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壶铃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580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壶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注塑材料置于注塑模具内,注塑模具将注塑材料注塑成硬质把手;S2,将把手置于滚塑模具的上模内,使得把手的外表皮贴合于上模的内侧壁,并且把手的外周缘低于上模的内侧壁;S3,将滚塑原料置于下模内,将下模与上模进行连接;S4,上模与下模沿着底座转动,对上模与下模进行加热,滚塑原料融化并形成壶体;S5,上模与下模分开,取出成型后的壶铃。本发明专利技术制成的壶铃强度大,不易损坏,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壶铃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特别涉及一种壶铃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壶铃是一种常见的健身器材,壶铃的基本动作包括壶铃摆动、双臂壶铃划船、壶铃高脚杯深蹲、单臂壶铃地板卧推、壶铃硬拉。使用壶铃进行锻炼可以有效地增强上肢、躯干及下肢等肌肉的力量,还可以增强耐力、平衡能力以及灵活性,壶铃适合男女性使用。
[0003]传统的壶铃由铸铁制成,按重量分别有10千克、15千克、20千克、25千克、30千克、50千克等规格。用壶铃进行健身锻炼时,可以做各种推、举、提、抛和蹲跳等练习。壶铃训练与哑铃、杠铃训练的不同之处在于,壶铃对于全面提高整体的爆发力更加有效,因此壶铃自来便受到格斗士和武术家的喜爱。
[0004]常见的壶铃把手较大,以便于使用者施力于把手而锻炼,常见的壶铃可以替代哑铃。还有一些壶体内装有水的新式壶铃,该壶铃的壶体较大,使用者可以使用用手或脚击打壶体,可以有效锻炼使用者的上下肢力量,该种新式壶铃可以替代沙袋。
[0005]现有技术中有公开一些使用模具进行制作的壶铃,现有技术中制作壶铃的模具通常为左右模,使用左右模制作的壶铃脱模后,壶铃的壶体轴向方向上留有合模线,壶铃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壶铃进行锻炼时幅度较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壶铃的合模线处易开裂而导致损坏,使得壶铃内的水会从合模线的损坏处流出,导致整个壶铃报废,因此,传统的壶铃强度不够,使用寿命较短。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r/>[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壶铃的制造方法,使得制成的壶铃强度大,不易损坏,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壶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将注塑材料置于注塑模具内,注塑模具将注塑材料注塑成硬质把手;
[0009]S2,将把手置于滚塑模具的上模内,使得把手的外表皮贴合于上模的内侧壁,并且把手的外周缘低于上模的内侧壁;
[0010]S3,将滚塑原料置于下模内,将下模与上模进行连接;
[0011]S4,上模与下模沿着底座转动,对上模与下模进行加热,滚塑原料融化并形成壶体;
[0012]S5,上模与下模分开,取出成型后的壶铃。
[0013]进一步,在步骤S1中,注塑模具将注塑材料注塑成具有进口的把手,上模与下模合模前将进口堵住。
[0014]进一步,上模与下模合模前将堵头塞入把手的进口内进行堵住。
[0015]进一步,在步骤S1中,制成的把手具有柄部及连接部,柄部具有通孔。
[0016]进一步,滚塑模具包括下模、上模及底架;下模内形成用于放置滚塑原料的模腔,上模与下模可拆卸设置,上模内形成容纳槽,容纳槽包括内侧壁,内侧壁包括用于贴合把手外表皮的贴合部及与把手不接触的非接触部,底架上可转动设置所述上模或者所述下模。
[0017]进一步,下模端部设置第一接口,上模端部形成与第一接口连接的第二接口。
[0018]进一步,内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壁及第二内侧壁,第一内侧壁上形成用于限制把手一侧的第一限位凸起,第二内侧壁上形成用于限制把手另一侧的第二限位凸起。
[0019]进一步,第一限位凸起上设置与外界连通的第一穿孔,第二限位凸起上设置与外界连通的第二穿孔,第二穿孔的轴向中心线与第一穿孔的轴向中心线重合。
[0020]进一步,底架上设置驱使上模或下模转动的驱动机构。
[002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壶铃的制作方法,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一,制作壶铃时,先将注塑材料置于注塑模具内,注塑模具将注塑材料注塑成硬质把手,硬质把手具有较大的强度,使得壶铃整体脱离支撑面的过程中,硬质把手不易产生形变。然后将把手置于滚塑模具的上模内,使得把手的外表皮贴合于上模的内侧壁,并且把手的外周缘低于上模的内侧壁,使得滚塑时,合模线错开于把手与壶体的连接位置,合模线为周向方向,壶铃整体强度大,使用寿命长。
[0023]二,通过注塑模具将注塑材料注塑成具有进口的把手,使得壶铃制作完成后,可以将水通过进口壶体内,便于使用。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把手及壶体,硬质把手和软质壶体分开制作,软质壶体制作时成型于硬质把手的连接部,壶体与把手的连接位置错开于滚塑模具的合模位置,制成的壶铃整体强度大,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由壶铃滚塑模具制成的壶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壶铃滚塑模具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壶铃滚塑模具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模与把手的连接示意图;
[0029]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壶铃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模、把手与下模的连接示意图;
[0032]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模、把手与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由壶铃滚塑模具制成的壶铃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由另一壶铃滚塑模具制成的壶铃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壶铃滚塑模具的分解图;
[0036]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壶铃滚塑模具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37]标号说明
[0038]把手1、进口11、堵头12、柄部13、连接部14、通孔15、弧面16、壶体2、滚塑模具3、下模31、模腔311、第一接口312、上模32、容纳槽321、内侧壁322、第一内侧壁3221、第二内侧壁
3222、第一限位凸起3223、第一限位面32231、第一抵靠面32232、第一弧形过渡面32233、第二限位凸起3224、第二限位面32241、第二抵靠面32242、第二弧形过渡面32243、第一穿孔3225、第二穿孔3226、贴合部323、非接触部324、第二接口325、底架33、合模线4、连接头5、连接槽6。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0]如图1至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壶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1]S1,将注塑材料置于注塑模具内,注塑模具将注塑材料注塑成硬质把手1。其中,把手1为硬质的实心把手1,硬质把手1具有较大的强度,使得壶铃整体脱离支撑面的过程中,硬质把手1不易变形。
[0042]S2,将把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壶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注塑材料置于注塑模具内,注塑模具将注塑材料注塑成硬质把手;S2,将把手置于滚塑模具的上模内,使得把手的外表皮贴合于上模的内侧壁,并且把手的外周缘低于上模的内侧壁;S3,将滚塑原料置于下模内,将下模与上模进行连接;S4,上模与下模沿着底座转动,对上模与下模进行加热,滚塑原料融化并形成壶体;S5,上模与下模分开,取出成型后的壶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注塑模具将注塑材料注塑成具有进口的把手,上模与下模合模前将进口堵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壶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模与下模合模前将堵头塞入把手的进口内进行堵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制成的把手具有柄部及连接部,柄部具有通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滚塑模具包括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鸿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泰里斯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