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絮防治组合物、杨柳絮防治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230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杨柳絮防治组合物、杨柳絮防治剂及其应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包括活性物质;所述活性物质由活性物质A和活性物质B组成;所述活性物质A为乙烯利;所述活性物质B为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或独脚金内酯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可以有效促进杨树或柳树的花序脱落,并且可避免单独使用高浓度乙烯利所带来的黄叶、落叶等负面效应。落叶等负面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杨柳絮防治组合物、杨柳絮防治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杨柳絮防治组合物、杨柳絮防治剂及其应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技术介绍

[0002]杨树和柳树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防风固沙、城市绿化、遮阴挡阳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由于具有易成活、需水少、方便管理、成荫快等优势,杨树在我国北方分布很广。但是,杨树和柳树的雌株在春夏交接时期,会散发大量的飞絮,容易使人皮肤过敏并产生呼吸道疾病,会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控制杨絮的污染,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
[0003]第一种方法:淘汰雌株,砍伐更新树种,采用雄株或换植国槐、白蜡等其他树种。或通过高位去冠,采用雄株嫁接的方式。这两种方法可以从源头上杜绝飞絮的发生,但会直接影响现有的绿化景观,且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0004]第二种方法:利用飞絮胶固、絮凝吸附的原理,将飞絮胶固剂或絮凝吸附剂喷洒于树体或着地的飞絮上,减少飞絮扩散。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13115794A公开了一种以可溶性植物胶或羧甲基纤维素钠悬浮液为主的抑絮剂。中国专利申请CN113201282A公开了一种腐植酸型杨花柳絮抑制剂涂层。但是这种方法仅是利用胶粘固化、物理吸附的方式减少飞絮的扩散,而杨树飞絮的时间长达1

2个月,因此这种方法难以保障抑絮效果。
[0005]第三种方法: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影响花序发育的原理,采用注射或喷雾的方式,抑制花序形成或转化花芽或促进花序萎缩脱落。此类生长调节剂主要品种有赤霉酸、乙烯利、草甘膦等。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1147483A公开了一种以赤霉酸、萘乙酸和吲哚丁酸为有效成分的飞絮抑制剂,将该飞絮抑制剂在花芽分化之前利用注射的方式进行使用,可以使原应分化为花芽的分生组织分化为叶芽,从而使杨柳树雌株在第二年不形成飞絮污染。但是该抑制剂需要提前一年时间用药,存在抑制效果不稳定的缺陷。
[0006]乙烯利具有安全毒性低的优点,但使用剂量需要严格控制,用量较低则无明显效果,用量较高则会抑制枝条和叶芽的生长。为了保证抑制杨絮的效果,需要采用复配的方式,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6259328B公开了一种以草甘膦复配乙烯利的治理果毛污染的抑制剂,将该抑制剂在发芽前至盛花期喷雾处理,可促使花序萎缩发黑或发育不良。但是该抑制剂中的草甘膦是灭生性除草剂,接触绿色组织后有灭生作用,在使用中虽然可以使花序萎缩脱落,但对树体的伤害也存在风险,很容易导致树体枯死,且喷施施药还有可能引起树下花坛花卉及灌木、草坪草的死亡,带来更大的风险隐患。
[0007]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安全性高且抑絮效果明显的杨柳絮防治组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且抑絮效果明显的杨柳絮防治组合物。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杨柳絮防治剂。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杨柳絮防治组合物或杨柳絮防治剂在防治杨柳絮中的应用。
[0011]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杨柳絮防治组合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2]一种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包括活性物质;所述活性物质由活性物质A和活性物质B组成;所述活性物质A为乙烯利;所述活性物质B为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所述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为2,4

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和/或2,4

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盐,所述活性物质A和活性物质B的质量比为1:(0.5~5);或者所述活性物质B为独脚金内酯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所述活性物质A和活性物质B的质量比为1:(0.005~0.053)。
[0013]本专利技术的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可以有效促进杨树或柳树的花序脱落。其中,2,4

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或其盐为抗逆诱导剂,可刺激内源乙烯的产生,间接地控制内源乙烯的释放速度,与乙烯利复配使用时,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从而可降低乙烯利的使用量,且有效地控制了内源乙烯的缓慢释放效应,满足杨柳树不整齐、不间断、长时间的开花期,促使在整个花期都能发挥促进花序脱落的效应,保证抑制花序生长的同时又可有效避免单独使用高浓度乙烯利所带来的黄叶、落叶等负面效应。而乙烯利和独脚金内酯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复配使用时也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降低独脚金内酯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的起效剂量,并且可增强乙烯利抑制花芽分化的作用,从而避免单独使用高浓度乙烯利所带来的黄叶、落叶等负面效应。另外,由于活性物质A和活性物质B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在使用时具有药效利用率高、用药量小的优点。
[0014]优选地,所述杨柳絮防治组合物还包括增效助剂;所述增效助剂选自山梨糖醇、甘露醇、麦芽糖醇、乳酮糖、赤藓糖醇、棉子糖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将增效助剂与2,4

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或其盐和乙烯利复配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2,4

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或其盐和乙烯利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从而可降低乙烯利的使用量,且有效地控制了内源乙烯的缓慢释放效应,满足杨柳树不整齐、不间断、长时间的开花期,促使在整个花期都能发挥促进花序脱落的效应,保证抑制花序生长的同时又可有效避免单独使用高浓度乙烯利所带来的黄叶、落叶等负面效应。而在增效助剂的作用下,独脚金内酯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的起效剂量可大大降低。另外,独脚金内酯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和增效助剂可与乙烯利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增强乙烯利抑制花芽分化的作用,从而避免单独使用高浓度乙烯利所带来的黄叶、落叶等负面效应。
[0015]优选地,所述活性物质和增效助剂的质量比为1:1。
[0016]本专利技术的杨柳絮防治剂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7]一种杨柳絮防治剂,主要由上述的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增溶剂和水组成;所述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增溶剂和水的质量比为(2~12):(2~6):(77~95)。
[0018]本专利技术的杨柳絮防治剂可以有效抑制杨树或柳树的花芽分化,促进杨树或柳树的花序脱落。本专利技术的杨柳絮防治剂具有药效利用率高、药效期长、不污染环境、不受施药环境条件限制等优点,同时具有较好的抑絮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0019]优选地,所述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增溶剂和水的质量比为(2~12):(2~6):(80~92)。
[0020]优选地,当杨柳絮防治组合物中的活性物质B为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时,所述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增溶剂和水的质量比为(6~12):(2~6):(77~95);当杨柳絮防治组合物
中的活性物质B为独脚金内酯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时,所述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增溶剂和水的质量比为(2~8):(2~6):(77~95)。
[0021]进一步优选地,当杨柳絮防治组合物中的活性物质B为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时,所述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增溶剂和水的质量比为(6~12):(5~6):(80~86);当杨柳絮防治组合物中的活性物质B为独脚金内酯人工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物质;所述活性物质由活性物质A和活性物质B组成;所述活性物质A为乙烯利;所述活性物质B为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所述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为2,4

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和/或2,4

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盐,所述活性物质A和活性物质B的质量比为1:(0.5~5);或者所述活性物质B为独脚金内酯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所述活性物质A和活性物质B的质量比为1:(0.005~0.05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杨柳絮防治组合物还包括增效助剂;所述增效助剂选自山梨糖醇、甘露醇、麦芽糖醇、乳酮糖、赤藓糖醇、棉子糖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和增效助剂的质量比为1:1。4.一种杨柳絮防治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增溶剂和水组成;所述杨柳絮防治组合物、增溶剂和水的质量比为(2~12):(2~6):(77~9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杨柳絮防治剂,其特征在于,当杨柳絮防治组合物中的活性物质B为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时,所述杨柳絮防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先福万翠马伟杰高俊涛许伟长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郑氏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