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606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流治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系统及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在内滩上建设有沿着河床方向的观光防洪空中走廊,在观光防洪空中走廊的内侧的内滩上设有一条密封沟槽,在密封沟槽内安装可升降防洪种植体,在可升降防洪种植体的底部与河床之间连接有供水系统;可升降防洪种植体采用多组独立升降体连接组成。有益效果是:一方面河床内的水经过吸水毛细管被遇水膨胀橡胶的吸到植被种植用土壤中,完成经济植物的生长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观光防洪空中走廊进行观赏景观,而且,也能起到防汛时期的快速防护作用,减少了对河堤的压力,也给了外侧河堤的加筑争取了时间,实现了防汛与开发一体的设计。实现了防汛与开发一体的设计。实现了防汛与开发一体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流治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大江大河的治理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矛盾:人们一般都是选择在河流的河畔发展建设,方便生活和工业用水,有利于文明的发展,自古以来,皆是如此,比如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的黄河长江带来的华夏文明等等,但是在汛期到来时,这些大江大河又对人们的生存带来威胁,如果发生洪水决堤,则会使河畔周边的文明毁于一旦。因此,如何既利用好河流带来的好处,又能规避或减少洪水带来的威胁,一直是人们追逐的目标。
[0003]目前,在很多的建设在大江大河河畔的城市,除了工业需要或者水运的需要,还有一个重要的需求,就是为了经济发展和美观,还会在经过该城市的河流的岸边建设绿化景观带,形成独特的风景,比如河边的公园,高档住宅,办公场所等等,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生活办公的需要,而且,上述这些建设一般都是在大江大河的河堤的外侧。
[0004]然而,河流的防护措施一般是在河流的两侧建设河堤,有的河流还在河堤的外侧一段距离再建设外堤,比如黄河,特别是黄河下游,在黄河入海之前,经过的是平原,这样,黄河的两岸建设就占用了非常大的土地,因此,为了提高黄河岸边的治理水平,不仅满足绿化景观带的需要,还要建设观光带,而且是建设在河道两侧的内滩处,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技术,来满足黄河下游地区的黄河治理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系统及方法,在河道的内滩安装观光防洪空中走廊和可升降防洪种植体,既方便观赏河流及两岸的美景,也能起到防汛时期的快速防护作用,减少了对河堤的压力,也给了外侧河堤的加筑争取了时间,实现了防汛与开发一体的设计。
[0006]本专利技术提到的一种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系统,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河堤(a)、内滩(b)、河岸(e)、河床(f),在河床(f)的两侧设有河岸(e),河岸(e)与外侧的河堤(a)之间为内滩(b),河堤(a)的外侧为外滩,其中,还设有观光防洪空中走廊(c)、可升降防洪种植体(d)和供水系统(g),在内滩(b)上建设有沿着河床(f)方向的观光防洪空中走廊(c),在观光防洪空中走廊(c)的内侧的内滩上设有一条密封沟槽(3),在密封沟槽(3)内安装可升降防洪种植体(d),在可升降防洪种植体(d)的底部与河床(f)之间连接有供水系统(g);所述的可升降防洪种植体(d)采用多组独立升降体(1)连接组成,每组独立升降体(1)的一侧设有对接T形块(1.6),另一侧设有对接T形槽(1.5),在独立升降体(1)内腔设有浮动体(1.1)、遇水膨胀橡胶(1.2)和植被种植用土壤(1.3),在浮动体(1.1)的上方设有遇水膨胀橡胶(1.2),遇水膨胀橡胶(1.2)的上方填充有植被种植用土壤(1.3);
所述观光防洪空中走廊(c)包括观光栏杆(5)、走廊固定板(6)、走廊支撑架体(7),在走廊支撑架体(7)的顶部设有走廊固定板(6)和观光栏杆(5)。
[0007]优选的,上述的独立升降体(1)为长方体结构,在独立升降体(1)的外壁内部设有定型骨架(1.4)和定型橡胶体(1.8),在独立升降体(1)的底部设有多个植物供水孔(1.7),独立升降体(1)的内腔为长方体的凹槽,用于安放浮动体(1.1)、遇水膨胀橡胶(1.2)和植被种植用土壤(1.3)。
[0008]优选的,上述的浮动体(1.1)采用长方体结构的橡胶减重桶(1.1.1),橡胶减重桶(1.1.1)的中心为空腔,上下表面之间贯穿有多个吸水毛细管(1.1.2),吸水毛细管(1.1.2)的上端与遇水膨胀橡胶(1.2)接触,下端穿过橡胶减重桶(1.1.1)的底部,经过植物供水孔(1.7)进入的河水通过吸水毛细管(1.1.2)被遇水膨胀橡胶(1.2)的吸到植被种植用土壤(1.3)中。
[0009]优选的,上述的浮动体(1.1)的上方安设遇水膨胀橡胶(1.2),遇水膨胀橡胶(1.2)内设有加强支架(1.9),且加强支架(1.9)与独立升降体(1)的定型骨架(1.4)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上述的独立升降体(1)的外壁设有单向密封圈(1.10),用于与密封沟槽(3)的内壁配合。
[0011]优选的,上述的供水系统(g)包括河床主进水管(g1)、分支连接管(g2),在河床(f)的底部或一侧安装河床主进水管(g1),河床主进水管(g1)的出水端连接多根分支连接管(g2),再通过分支连接管(g2)连接每一个可升降防洪种植体(d)的独立升降体(1)底部。
[0012]优选的,上述的河床主进水管(g1)的中部设有水泵(g1.1),并且连接反冲水管(g1.2),反冲水管(g1.2)的另一端连接到河床内,且设有阀门;在所述河床主进水管(g1)的上端安装过滤网(g1.3)。
[0013]优选的,上述的走廊支撑架体(7)为倒L形结构,包括纵向支撑架体(7.1)和横向架体(7.2),所述的纵向支撑架体(7.1)的顶部固定安装横向架体(7.2),横向架体(7.2)的上侧固定安装走廊固定板(6),横向架体(7.2)的下侧安装防洪备用密封板(8),用于与升起的可升降防洪种植体(d)的顶部接触实现防洪挡水。
[0014]本专利技术提到的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先进行新河道的改建,将河流的河床(e)与可升降防洪种植体(d)的密封沟槽(3)建好,并安置供水系统(g),将河床主进水管(g1)和分支连接管(g2)连通;将制作好的独立升降体(1)逐个镶嵌好,并放在密封沟槽(3)内,通过分支连接管(g2)和河床主进水管(g1)将密封沟槽(3)与河床(e)连通;三、将倒L形结构的观光防洪空中走廊(c)建在密封沟槽(3)外侧的内滩上,纵向支撑架体(7.1)的顶部固定安装横向架体(7.2),横向架体(7.2)的上侧固定安装走廊固定板(6),横向架体(7.2)的下侧安装防洪备用密封板(8),用于与升起的可升降防洪种植体(d)的顶部接触实现防洪挡水,走廊固定板(6)的四周安装观光栏杆(5);四、将原有的河流进行改道,即将新河道投入使用,这时,河水就会顺河床(e)而流,这时,河床(e)内的水,将会通过河床主进水管(g1)和分支连接管(g2)以渗透压的方式进入到密封沟槽(3)内,此时,独立升降体(1)会在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下形成平衡,浮在密封沟槽(3)内;同时,密封沟槽(3)内的水,则会通过独立升降体(1)的底部的多个植物供水孔(1.7)进入到独立升降体(1)的内腔,水会再经过吸水毛细管(1.1.2)被遇水膨胀橡胶(1.2)
的吸到植被种植用土壤(1.3)中,水经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完成经济植物的生长需要,日常无洪水时,可以通过观光防洪空中走廊(c)进行观赏景观,通过可升降防洪种植体(d)的植被种植用土壤(1.3)上种植禾本经济作物(4),提高经济收入;五、当洪水到来时,河床(e)内的水位会大幅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系统,包括河堤(a)、内滩(b)、河岸(e)、河床(f),在河床(f)的两侧设有河岸(e),河岸(e)与外侧的河堤(a)之间为内滩(b),河堤(a)的外侧为外滩,其特征是:还设有观光防洪空中走廊(c)、可升降防洪种植体(d)和供水系统(g),在内滩(b)上建设有沿着河床(f)方向的观光防洪空中走廊(c),在观光防洪空中走廊(c)的内侧的内滩上设有一条密封沟槽(3),在密封沟槽(3)内安装可升降防洪种植体(d),在可升降防洪种植体(d)的底部与河床(f)之间连接有供水系统(g);所述的可升降防洪种植体(d)采用多组独立升降体(1)连接组成,每组独立升降体(1)的一侧设有对接T形块(1.6),另一侧设有对接T形槽(1.5),在独立升降体(1)内腔设有浮动体(1.1)、遇水膨胀橡胶(1.2)和植被种植用土壤(1.3),在浮动体(1.1)的上方设有遇水膨胀橡胶(1.2),遇水膨胀橡胶(1.2)的上方填充有植被种植用土壤(1.3);所述观光防洪空中走廊(c)包括观光栏杆(5)、走廊固定板(6)、走廊支撑架体(7),在走廊支撑架体(7)的顶部设有走廊固定板(6)和观光栏杆(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独立升降体(1)为长方体结构,在独立升降体(1)的外壁内部设有定型骨架(1.4)和定型橡胶体(1.8),在独立升降体(1)的底部设有多个植物供水孔(1.7),独立升降体(1)的内腔为长方体的凹槽,用于安放浮动体(1.1)、遇水膨胀橡胶(1.2)和植被种植用土壤(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浮动体(1.1)采用长方体结构的橡胶减重桶(1.1.1),橡胶减重桶(1.1.1)的中心为空腔,上下表面之间贯穿有多个吸水毛细管(1.1.2),吸水毛细管(1.1.2)的上端与遇水膨胀橡胶(1.2)接触,下端穿过橡胶减重桶(1.1.1)的底部,经过植物供水孔(1.7)进入的河水通过吸水毛细管(1.1.2)被遇水膨胀橡胶(1.2)的吸到植被种植用土壤(1.3)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浮动体(1.1)的上方安设遇水膨胀橡胶(1.2),遇水膨胀橡胶(1.2)内设有加强支架(1.9),且加强支架(1.9)与独立升降体(1)的定型骨架(1.4)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独立升降体(1)的外壁设有单向密封圈(1.10),用于与密封沟槽(3)的内壁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供水系统(g)包括河床主进水管(g1)、分支连接管(g2),在河床(f)的底部或一侧安装河床主进水管(g1),河床主进水管(g1)的出水端连接多根分支连接管(g2),再通过分支连接管(g2)连接每一个可升降防洪种植体(d)的独立升降体(1)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流防汛与开发一体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河床主进水管(g1)的中部设有水泵(g1.1),并且连接反冲水管(g1.2),反冲水管(g1.2)的另一端连接到河床内,且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华杨萍萍刘文斌薄其田陈杰张长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乾元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