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30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摄像机,包括主体组件、补光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其中:所述主体组件包括镜头模组和透光罩体,所述透光罩体具有容纳内腔,所述镜头模组设于所述容纳内腔中,用于透过所述透光罩体进行拍摄,所述补光组件设于所述主体组件,且位于所述透光罩体之外;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主体组件,所述镜头模组和所述补光组件均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镜头模组和所述补光组件运动,以使所述补光组件的补光范围始终覆盖所述镜头模组的视场范围。上述方案可以解决由于镜头模组的运动而导致视场范围发生变化时,补光组件的补光范围不能覆盖视场范围的问题。围的问题。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机。

技术介绍

[0002]摄像机在生活中已经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设备,比如用摄像机监控十字路口的交通情况、监控具有高危爆炸现场等。摄像机在对视场范围的暗处拍摄时,通常需要补光组件对视场内的暗处进行补光。
[0003]摄像机的镜头模组通常设置于透光罩体的容纳内腔中,镜头模组透过透光罩体进行拍摄。在相关技术中,摄像机被安装后,根据摄像机的视场范围,需要将补光组件设置在一定的角度,以使补光组件可以对常用视角下的视场范围进行补光。在一些应用环境中,摄像机需要对其他角度进行拍摄以满足实际需要,因此,镜头模组需要转动至其他角度。镜头模组在转动拍摄的过程中,镜头模组的至少部分视场范围将会位于补光组件的补光范围之外,从而存在补光组件的补光范围不能覆盖视场范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摄像机,以解决由于镜头模组的运动而导致视场范围发生变化时,补光组件的补光范围不能覆盖视场范围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申请公开一种摄像机,包括主体组件、补光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其中:
[0007]所述主体组件包括镜头模组和透光罩体,所述透光罩体具有容纳内腔,所述镜头模组设于所述容纳内腔中,用于透过所述透光罩体进行拍摄,所述补光组件设于所述主体组件,且位于所述透光罩体之外;
[0008]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主体组件,所述镜头模组和所述补光组件均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镜头模组和所述补光组件运动,以使所述补光组件的补光范围始终覆盖所述镜头模组的视场范围;
[0009]所述透光罩体具有透光部和安装部,所述透光部呈弧形结构,所述安装部呈平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和所述平面结构围成一端开口的所述容纳内腔,所述镜头模组与所述透光部相对设置,所述补光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0011]本申请通过将主体组件设置为包括镜头模组和透光罩体,透光罩体具有容纳内腔,使得镜头模组可以设于容纳内腔中;通过设置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设于主体组件,使得镜头模组和补光组件均可以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进而使得第一驱动机构可以驱动镜头模组和补光组件运动,从而使得镜头模组可以运动到其它位置或角度进行拍摄,以扩大摄像机的可拍摄范围,第一驱动机构可以驱动补光组件运动,以改变补光组件的补光位置,以使补光组件的补光范围始终覆盖镜头模组的视场范围,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镜头模组的运动而导致视场范围发生变化时,补光组件的补光范围不能覆盖视场范围的问
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摄像机的拍摄性能。
[0012]进一步的,所述补光组件为两个,所述透光罩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安装部,所述透光部位于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两个所述补光组件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部上。
[0013]可选的,所述补光组件包括补光腔体和发光组件,所述补光腔体具有补光内腔,所述补光腔体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补光内腔中,所述发光组件的光线可透过所述补光腔体进行补光。
[0014]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内腔和所述补光内腔的穿孔,所述穿孔安装有连接管,自所述容纳内腔穿入所述补光内腔的连接线可穿过所述连接管、且与所述发光组件电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补光腔体包括补光罩、连接件、第二缓冲垫和锁紧件,所述补光罩具有所述补光内腔,所述补光罩具有开口端,所述开口端具有沿背离所述补光内腔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连接件开设有贯穿的限位穿孔,所述限位穿孔内具有限位台阶;
[0016]所述补光罩可穿过所述限位穿孔并伸出所述限位穿孔之外,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台阶限位接触,所述锁紧件与所述连接件螺纹配合以使所述限位凸起被夹持在所述限位台阶和所述锁紧件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垫安装在所述锁紧件和所述限位凸起之间,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透光罩盖板。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透光罩体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透光罩体和所述镜头模组一起运动,且所述镜头模组与所述透光罩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001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组件还包括外罩和支架组件,所述外罩与所述透光罩体连接以围成摄像机内腔,所述支架组件位于所述摄像机内腔中,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外罩连接,所述镜头模组设于所述支架组件,所述容纳内腔形成所述摄像机内腔的至少部分;
[0019]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支架组件运动,以使所述支架组件带动所述镜头模组、所述外罩和所述透光罩体一起运动。
[0020]可选的,所述透光罩体具有透光部和安装部,所述镜头模组与所述透光部相对设置,所述补光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且可随所述透光罩体一起运动。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镜头模组和所述补光组件的运动为绕第一轴线的转动,所述摄像机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镜头模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镜头模组绕第二轴线转动,其中,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或异面。
[0022]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摄像机,包括:
[0023]接头组件,用于与吊装支架连接;
[0024]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外罩、透光罩体和设置在所述外罩和所述透光罩体构成的摄像机内腔内的镜头模组,所述透光罩体包括与所述外罩连接的安装连接部和用于在所述镜头模组俯仰运动时能够透光的透光部,其中,所述安装连接部为圆柱结构,所述透光部的两侧面与所述镜头模组的光轴平行,且所述透光部的中间面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限定为所述镜头模组在任一俯仰位置采集的图像不发生畸变;
[0025]补光组件,所述补光组件包括补光腔体和发光组件,所述补光腔体是基于所述透光部的侧面水平延伸构成的,所述补光腔体与所述摄像机内腔仅经由水平贯通的线缆孔连通,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透光罩体在所述镜头模组俯仰运动时保持静止,所述补光组件设
于所述补光腔体内。
[0026]可选的,所述摄像机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镜头模组在由所述透光部两侧面和所述透光部中间面限定的空间内俯仰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连接部和所述外罩限定的空间内;在所述镜头模组偏航运动时,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透光罩体跟随所述镜头模组一起运动。
[0027]可选的,所述补光腔体包括补光罩,所述补光罩基于所述透光部的侧面水平延伸构成的,所述补光组件设于所述补光罩内,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射光线可经由所述补光罩的周向侧壁射出。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的第一种爆炸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的剖视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的第二种爆炸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100)、补光组件(200)和第一驱动机构(300),其中:所述主体组件(100)包括镜头模组(110)和透光罩体(120),所述透光罩体(120)具有容纳内腔,所述镜头模组(110)设于所述容纳内腔中,用于透过所述透光罩体(120)进行拍摄,所述补光组件(200)设于所述主体组件(100),且位于所述透光罩体(120)之外;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设于所述主体组件(100),所述镜头模组(110)和所述补光组件(200)均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用于驱动所述镜头模组(110)和所述补光组件(200)运动,以使所述补光组件(200)的补光范围始终覆盖所述镜头模组(110)的视场范围;所述透光罩体(120)具有透光部(121)和安装部(122),所述透光部(121)呈弧形结构,所述安装部(122)呈平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和所述平面结构围成一端开口的所述容纳内腔,所述镜头模组(110)与所述透光部(121)相对设置,所述补光组件(200)安装于所述安装部(1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组件(200)为两个,所述透光罩体(1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安装部(122),所述透光部(121)位于两个所述安装部(122)之间,两个所述补光组件(200)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部(12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组件(200)包括补光腔体(210)和发光组件(220),所述补光腔体(210)具有补光内腔,所述补光腔体(210)安装于所述安装部(122),所述发光组件(220)设于所述补光内腔中,所述发光组件(220)的光线可透过所述补光腔体(210)进行补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2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内腔和所述补光内腔的穿孔(122a),所述穿孔(122a)安装有连接管,自所述容纳内腔穿入所述补光内腔的连接线(700)可穿过所述连接管、且与所述发光组件(220)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体(120)为防爆罩体,所述主体组件(100)还包括透光罩盖板(140)和第一缓冲垫(130),所述透光罩盖板(140)安装在所述安装部(122)上,所述第一缓冲垫(130)安装于所述透光罩盖板(140)和所述安装部(122)之间,所述补光腔体(210)安装在所述透光罩盖板(140)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腔体(210)包括补光罩(211)、连接件(212)、第二缓冲垫(213)和锁紧件(214),所述补光罩(211)具有所述补光内腔,所述补光罩(211)具有开口端,所述开口端具有沿背离所述补光内腔延伸的限位凸起(211a),所述连接件(212)开设有贯穿的限位穿孔,所述限位穿孔内具有限位台阶;所述补光罩(211)可穿过所述限位穿孔并伸出所述限位穿孔之外,所述限位凸起(211a)与所述限位台阶限位接触,所述锁紧件(214)与所述连接件(212)螺纹配合以使所述限位凸起(211a)被夹持在所述限位台阶和所述锁紧件(214)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垫(213)安装在所述锁紧件(214)和所述限位凸起(211a)之间,所述连接件(212)安装于所述透光罩盖板(14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与所述透光罩体(120)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康关宏杰单江伟田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