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电缆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526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电缆,包括导体、设置在导体外周的内屏蔽层、设置在内屏蔽层外周的绝缘层、设置在绝缘层外周的外屏蔽层、设置在屏蔽层外周的缓冲带、设置在缓冲带外周的阻水带、设置在阻水带外周的金属护套、设置在金属护套外周的外护套,所述金属护套为平滑铝护套,所述阻水带和缓冲带之间设有多个光缆结构,所述光缆结构包括用于测温和传输信号的光纤单元和将所述光纤单元进行包覆的钢管,所述钢管单元的外周设有光缆护套,所述光缆护套的截面呈扁平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电缆及制备方法,大大减小光缆外径,避免感应电流影响,降低了电缆的工艺难度。低了电缆的工艺难度。低了电缆的工艺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电缆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电缆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工业发展越来越快,我国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用量也越来越多。目前,已经使用的电缆超过上万公里,并且我国地域辽阔,一旦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出现故障,其故障点难以得知,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如果电缆载流量过载,会使电缆温度升高,减少电缆寿命,增加安全隐患;如果载流量过小,又会浪费资源,无法有效利用电缆输送电力的能力。现在的载流量大多数均按照ICE 60287标准进行计算,由于该标准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且对于各种环境中的温度系数都只是一个估计值,温度也无法确定,这就导致了载流量的计算存在比较大的误差。近年来,个别供电局采用了把光纤绑在电缆外护套外面,在线监控外护套表面温度,并通过计算来测算电缆运行温度,以此为依据判断电缆是否有超负荷运行或局部温度过高。
[0003]但是目前国内主流的测温光缆,由于设计不合理,光缆的尺寸较大以及电缆自身尺寸的的要求,导致测温光缆与电缆需要单独敷设,在施工成本上和原材料成本上会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电缆,包括导体、设置在导体外周的内屏蔽层、设置在内屏蔽层外周的绝缘层、设置在绝缘层外周的外屏蔽层、设置在屏蔽层外周的缓冲带、设置在缓冲带外周的阻水带、设置在阻水带外周的金属护套、设置在金属护套外周的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护套为平滑铝护套,所述阻水带和缓冲带之间设有多个光缆结构,所述光缆结构包括用于测温和传输信号的光纤单元和将所述光纤单元进行包覆的钢管,所述钢管单元的外周设有光缆护套,所述光缆护套的截面呈扁平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护套内还设有位于钢管旁侧的加强单元,所述加强单元具有两个,两个加强单元对称分布于钢管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单元的材质为玻璃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单元的材质为金属铜。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复合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导体由五分割股块形成,在导体各层次间纵包一层半导电阻水带,其中最中心一根采用绕包方式;S2.在各股块间纵包绝缘的双面阻水带,股块成型后,在导体外面绕包一层半导电阻水绑扎带,起扎紧作用;S3.内屏蔽层、绝缘层和外屏蔽层采用三层共挤交联工序制成;S4.外屏蔽层的外表面绕包缓冲带;S5.在缓冲带外加入光缆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潜瑜赵远涛唐祺朱敏捷杨帆刘明月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