置的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包括对应所述显示子区设置的穿透单元,所述穿透单元位于相邻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之间。
[0011]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层为光学胶层,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设置于所述光学胶层上。
[0012]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0013]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对应每一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对应每一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二电极。
[001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还包括连接在相邻的两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连接在相邻的两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连接电极,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还包括连接在相邻的两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之间的变色材料层连接件,所述变色材料层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之间。
[0015]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封装层,所述衬底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层结构共用,所述衬底为所述封装层或基底。
[0016]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封装层;
[0017]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衬底贴合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或所述衬底贴合于所述基底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0018]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一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每一所述透明子区和每一所述显示子区设置,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
[0019]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
[0020]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解质层和离子存储层,所述电解质层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相邻设置,所述离子存储层与所述电解质层相邻设置。
[0021]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底和所述封装层之间的晶体管和开口,所述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晶体管上,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上,所述开口对应所述透明子区设置,所述开口至少贯穿所述晶体管的无机材料的膜层,所述开口内的填充材料包括有机材料。
[0022]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给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第一电压情况下,所述电致变色层呈不透明状态;
[0023]当给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第二电压或不施加电压情况下,所述电致变色层呈透明状态,所述第二电压为0V。
[0024]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0025]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显示子区和多个透明子区,显示子区和透明子区阵列设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和设置于基底上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对应显示子区设置;电致变色层,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一侧;其中,电致变色层包括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器件至少对应一个透明子区设置,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在透明和不透明的两种状态之间转变。本申请通过设置电致变色层的电致变色器件对应透明子区设置;当显示装置显示图像时,电致变色器件能够转变为不透明状态以提升图像的显示质量,特别是具有高品质的低灰阶显示图像,同时能遮挡外界热量和紫外线,避免对乘坐人员造成强大的光刺激;当显示装置不显示图像且乘坐人员需
要观察车辆外界环境时,电致变色器件能够转变为透明状态,显示装置具有高透过率效果,乘坐人员可以很好的观察外界。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第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第二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第三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第四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第五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第六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显示子区和多个透明子区,所述显示子区和所述透明子区阵列设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和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对应所述显示子区设置;电致变色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至少对应一个所述透明子区设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在透明和不透明的两种状态之间转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一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一个所述透明子区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设置的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包括对应所述显示子区设置的穿透单元,所述穿透单元位于相邻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为光学胶层,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设置于所述光学胶层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对应每一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对应每一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二电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还包括连接在相邻的两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连接在相邻的两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连接电极,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还包括连接在相邻的两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之间的变色材料层连接件,所述变色材料层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之间。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封装层,所述衬底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燕罗志猛张乐鲜于文旭张春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