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619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羽绒服技术领域,包括外基层和内基层,所述外基层和内基层的相对位置处均设有热压胶条,所述外基层的热压胶条上设有块状凸起,所述内基层的热压胶条上设有与块状凸起相匹配的块状孔;所述面料由外基层的块状凸起和内基层的块状孔对合后经过热压再于内外基层与相邻热压胶条之间形成的间隙填充羽绒后获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基层的块状凸起和内基层的块状孔对合后经过热压在内基层上形成铆边,使其热压连接处可以稳定的贴合在一起,避免无缝羽绒服分隔处失去贴合导致的羽绒在底端聚拢。底端聚拢。底端聚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羽绒服
,具体涉及一种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羽绒服是现代人们冬天首选的保暖衣物之一,其面料采用梭织技术织成的,但是在填绒羽绒的过程中,为了让羽绒保持均匀,往往会将面料车缝隔成一块一块,因此每一道车缝分割线,充满各种针孔形成的缝隙。这些针孔一方面会导致严重的钻绒,另一方面也是的羽绒服面料上的防水涂料失去作用。基于上述内容,市场上出现了无缝羽绒服,仅在衣袖和躯干连接处、衣服前后片连接处等关键部位采用高韧性的缝线连接。用胶条贴合代替传统绗线在羽绒服上分区,既保证填充的羽绒不会下坠,又有效控制针孔数,从而减少跑绒。也因为针孔的减少,使得面料自身防风、防泼水的性能进一步提升。但是这类无缝贴合羽绒服在刚穿戴时防水效果较好,但是在穿戴一定时间后,胶条贴合处失去贴合,羽绒容易堆积在填充层底端,导致羽绒服失去保暖效果。因此,提出一种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一种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包括外基层和内基层,所述外基层和内基层的相对位置处均设有热压胶条,所述外基层的热压胶条上设有块状凸起,所述内基层的热压胶条上设有与块状凸起相匹配的块状孔;
[0006]所述面料由外基层的块状凸起和内基层的块状孔对合后经过热压再于内外基层与相邻热压胶条之间形成的间隙填充羽绒后获得。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基层和内基层均为尼丝纺、春亚纺和涤塔纺中的一种。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基层的外侧表面设有聚四氟乙烯拒水层。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基层的内侧表面设有聚酰亚胺纤维和棉纤维组成的防静电层。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压胶条的厚度为1.5

2.6mm,所述块状凸起的深度为1.6

2.8mm。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1)将热压胶条采用热压技术等间距粘贴到内基层和外基层上,其中,在对外基层进行热压胶条热压时,在外基层的内侧放置带有块状凹槽的条形模具,使得外基层内侧的热压胶条形成块状凸起;
[0013](2)在对外基层进行热压胶条粘贴后,在外基层外侧表面喷涂聚四氟乙烯拒水层,经过去污整理液处理后备用;
[0014](3)在对内基层进行热压胶条热压后,在热压胶条上开设与块状凸起相匹配的块状孔,然后将外基层的块状凸起和内基层的块状孔对合后经过热压,使得内外基层对应的热压胶条贴合,并且使得块状凸起在块状孔的外侧形成铆边;
[0015](4)内外基层固定后,将由聚酰亚胺纤维和棉纤维组成的防静电层复合至内基层的内侧表面,然后在内外基层与相邻热压胶条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填充羽绒,获得成品。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热压前的热压胶条由两组胶片组成,热压时分别位于基层的内外表面,通过热压使得内外两组胶片与基层贴合,两组胶片形成热压胶条。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片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8](Ⅰ)将纳米二氧化硅加入三羧基苯硼酸和乙醇溶剂的混合物中,超声分散,然后将混合物加入丙烯酸异辛酯和乙烯基硅油按质量比1:5的组合物中,在60

80℃条件下搅拌3

5h;
[0019](Ⅱ)在搅拌均匀的组合物中加入催化剂、抗老化剂,放入到开炼机里,待其充分柔软、表面平整后下料出片,经过压制和切割后获得胶片。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基层的热压胶条上设置块状凸起,在内基层的热压胶条上设置与块状凸起相匹配的块状孔,在外基层的块状凸起和内基层的块状孔对合后经过热压在内基层上形成铆边,使其热压连接处可以稳定的贴合在一起;通过在组合胶中添加纳米二氧化硅进行增稠补强,使得胶片连接性更优异,同时利用三羧基苯硼酸和乙醇对其进行改性,使其与硅油相容性优异、分散性强,减少抗老化剂对胶片强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的外基层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的内基层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的内外基层热压前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5]一、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常规方法,所用的试剂等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购买产品。
[0027]外基层和内基层采用尼丝纺、春亚纺和涤塔纺中的一种。
[0028]二、方法
[0029]2.1制备胶片
[0030](1)按重量份,将10份纳米二氧化硅加入2份质量分数为30%的三羧基苯硼酸和质
量分数为95%的乙醇溶剂的混合物中,超声分散;将丙烯酸异辛酯和乙烯基硅油按质量比1:5混合搅拌成组合物,然后将混合物加入至90份组合物中,在60

80℃条件下搅拌3

5h;
[0031](2)在搅拌均匀的组合物中加入5份铂系催化剂、10份二叔丁基对甲酚抗老化剂,放入到开炼机里,待其充分柔软、表面平整后下料出片,经过压制和切割后获得胶片A。
[0032]2.2制备面料
[0033](1)将两组胶片置于外基层的内外表面,通过热压使得内外两组胶片与基层贴合,两组胶片在外基层上形成热压胶条,热压胶条的厚度为1.5

2.6mm,在对外基层进行热压胶条热压时,在外基层的内侧放置带有块状凹槽的条形模具,使得外基层内侧的热压胶条形成块状凸起,块状凸起的深度为1.6

2.8mm,如图1所示,在对外基层进行热压胶条粘贴后,在外基层外侧表面喷涂聚四氟乙烯拒水层,经过去污整理液处理后备用;
[0034](2)在对内基层进行热压胶条热压后,在热压胶条上开设与块状凸起相匹配的块状孔,如图2所示,然后将外基层的块状凸起和内基层的块状孔对合后经过热压,使得内外基层对应的热压胶条贴合,并且使得块状凸起在块状孔的外侧形成铆边,如图3所示;
[0035](3)内外基层固定后,将由聚酰亚胺纤维和棉纤维组成的防静电层复合至内基层的内侧表面,然后在内外基层与相邻热压胶条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填充羽绒,获得成品。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包括外基层和内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基层和内基层的相对位置处均设有热压胶条,所述外基层的热压胶条上设有块状凸起,所述内基层的热压胶条上设有与块状凸起相匹配的块状孔;所述面料由外基层的块状凸起和内基层的块状孔对合后经过热压再于内外基层与相邻热压胶条之间形成的间隙填充羽绒后获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基层和内基层均为尼丝纺、春亚纺和涤塔纺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基层的外侧表面设有聚四氟乙烯拒水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基层的内侧表面设有聚酰亚胺纤维和棉纤维组成的防静电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胶条的厚度为1.5

2.6mm,所述块状凸起的深度为1.6

2.8mm。6.一种如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无衔缝压线式羽绒服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热压胶条采用热压技术等间距粘贴到内基层和外基层上,其中,在对外基层进行热压胶条热压时,在外基层的内侧放置带有块状凹槽的条形模具,使得外基层内侧的热压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贵吴昆明赵传书高吉娜金宇霞
申请(专利权)人: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