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轴向变张力轧制的张力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5471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板带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轴向变张力轧制的张力辊系统。该系统包括张力辊芯轴,张力辊芯轴外侧设有可膨胀囊,可膨胀囊沿张力辊芯轴的轴向分段设置,张力辊芯轴两端分别端设有回转接头,张力辊芯轴内部设有多条孔道,孔道一端与分段的可膨胀囊内部联通,一端与回转接头相连通,回转接头上连接有控制阀组,控制阀组连接有压力源。本发明专利技术压力源通过控制阀组、回转接头向张力辊芯外侧的分段可膨胀囊提供压力介质,实现分段的可膨胀囊内不同的压力控制,从而实现沿张力辊轴向施加不同支撑力,实现轧制过程板带宽度方向变张力轧制,提高张力对板形的控制能力和灵活度,有利于提高板带材质量。有利于提高板带材质量。有利于提高板带材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轴向变张力轧制的张力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板带轧制
,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轴向变张力轧制的张力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张力是影响轧制力分布的重要工艺参数,是带钢平直度控制的重要变量,张力反馈是保证轧制过程板形良好的重要机制。当带钢宽度方向某一位置纵向延展较大,对应纵向张应力会减小,进而会造成对应位置单位宽度轧制压力增大,因而轧辊弹性压扁增大,反过来又抑制了该位置带钢纵向延展,最终张力横向分布差异一定程度地协调了板带纵向变形,避免了板形向屈曲失稳的恶化。对传统冷轧而言,轧机结构一定,常规板形控制手段的调控域一定,轧制张力辊位于轧机出入口两侧,张力是板形控制最直接、最有效的控制手段之一,发挥张力对板形的调控能力是深入挖掘轧制板形控制效能的重要方向。
[0003]不同类型的轧机板形控制手段对板带横向平直度的控制能力不同,控制功效不同,但大多是通过调整不同轧辊的弯辊力、中间辊窜辊横移、倾辊、分段冷却、大张力轧制等进行板形控制,然而弯辊力、窜辊横移对板形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边部,倾辊主要控制板形楔形,分段冷却主要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轴向变张力轧制的张力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张力辊芯轴(2),所述张力辊芯轴(2)外侧设有可膨胀囊(1),所述可膨胀囊(1)沿所述张力辊芯轴(2)的轴向分段设置,所述张力辊芯轴(2)两端分别端设有回转接头(3),所述回转接头(3)上设有多个连接孔, 所述张力辊芯轴(2)内部设有多条孔道,所述孔道一端与所述分段的可膨胀囊(1)内部联通,一端与所述回转接头(3)的连接孔相连通,所述回转接头(3)上连接有控制阀组,所述控制阀组连接有压力源,所述压力源通过所述控制阀组、回转接头(3)向张力辊芯(2)外侧的分段可膨胀囊(1)提供压力介质,实现分段的可膨胀囊(1)内不同的压力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实现轴向变张力轧制的张力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囊(1)每一个分段的内部均连通有两条孔道,一条孔道为压力介质的输入孔道(9),一条孔道为压力介质的输出孔道(8),所述压力介质的输入孔道(9)与所述张力辊芯轴(2)左侧的回转接头(3)相连通,所述压力介质的输出孔道(8)与所述张力辊芯轴(2)右侧的回转接头(3)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实现轴向变张力轧制的张力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源为液压油源(6)或气压源(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实现轴向变张力轧制的张力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为减压阀组(4)和背压阀组(5),所述减压阀组(4)与所述张力辊芯轴(2)左侧的回转接头(3)相连通,所述减压阀组(4)包括P1减压阀、P2减压阀、P3减压阀

P
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宝彭永恒黄阳阳李鹏王涛付晓斌李江江马宝王潇洒吴阳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