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雨水管断管排至下凹式绿地的专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5485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雨水管断管排至下凹式绿地的专用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雨水管、依次连接在雨水管下端的排水竖管和排水盲管;其中,排水盲管横向设置且管壁上纵向贯穿连接有清扫管,排水盲管的外壁上设有过滤土工布,排水竖管与雨水管通过橡胶圈固定连接,排水盲管的末端向上延伸有“S”形排水管,“S”形排水管的末端设有防虫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排水竖管与雨水管纵向连接能避免常规雨水断管方式不美观、雨水散排至室外硬化地面而形成水迹、滋生青苔等问题;排水盲管中的积水可经过孔洞下渗入土壤中;可通过清扫管实现清掏,避免出现堵塞、雨水不外排的情况;防虫网可有效避免蛇鼠蚊虫进入管道中,能够广泛应用在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技术领域。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雨水管断管排至下凹式绿地的专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工程
,具体是指一种建筑雨水管断管排至下凹式绿地的专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与小区的海绵要素措施有很多,其中雨水立管断接作为小区海绵建设的重要实施措施和被监督对象。现在的雨水立管断接的做法是将建筑外立面雨水立管在首层靠近地面处,直接断管散排。但普遍的场景下,首层室外地面一般为硬化地面,散排的雨水需经过硬化地面流淌至如下凹式绿地等海绵设施中,该方式存在不美观、雨水散排至室外硬化里面容易形成水迹、滋生青苔等问题。因此,一种性能优良而美观的雨水管断管排放装置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雨水管断管排至下凹式绿地的专用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雨水管断管排至下凹式绿地的专用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雨水管、依次连接在雨水管下端的排水竖管和排水盲管;其中,所述排水盲管横向设置且管壁上纵向贯穿连接有清扫管,所述排水盲管的外壁上设有过滤土工布,所述排水竖管与雨水管通过橡胶圈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盲管的末端向上延伸有“S”形排水管,所述“S”形排水管的末端设有防虫网。
[0005]作为改进,所述雨水管、排水竖管、排水盲管、“S”形排水管、清扫管和过滤土工布的截面形状均为环形。
[0006]作为改进,所述过滤土工布的内径等于排水盲管的外径。
[0007]作为改进,所述排水盲管的管壁上贯穿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0008]作为改进,所述排水竖管的下端、排水盲管、清扫管和“S”形排水管均埋设在土壤中。
[0009]作为改进,所述清扫管设于硬化地面的一侧,所述清扫管的顶端高于绿地面。
[0010]作为改进,所述“S”形排水管的顶端与下凹绿地的侧面平行,所述“S”形排水管的顶端高度低于清扫管的顶端高度。
[0011]作为改进,所述防虫网为圆形网状结构。
[0012]作为改进,所述清扫管的顶端设有井盖,所述井盖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0014]排水竖管与雨水管纵向连接能有效避免常规雨水断管方式不美观、雨水散排至室外硬化地面而形成水迹、滋生青苔等问题;
[0015]排水盲管中的积水可经过孔洞下渗入土壤中;
[0016]可通过清扫管实现清掏,避免出现堵塞、雨水不外排的情况;
[0017]防虫网可有效避免蛇鼠蚊虫进入管道中。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种建筑雨水管断管排至下凹式绿地的专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防虫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1]如图所示:1、雨水管,2、排水竖管,3、排水盲管,4、清扫管,5、过滤土工布,6、“S”形排水管, 7、防虫网,8、通孔,9、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一种建筑雨水管断管排至下凹式绿地的专用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结合附图1

3,一种建筑雨水管断管排至下凹式绿地的专用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雨水管1、依次连接在雨水管1下端的排水竖管2和排水盲管3,避免了常规雨水断管方式不美观的问题;其中,排水盲管3 横向设置且管壁上纵向贯穿连接有清扫管4,用于及时清掏堵塞物;排水盲管3的外壁上设有过滤土工布 5,防止出现因杂物堵塞而无法向土壤排水的问题,排水竖管2与雨水管1通过橡胶圈固定连接,排水盲管3的末端向上延伸有“S”形排水管6,“S”形排水管6的末端设有防虫网7,有效防止蛇鼠蚊虫进入管道。
[0024]雨水管1、排水竖管2、排水盲管3、“S”形排水管6、清扫管4和过滤土工布5的截面形状均为环形,雨水管1、排水竖管2、排水盲管3、“S”形排水管6、清扫管4均为PVC材质。
[0025]过滤土工布5的内径等于排水盲管3的外径,过滤土工布5能很好地防护排水盲管3,同时具有很好的平面排水能力。
[0026]排水盲管3的管壁上贯穿设有若干通孔8,通孔8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排水盲管3在绿地下的埋设深度为0.3米,排水盲管3在车行道下的埋设深度为0.7米。
[0027]排水竖管2的下端、排水盲管3、清扫管4和“S”形排水管6均埋设在土壤中,起到美观的作用。
[0028]清扫管4设于硬化地面的一侧,清扫管4的顶端高于绿地面,便于清扫排水盲管3内的阻塞物。
[0029]“S”形排水管6的顶端与下凹绿地的侧面平行,“S”形排水管6的顶端高度低于清扫管4的顶端高度,能有效防止管内的雨水先从清扫管4流出。
[0030]防虫网7为圆形网状结构,同时起到排水和阻挡蛇鼠蚊虫的功能。
[0031]清扫管4的顶端设有井盖9,井盖9的截面形状为圆形,防止出现因杂物掉落管内而产生堵塞现象。
[0032]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排水盲管3横向设置且管壁上纵向贯穿连接有清扫管4,排水盲管3的外壁上设有过滤土工布5,排水竖管2与雨水管1通过橡胶圈固定连接,排水盲管3的末端向上延伸有“S”形排水管6,“S”形排水管6的末端设有防虫网7;在使用时,雨水从雨水管1内流入排水盲管3,其中一部分的雨水由通孔8流向土壤,其余部分通过“S”形排
水管6排向下凹式绿地,当管内出现堵塞的情况时,打开井盖9,通过清扫管4对排水盲管3进行清掏。
[0033]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雨水管断管排至下凹式绿地的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设置的雨水管、依次连接在雨水管下端的排水竖管和排水盲管;其中,所述排水盲管横向设置且管壁上纵向贯穿连接有清扫管,所述排水盲管的外壁上设有过滤土工布,所述排水竖管与雨水管通过橡胶圈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盲管的末端向上延伸有“S”形排水管,所述“S”形排水管的末端设有防虫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管断管排至下凹式绿地的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排水竖管、排水盲管、“S”形排水管、清扫管和过滤土工布的截面形状均为环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管断管排至下凹式绿地的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土工布的内径等于排水盲管的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管断管排至下凹式绿地的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管的管壁上贯穿设有若干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裕丰魏煜玲霍东权陈枫明任思延陈钊仪李力
申请(专利权)人:大圆广州设计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