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隧道工程中,为了增加隧道的安全性,一般采用早进洞晚出洞的设计理念,即在暗洞外增加明洞和洞门结构。明洞采取明挖法,直接进行开挖。在一些不良地质情况下,如火山灰地质的隧道的洞口的围岩较为破碎,增加了隧道基底沉降风险。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以解决在火山灰地质隧道的洞口围岩较为破碎的情况下,隧道基地沉降风险较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0006]在隧道暗洞开挖之前,于所述隧道暗洞的洞口处的相对两侧的围岩中打设一排锚固桩,所述锚固桩的下端埋设于所述洞口处的不良地质的下方的稳定地质中,一排所述锚固桩沿所述隧道暗洞的洞口的宽度方向设置;
[0007]于所述洞口处埋设呈矩阵式密布的多根加固桩以形成加固联合体,所述加固联合体沿所述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加固联合体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隧道的外径尺寸;
[0008]于所述洞口的洞顶处注浆形成洞顶加固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锚固桩为矩形桩。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桩为螺杆桩。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桩为旋喷桩。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在实施所述于所述洞口的洞顶处注浆形成洞顶加固层的步骤之前,于所述加固桩的下端打设呈矩阵式密布的多根支承桩以形成用于支撑所述隧道的底部的支撑联合体,所述支撑联合体与所述加固联合体同向设置,所述支承桩的下端伸至所述加固桩的下方。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桩为钢管桩。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根据地质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多种处理措施共同作用,使隧道成为一个整体,提高隧道洞口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具有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经济环保,实用性强,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的纵向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撑联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1]实施例一
[0022]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S1:在隧道暗洞开挖之前,于隧道暗洞的洞口处的相对两侧的围岩中打设一排锚固桩1,锚固桩1的下端埋设于洞口处的不良地质的下方的稳定地质中,一排锚固桩1沿隧道暗洞的洞口的宽度方向设置。
[0024]锚固桩1为矩形桩。
[0025]S2:于洞口处埋设呈矩阵式密布的多根加固桩2以形成加固联合体A,加固联合体A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加固联合体A的外径尺寸大于隧道的外径尺寸。
[0026]加固桩2为旋喷桩。
[0027]S3:于洞口的洞顶处注浆形成洞顶加固层3。
[0028]本实施例的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适用于隧道地质组成为细角砾土,充填黏性土及砂类土混火山质成分约20~40%,局部含砾石,一般粒径10~40mm,最大粒径130mm,含量约占10~20%,夹杂灰白色火山灰质成分,同时隧道洞口存在软弱滑塌面的工况。本专利技术的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通过在隧顶设置旋喷桩加固洞身和基底,在隧顶设置矩形锚固桩加固滑塌面,同时对于围岩较破碎地段做好洞顶注浆,利用几种处理方式有机组合有效处理隧道洞口不良地质。
[0029]实施例二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S01:在隧道暗洞开挖之前,于隧道暗洞的洞口处的相对两侧的围岩中打设一排锚固桩1,锚固桩1的下端埋设于洞口处的不良地质的下方的稳定地质中,一排锚固桩1沿隧道暗洞的洞口的宽度方向设置。
[0032]锚固桩1为矩形桩。
[0033]S02:于洞口处埋设呈矩阵式密布的多根加固桩2以形成加固联合体A,加固联合体A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加固联合体A的外径尺寸大于隧道的外径尺寸。
[0034]加固桩2为螺杆桩。
[0035]S03:于洞口的洞顶处注浆形成洞顶加固层3。
[0036]本实施例的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适用于隧道围岩岩性为含砾粉质黏土,硬塑,含砾石,砾石成分为玄武岩,呈棱角状,一般粒径2~60mm,最大100mm,约占40%,局部夹有玄武岩强风化薄层,整体结构松散,孔隙比大,软硬不均,且隧道口存在软弱滑塌面的工况。本专利技术的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通过采取螺杆桩+矩形锚固桩的处理方法进行加固。
[0037]实施例三
[0038]结合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S001:在隧道暗洞开挖之前,于隧道暗洞的洞口处的相对两侧的围岩中打设一排锚固桩1,锚固桩1的下端埋设于洞口处的不良地质的下方的稳定地质中,一排锚固桩1沿隧道暗洞的洞口的宽度方向设置。
[0040]锚固桩1为矩形桩。
[0041]S002:于洞口处埋设呈矩阵式密布的多根加固桩2以形成加固联合体A,加固联合体A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加固联合体A的外径尺寸大于隧道的外径尺寸。
[0042]加固桩2为旋喷桩。
[0043]S004:于加固桩2的下端打设呈矩阵式密布的多根支承桩4以形成用于支撑隧道的底部的支撑联合体B,支撑联合体B与加固联合体A同向设置,支承桩4的下端伸至加固桩2的下方。
[0044]支承桩4为钢管桩。
[0045]S004:于洞口的洞顶处注浆形成洞顶加固层3。
[0046]本实施例的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适用于隧道地质存在细角砾土,砾粉质黏土,玄武岩,强风化弱风化,呈角砾碎石状松散结构,局部夹有玄武岩强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隧道暗洞开挖之前,于所述隧道暗洞的洞口处的相对两侧的围岩中打设一排锚固桩,所述锚固桩的下端埋设于所述洞口处的不良地质的下方的稳定地质中,一排所述锚固桩沿所述隧道暗洞的洞口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洞口处埋设呈矩阵式密布的多根加固桩以形成加固联合体,所述加固联合体沿所述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加固联合体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隧道的外径尺寸;于所述洞口的洞顶处注浆形成洞顶加固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山灰地质下隧道洞口不良地质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桩为矩形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山灰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王垚,温井泉,吴志刚,陶益胜,马恒申,李想,刘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