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苦荞的遗传转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具体涉及一种苦荞的遗传转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苦荞,为双子叶蓼科荞麦属植物,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理效应而被称为“五谷之王”。苦荞不仅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均高于小麦和大米,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及抗衰老的功效,其加工后的各类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苦荞性喜冷凉耐贫瘠,多种植于我国西南高寒山区,对当地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0003]我国苦荞种质资源丰富,但种植分散且规模小,存在品种退化、产量低等问题。而且,苦荞在遗传背景上不适合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周期很长,难以满足当前日益迫切的育种需求。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基因编辑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已成为用于作物改良的有效选择。因此,建立稳定的苦荞遗传转化再生体系技术平台,已成为支撑苦荞前沿领域研究的关键环节。尽管目前国内外对于苦荞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苦荞存在基因型复杂、再生植株存活率低等问题,使其遗传转化体系仍不成熟,转基因株系的获取非常困难。r/>[0004]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苦荞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无菌苗的制备:将灭菌的苦荞种子接种至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无菌苗;(2)农杆菌的培养:将农杆菌接种于农杆菌活化培养基上活化,得到农杆菌侵染液;(3)外植体制备:将所述无菌苗用无菌刀片在子叶连接处向下2
‑
5mm处平切,去除下胚轴区域及真叶部分,得到子叶节外植体;(4)侵染与共培养:将所述子叶节外植体放入所述农杆菌侵染液中浸染,将侵染后的外植体吸干水分,放入共培养培养基中暗培养,得到共培养子叶节外植体;(5)不定芽诱导培养:将所述共培养子叶节外植体接种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继代培养丛芽;(6)生根培养:将所述继代培养丛芽分成单株,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得到苦荞转基因植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MS培养基的成分为:蔗糖25
‑
35g/L、MS粉4
‑
5g/L、琼脂粉6
‑
8g/L;调节所述MS培养基的pH值为5.6
‑
6.0,所述培养的条件为20
‑
25℃、光照强度5000
‑
6000lx、光照14
‑
16h/d,时间10
‑
15d。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灭菌的具体方法为将苦荞种子依次用70%酒精浸泡30s、无菌水清洗2
‑
3次、0.1%升汞消毒8min、无菌水清洗6
‑
8次,然后去除表面水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农杆菌为LBA4404;所述农杆菌载体为pCHF3
‑
YFP;所述农杆菌活化培养基的组分包括牛肉膏4
‑
6g/L、蛋白胨4
‑
6g/L、酵母膏0.5
‑
2g/L、蔗糖4
‑
6g/L、七水硫酸镁0.2
‑
0.8g/L,调节所述农杆菌活化培养基的pH值为7.0
‑
7.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农杆菌制备成农杆菌菌液后接种于农杆菌活化培养基上活化,所述农杆菌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琦,肖欣,李鑫,赵佳利,王磊,赵海霞,李成磊,李洪有,吴花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