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及其在混凝土柱加固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681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及其在混凝土柱加固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加固
,具体涉及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及其在混凝土柱加固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以下简称RPC)是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之后,出现的一种力学性能、耐久性能都非常优越的新型建筑材料、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有效地减轻结构物的自重;2、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切强度;3、大幅度提高结构物的耐久性;3、可以减少箍筋和受力筋的用量;4、提高结构物的耐高温性和耐火性。
[0003]纤维混凝土是纤维和水泥基料组成的复合材料的统称。传统的混凝土有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和水混合而成,其抗拉压强度高,但是抗拉强度低、极限延伸率小、性脆,而向传统混凝土中加入纤维则可克服上述缺点。纤维混凝土不仅抗压强度高,同时还具有抗拉强度大、延伸率大,抗弯、抗冲击强度以及韧性得到很大提高。根据加入的纤维不同,纤维混凝土又可分为有机纤维混凝土和无机纤维混凝土,具体包括石棉水泥、钢纤维混凝土、玻璃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碳纤维混凝土、植物纤维混凝土和高弹性模量纤维混凝土。
[0004]活性粉末混凝土中加入植物纤维得到的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则兼具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高、抗裂性能好、耐高温、耐火性好、延伸率大的优点。虽然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具有上述优势,但是当将其应用于下水道系统、海洋工程、地下工程和其他潮湿环境中时,其结构表面很容易遭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附着和定植,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0005]混凝土柱是各类工程中最常用的工程构件,而承重的混凝土柱在建筑结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因设计或施工、使用不当造成混凝土构件承载力不足时,应及时对混凝土柱进行加固。然而,现有的加固方法应用于混凝土柱的加固时,加固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00

120份、粉煤灰20

40份、改性植物纤维10

20份、钢纤维5

10份、减水剂0.5

1份,中性水10

20份,所述改性植物纤维上负载有纳米二氧化钛。
[0007]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10

115份、粉煤灰25

35份、改性植物纤维15

20份、钢纤维5

10份、减水剂0.5

1份,中性水15

20份,所述改性植物纤维上负载有纳米二氧化钛。
[0008]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10份、粉煤灰30份、改性植物纤维15份、钢纤维5份、减水剂0.5份,中性水20份,所述改性植物纤维上负载有纳米二氧化钛。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减水剂选用木质素磺酸盐或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改性植物纤维采用棉麻纤维、竹纤维或木纤维。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改性植物纤维由植物纤维浸泡于二氧化钛浆液中挂浆后烘干得到。
[0012]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在混凝土柱加固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混凝土柱表面处理:将混凝土柱表面的防腐层除净直至混凝土结构层露出,对混凝土结构层进行凿毛,对混凝土柱结构层上的孔洞进行补平;
[0014]S2、混凝土柱表面加固:对混凝土柱进行定位放线,将混凝土柱划分成若干加固区段,每个加固区段外闭合式覆盖一层铁丝网,铁丝网的围合搭接宽度为20cm,相邻的加固区段之间的铁丝网的搭接宽度为20cm,将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涂抹于铁丝网外层直至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将铁丝网的每个网格填充密实,继续涂抹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直至其完全覆盖铁丝网,待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初凝时进行拉毛,然后涂抹第二层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直至涂抹的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达到设计厚度;
[0015]S3、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加固层养护:对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层进行蒸汽养护直至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层达到终凝。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可有效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拉能力,而改性植物纤维既可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拉能力,又可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延伸能力,钢纤维搅拌时易结团且和易性差,施工易锈蚀,但抗拉强度高,改性植物纤维单丝直径小、存在增稠小于且抗拉强度低,但具有很大表面积并对微裂缝约束效果显著,而钢纤维和改性植物纤维的搭配使用可弥补两者的缺陷,既可提高构件的抗拉能力和延伸能力,又保证了构件的和易性以及流动性;2、改性植物纤维中的二氧化钛具有抗菌的能力,微生物与二氧化钛直接接触或者光催化产生活性氧而损坏微生物细胞膜,达到抗菌的功能;3、改性植物纤维上挂载的二氧化钛可以高效分解甲醛、苯等有毒有害物质,作为建筑构件能够保持自清洁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00

120份、粉煤灰20

40份、改性植物纤维10

20份、钢纤维5

10份、减水剂0.5

1份,中性水10

20份,所述改性植物纤维上负载有纳米二氧化钛。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减水剂选用木质素磺酸盐或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改性植物纤维采用棉麻纤维。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改性植物纤维由植物纤维浸泡于二氧化钛浆液中挂浆后烘干得到。
[0023]实施例2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10

115份、粉煤灰25

35份、改性植物纤维15

20份、钢纤维5

10份、减水剂0.5

1份,中性水15

20份,所述改性植物纤维上负载有纳米二氧化钛。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减水剂选用木质素磺酸盐或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改性植物纤维采用竹纤维。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改性植物纤维由植物纤维浸泡于二氧化钛浆液中挂浆后烘干得到。
[0028]实施例3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00

120份、粉煤灰20

40份、改性植物纤维10

20份、钢纤维5

10份、减水剂0.5

1份,中性水10

20份,所述改性植物纤维上负载有纳米二氧化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10

115份、粉煤灰25

35份、改性植物纤维15

20份、钢纤维5

10份、减水剂0.5

1份,中性水15

20份,所述改性植物纤维上负载有纳米二氧化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粉末纤维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10份、粉煤灰30份、改性植物纤维15份、钢纤维5份、减水剂0.5份,中性水20份,所述改性植物纤维上负载有纳米二氧化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树伟张超胡森璨谈燕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超程建筑结构加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