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易磨损设备平板厚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538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4
一种矿用易磨损设备平板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厚度检测传感器、边缘端数据采集盒,厚度检测传感器预埋在平板上开设的预埋孔内,厚度检测传感器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外壳的内部设有检测棒,检测棒包括中心棒、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中心棒垂直设置在外壳的中心位置,中心棒的下端通过导线与边缘端数据采集盒电性连接,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沿中心棒依次呈同心圆式分布,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的高度以中心棒的高度为基准,呈依次递减设置,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的下端通过导线与边缘端数据采集盒电性连接,外壳内填充有环氧树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有效,制造成本低,功耗低。功耗低。功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用易磨损设备平板厚度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厚度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矿用易磨损设备平板厚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矿用易磨损设备平板厚度检测多采用超声波检测装置。采用超声波检测装置检测平板厚度,多是在平板底部开孔后将超声探头内嵌于此,探测面与孔底面之间通过填充耦合剂充分接触,通过超声探头发出超声波在平板的传播时间来确定被测平板的厚度。超声波检测厚度装置的超声探头需要在矿用易磨损设备平板开孔后内嵌于此,而超声探头自身的厚度在12mm左右,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平板厚度的检测范围,也就是说被检测平板可能还未达到报废标准时检测就会失效。另外,超声探头安装孔存在开口朝下的情况,超声探头探测面与安装孔接触面之间的耦合剂容易流失,影响测量精度,而且,超声波检测厚度装置成本高、功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矿用易磨损设备平板厚度检测装置。
[0004]一种矿用易磨损设备平板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厚度检测传感器、边缘端数据采集盒,所述厚度检测传感器安装在需要检测的平板上开设的预埋孔内,厚度检测传感器顶部端面与平板上表面共面,所述厚度检测传感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检测棒,所述检测棒包括中心棒、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所述中心棒垂直设置在外壳的中心位置,并且中心棒的上端与外壳顶部端面共面,中心棒的下端通过导线与边缘端数据采集盒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沿中心棒依次呈同心圆式分布,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的高度以中心棒的高度为基准,呈依次递减设置,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的下端通过导线与边缘端数据采集盒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内填充有环氧树脂。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之间等距设置。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棒组包括至少两个棒体A,每个棒体A以中心棒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依次等距呈圆环形分布,且每个棒体A的高度以中心棒的高度为基准,呈依次递减设置,每个棒体A的下端均通过导线与边缘端数据采集盒电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环形棒组包括至少两个棒体B,每个棒体B以中心棒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依次等距呈圆环形分布,且每个棒体B的高度以第一环形棒组中高度最低的棒体A为基准,呈依次递减设置,每个棒体B的下端均通过导线与边缘端数据采集盒电性连接。
[0008]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矿用易磨损设备平板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厚度检测传感器、边缘端数据采集盒,厚度检测传感器安装在需要检测的平板上开设的预埋孔内,厚度检测传感器顶部端面与平板上表面共面,厚度检测传感器包括外壳,外壳的
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检测棒,检测棒包括中心棒、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中心棒垂直设置在外壳的中心位置,并且中心棒的上端与外壳顶部端面共面,中心棒的下端通过导线与边缘端数据采集盒电性连接,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沿中心棒依次呈同心圆式分布,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的高度以中心棒的高度为基准,呈依次递减设置,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的下端通过导线与边缘端数据采集盒电性连接,外壳内填充有环氧树脂;通过将厚度检测传感器预埋在平板内,使平板与厚度检测传感器同时磨损,利用中心棒与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之间的高度差,在平板磨损到一定厚度后,使中心棒与第一环形棒组或第二环形棒组形成连通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给边缘端数据采集盒进行数据处理,以实现对平板厚度磨损的检测,从而可以简单有效的测量平板的磨损量,在使用的过程中,厚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可以根据实际平板厚度进行调整,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有效,且制造成本低,功耗低。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厚度检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平板1、预埋孔110、厚度检测传感器2、外壳210、中心棒220、环氧树脂230、导线240、第一环形棒组250、第二环形棒组260、棒体A 270、棒体B 280、边缘端数据采集盒3。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下”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请参看图1至图4,以检测刮板输送机中板的磨损量为例:
[0018]一种矿用易磨损设备平板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厚度检测传感器2、边缘端数据采集盒3,厚度检测传感器2安装在需要检测的平板1上开设的预埋孔110内,厚度检测传感器2顶部端面与平板1上表面共面,厚度检测传感器2包括外壳210,外壳210的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外壳210的内部设置有检测棒,检测棒包括中心棒220、第一环形棒组250、第二环形棒组260,中心棒220垂直设置在外壳210的中心位置,并且中心棒220的上端与外壳210顶部端面
共面,中心棒220的下端通过导线240与边缘端数据采集盒3电性连接,第一环形棒组250、第二环形棒组260沿中心棒220依次呈同心圆式分布,第一环形棒组250、第二环形棒组260的高度以中心棒220的高度为基准,呈依次递减设置,第一环形棒组250、第二环形棒组260的下端通过导线240与边缘端数据采集盒3电性连接,外壳210内填充有环氧树脂230,实现胶封。通过将厚度检测传感器2预埋在平板1内,使平板1与厚度检测传感器2同时磨损,利用中心棒220与第一环形棒组250、第二环形棒组260之间的高度差,在平板1磨损到第一环形棒组250或第二环形棒组260的厚度时,在刮板输送机的刮板沿中板滑动,并经过厚度检测传感器2时,使中心棒220与第一环形棒组250或第二环形棒组260形成连通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给边缘端数据采集盒3进行数据处理,以实现对平板1厚度磨损的检测,从而可以简单有效的测量平板1的磨损量,在使用的过程中,厚度检测传感器2的检测范围可以根据实际平板1厚度进行调整,例如,平板1的厚度越大,环形棒组的设置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易磨损设备平板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厚度检测传感器、边缘端数据采集盒,所述厚度检测传感器安装在需要检测的平板上开设的预埋孔内,厚度检测传感器顶部端面与平板上表面共面,所述厚度检测传感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检测棒,所述检测棒包括中心棒、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所述中心棒垂直设置在外壳的中心位置,并且中心棒的上端与外壳顶部端面共面,中心棒的下端通过导线与边缘端数据采集盒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沿中心棒依次呈同心圆式分布,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的高度以中心棒的高度为基准,呈依次递减设置,第一环形棒组、第二环形棒组的下端通过导线与边缘端数据采集盒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内填充有环氧树脂。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景浦吴爱民王盼王金平马柯峰陈云刘庆华苏醒李旺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