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灵活移动的自主供能式水下流速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5451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灵活移动的自主供能式水下流速监测装置。它包括主体舱模块、旋转翼模块和处理舱模块。主体舱模块上设置有用以推动装置移动的进水口、动力出水口和微型水泵、以及用于产生摩擦电信号的摩擦生电材料膜层。旋转翼模块设置有促进旋转摩擦的翅片和环状齿。处理舱模块包括动力层、储能层、信号层。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摩擦生电效应制造的膜壳材料快速采集水体流动产生的电信号,实现水下流速的监测;将监测流场的动能转化为维持自身运行所需的电能,实现自主供能;利用中央芯片控制动力出水口的排水时产生的反推作用,实现大范围自由移动监测的效果。该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水下监测设备监测范围和能源持续供给问题。监测设备监测范围和能源持续供给问题。监测设备监测范围和能源持续供给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灵活移动的自主供能式水下流速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可灵活移动的自主供能式水下流速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开展水下监测对于实际生产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如跨海大桥的桥墩周围流域需要进行24小时全天候连续监测以确保桥墩的工程安全。然而,现有的水下监测装置和技术基本只能实现单点监测,监测范围小。当需要在目标流域中进行大范围监测时,往往需要在目标水域内布置数量足够多的监测仪器,但这也给监测结束后回收仪器带来巨大挑战。
[0003]此外,水下监测设备经常需要进行长期潜伏监测,而传统的水下监测设备基本使用电池供电,受体型和重量限制,只能携带小容量电池,因此其续航周期较短,当电池电量耗尽时,必须尽快回收该装置或为其更换电池,这给连续监测带来了巨大麻烦。因此,监测范围与能源是限制水下监测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该问题成为水下监测
内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0004]摩擦生电效应是基于两种材料的接触摩擦,产生静电感应并对外输出电流的物理现象,其可将低频的摩擦运动转化为高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灵活移动的自主供能式水下流速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舱模块、旋转翼模块和处理舱模块;主体舱模块包括抗压外壳(101)、用以推动装置移动的动力出水口(103、104、105、106)、进水口(107)、摩擦生电材料膜层(108)、微型水泵(201)、导电带(203)、排水分支口(204);所述进水口(107)设置于抗压外壳(101)前端,微型水泵(201)通过内部管路与进水口(107)和排水分支口(204)连接,动力出水口(103、104、105、106)与排水分支口(204)直接连接;旋转翼模块包括促进旋转的翅片(102)、不锈钢外壳(109)、环状齿(110);所述翅片(102)带动不锈钢外壳(109)旋转,进而带动环状齿(110)旋转;所述摩擦生电材料膜层(108)与所述环状齿(110)直接接触,当环状齿(110)旋转时,摩擦生电材料膜层(108)产生摩擦,进而产生电信号;处理舱模块(202)包括动力层、储能层、信号层;动力层中包含动力控制芯片(301),储能层中包含储能电池组(304),信号层中包含电信号分析芯片(305);所述电信号分析芯片(305)通过所述导电带(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颖典刘玲张嘉鑫谢晓云袁野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