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破碎围岩控制的钻锚注卸一体化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5644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破碎围岩控制的钻锚注卸一体化施工方法,包括按照设计要求选定钻孔孔位和钻进角度,并进行标记;先安装钻头,再由钻机带动钻杆和钻头钻进;钻进到预定深度时,先安装好止浆塞和让压装置,再继续钻进到预定深度;将环形膨胀锚固剂刺破,使锚固剂充满锚固剂封堵件间的钻孔空隙,然后卸下钻机,接着采用螺母紧固至锚杆至预紧力;待锚杆初锚固后,快速往锚杆内注浆;最后拆除注浆设备,并及时清洗及整理注浆管路与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也实现了深部高应力大断面破碎围岩的锚注加固与卸压吸能的一体化控制,保证了巷道/硐室围岩的稳定。硐室围岩的稳定。硐室围岩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破碎围岩控制的钻锚注卸一体化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破碎围岩控制的钻锚注卸一体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锚杆在岩土工程中应用广泛,其能主动加固岩土体,能使岩土体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稳定性,有效控制岩土体形变,最大限度地保护围岩完整性,防止岩土体整体坍塌破坏。同时,锚杆对原岩土体破坏少、扰动小,而且易施工、经济、安全环保等重要特点。
[0003]高应力深部大断面围岩稳定性控制是国内外采矿及岩石力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焦点。随着地下工程建设不断的向深部延伸,高应力深部大断面围岩维护问题日益突出。高应力深部围岩处于大埋深、高地应力、复杂地质构造等环境中,并伴有裂隙水、岩体强度差等,这种岩体处于高地应力作用下,产生碎胀蠕变行为,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呈现出高度的非线性。当岩体开挖后,周边岩体的构造在高应力作用下会变得更加复杂和突出,可能会导致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路径进一步向不利形式发展。
[0004]深部高应力大断面破碎围岩由于岩石破碎松散,采用普通的注浆锚杆成孔后易发生塌孔;锚杆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破碎围岩控制的钻锚注卸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钻锚注卸一体化锚杆,所述一体化锚杆包括杆体(2)、钻头装置(3)、锚固装置(4)、让压装置(5)、止浆塞(6)、螺母(8)、托盘(9)和排气管(10);所述杆体内设置有中空腔(2.1),所述杆体包括至少两节单元杆体,相邻的两节所述单元杆体之间通过连接套筒(7)相连;所述钻头装置安装在所述杆体的前端,所述钻头装置包括钻头(3.1)、钻杆(3.2)和连接装置(3.3),所述钻杆活动安装于所述中空腔内,所述连接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杆体的前端,所述钻头通过辊轴安装于所述连接装置,所述钻杆通过所述辊轴驱动所述钻头转动;所述锚固装置设置在所述杆体上且于所述钻头装置的后方位置,所述锚固装置包括环形膨胀锚固剂(4.1)、支架(4.3)、滑盖(4.5)和滑盖控制器(4.6),所述环形膨胀锚固剂套设在所述杆体上,所述环形膨胀锚固剂两端的杆体上各设置有锚固剂封堵件(4.2),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内,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刺破所述环形膨胀锚固剂的多个弹簧装置(4.4),所述滑盖与多个所述弹簧装置对应设置,所述滑盖控制器通过连接线(4.7)与所述滑盖相连;所述让压装置设置在所述杆体靠后端的位置,所述让压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杆体上的让压套筒(5.1),所述让压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摩阻片(5.2),所述让压套筒的前端内部设置有密封圈(5.3),所述让压套筒的前端用于设置在围岩(1)的钻孔内,所述让压套筒的后端用于裸露在所述围岩外;所述止浆塞设置在靠近所述密封圈的杆体上,所述托盘和所述螺母依次安装在所述让压套筒裸露于所述围岩外的部分上;所述排气管安装在所述杆体的外表面上,且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口位于所述围岩外;所述让压装置与所述锚固装置之间的杆体(2)上还开设有与所述中空腔连通的多个注浆孔(2.2);所述施工方法具体包括:S1、按照设计要求选定钻孔孔位和钻进角度,并做好标记,钻孔间距按照设计要求或现场监理要求,同时需要准备好注浆材料;S2、先将适用的钻头(3.1)与杆体(2)前端的连接装置(3.3)连接,然后将钻头对准选定的钻孔位置,随后由钻机带动钻杆(3.2)和所述钻头(3.1)开始钻进;S3、当锚杆将要钻进到预定深度时,首先将预先安装好止浆塞(6)和让压装置(5)的单元杆体用连接套筒(7)连接到正在钻进的杆体上,然后继续钻进,直至钻进到预定深度停止;S4、锚杆钻进至预定深度后,先通过操控滑盖控制器(4.6),使得滑盖(4.5)中的滑板(4.5b)在滑槽内,进而打开槽孔(4.5c);接着弹簧装置(4.4)中的尖锥体(4.4b)将环形膨胀锚固剂(4.1)刺破,然后由钻机带动锚杆旋转,使环形膨胀锚固剂(4.1)充满锚固剂封堵件(4.2)间的钻孔空隙;然后卸下钻机,待环形膨胀锚固剂(4.1)达到预定强度后,再将托盘(9)和螺母(8)依次安装在让压套筒(5.1)靠近钻孔孔口的端部,紧固所述螺母(8)至锚杆的设计预紧力;S5、待锚杆初锚固后,首先在锚杆尾端接通高压空气,将锚杆的中空腔(2.1)和注浆孔(2.2)处的杂物吹净,然后检查注浆设备是否齐全和正常,设备一切正常后,通过快速注浆接头将锚杆尾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越张峰彬刘兆强王卫军余伟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