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输电线路用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570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输电线路用监测装置,包括固定在电线上的安装盒,且所述安装盒内设有MCU模块,以及与MCU模块连接的通信模块,定位模块以及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和报警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来对电缆舞动是的加速度进行检测,从而便于对电线的舞动状态进行监控,主要是当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加速度值到设定值时,则MCU模块控制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启动,利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对电线的加速度进行检测,并通过通信模块将加速度均值、报警信号以及位置信息发送至监控终端,从而有效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对电线的舞动程度以及电线的位置信息及时了解,从而方便维修人员进行定点维修。进行定点维修。进行定点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输电线路用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监测
,具体为一种电力输电线路用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其特点是可实现大规模、远距离输电、电网损耗低、可自由互联、能灵活适应电力市场运营要求等。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及气象条件复杂多变,很多地区电网在冬季易遭受冰雪、大风天气影响,引发舞动灾害。近年来,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恶劣气象的频繁出现,电网发生舞动事故的频率和危害程度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几乎每年都发生大范围的舞动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舞动故障的频发已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对输电线路进行定期巡视检查,随时掌握输电线路的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确保供电系统安全。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电力输电线路用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4]本技术一种电力输电线路用监测装置,包括固定在电线上的安装盒,且所述安装盒内设有MCU模块,以及与MCU模块连接的通信模块,定位模块以及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和报警模块;
[0005]当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加速度值到设定值时,则MCU模块控制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启动,利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对电线的加速度进行检测,再通过MCU模块对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加速度值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加速度值进行平均,得到加速度均值;若加速度值达到设定的报警启动值时,则MCU模块控制报警模块产生报警信号,同时通过通信模块将加速度均值、报警信号以及位置信息发送至监控终端。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盒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顶部设有弧形槽,且所述底壳的顶部一侧铰接有夹板,且所述夹板上设有与弧形槽相配合的夹持槽,且弧形槽和夹持槽的内壁上均设有橡胶绝缘层,且所述底壳的顶部设有定位板,且所述定位板与夹板之间经定位螺栓固定,所述夹持槽和弧形槽之间形成一个对电线夹持的夹持定位口。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壳的内部设有安装腔,且安装腔的内壁上设有电磁屏蔽层,且所述MCU模块,以及与MCU模块连接的通信模块,定位模块以及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和报警模块均设置在安装腔内。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信模块为GPRS模块或 4/5G模块。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对MCU模块,以及与MCU模块连接的通信模块,定位模块以及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和报警模块进行供电;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底壳的外壁上。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与MCU模块连接的时钟模块。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种电力输电线路用监测装置在电线固定有安装盒,在安装盒内设置有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利用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来对电缆舞动是的加速度进行检测,从而便于对电线的舞动状态进行监控,主要是当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加速度值到设定值时,则MCU模块控制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启动,利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对电线的加速度进行检测,再通过MCU模块对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加速度值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加速度值进行平均,得到加速度均值;若加速度值达到设定的报警启动值时,则MCU模块控制报警模块产生报警信号,同时通过通信模块将加速度均值、报警信号以及位置信息发送至监控终端,从而有效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对电线的舞动程度以及电线的位置信息及时了解,从而方便维修人员进行定点维修。
[0013]2、该种电力输电线路用监测装置通过设置特点的安装盒,其中在夹板的夹持作用下,夹持槽和弧形槽之间形成一个对电线夹持的夹持定位口,其中底壳顶部的定位板与夹板之间经定位螺栓固定,从而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安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一种电力输电线路用监测装置的使用图;
[0018]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电线;2、安装盒;3、MCU模块;4、通信模块;5、定位模块;6、第一加速度传感器;7、报警模块;8、底壳;9、弧形槽;10、夹板;11、夹持槽;12、橡胶绝缘层;13、定位板;14、安装腔;15、电磁屏蔽层;16、太阳能电池板;17、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8、时钟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技术一种电力输电线路用监测装置,包括固定在电线1上的安装盒2,且所述安装盒2内设有MCU模块3,以及与MCU模块3连接的通信模块4,定位模块5以及第一加速度传感器6、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7和报警模块7;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6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7可以为MEMS加速度传感器;其中通信模块4可以为 EMERSON 9199

00117标准通讯模块型号A6500

UM;定位模块5为采用 HD8120定位芯片的电路模块,且所述MCU模块3可选用H3C的MG 9000 系列和ME8000系列;所述报警模块可以采用AL

7480

1P型号,以上各模块的选型并不仅仅于此,可以是市面上的任一的能够实施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电路模块。
[0022]当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6检测到加速度值到设定值时,则MCU模块3控制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7启动,利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7对电线的加速度进行检测,再通过MCU模块3
对第一加速度传感器6检测到加速度值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7检测到加速度值进行平均,得到加速度均值;若加速度值达到设定的报警启动值时,则MCU模块3控制报警模块7产生报警信号,同时通过通信模块4将加速度均值、报警信号以及位置信息发送至监控终端。
[0023]所述安装盒2包括底壳8,所述底壳8的顶部设有弧形槽9,且所述底壳8的顶部一侧铰接有夹板10,且所述夹板10上设有与弧形槽9相配合的夹持槽11,且弧形槽9和夹持槽11的内壁上均设有橡胶绝缘层12,且所述底壳8的顶部设有定位板13,且所述定位板13与夹板10之间经定位螺栓固定,所述夹持槽11和弧形槽9之间形成一个对电线1夹持的夹持定位口。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输电线路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电线(1)上的安装盒(2),且所述安装盒(2)内设有MCU模块(3),以及与MCU模块(3)连接的通信模块(4),定位模块(5)以及第一加速度传感器(6)、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7)和报警模块(7);当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6)检测到加速度值到设定值时,则MCU模块(3)控制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7)启动,利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7)对电线的加速度进行检测,再通过MCU模块(3)对第一加速度传感器(6)检测到加速度值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7)检测到加速度值进行平均,得到加速度均值;若加速度值达到设定的报警启动值时,则MCU模块(3)控制报警模块(7)产生报警信号,同时通过通信模块(4)将加速度均值、报警信号以及位置信息发送至监控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输电线路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2)包括底壳(8),所述底壳(8)的顶部设有弧形槽(9),且所述底壳(8)的顶部一侧铰接有夹板(10),且所述夹板(10)上设有与弧形槽(9)相配合的夹持槽(11),且弧形槽(9)和夹持槽(11)的内壁上均设有橡胶绝缘层(12),且所述底壳(8)的顶部设有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龙李瀚明邓志敏龚华春曹甜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